母親節,李家同和“車票”

人生在世,以誠相待足矣。 我對人生充滿希望,但隨遇而安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三十多年前的5月13日,我來到了北美。第二天是周日,小舅把我送到了一位台灣人辦的家庭旅館,那兒與學校(UCSF)很近,一街之隔。旅館住著五六位大陸來的訪問學者和學生,桌子上擺著當天的“世界日報”,那天的報紙登的幾乎都是與母親節相關的文章。從那天開始,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個節,叫做“母親節”。它是1914年由美國總統威爾遜簽暑的法案,將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
那年的5月14日,正是“母親節”。而剛剛把兒子留給我的媽媽,獨自一人飛抵美國的我,流著眼淚,貪婪地讀著報紙上的每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篇“車票”的文章,作者是李家同,我含淚讀了好幾遍。印象深刻,我記住了母親節,記住了李家同,記住了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文章開頭寫道:
 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因為我生下不久,就被母親遺棄了。 每到母親節,我就會感到不自然,因為母親節前後,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 電台更是如此,即使做個餅乾廣告,也都是母親節的歌。 對我而言,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我生下一個多月,就被人在新竹火車站發現了我,‍車站附近的警察們慌作一團地替我餵奶, 這些大男生找到一位會餵奶的婦人,要不是她,我恐怕早已哭出病來了。 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 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隻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
……
 
這個故事講的是:
一個男孩出生不久後就被遺棄在火車站,有人發現後,將他送往新竹天主教德蘭中心,由修女們撫養他長大。修女們對於無家可歸的他特別關照,給予他完善的教育,使他成為一位優秀有為的青年。某次在服役期間,男孩回德蘭中心拜訪,修女交給他當年夾在繈褓中的兩張公車及火車票票根,做為探尋身世的線索。對母親滿懷怨恨的他,對於母親當年拋棄他的原因一直難以釋懷。修女卻仍鼓勵男孩去找母親,認為男孩已有光明的前途,沒有理由讓自己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頭的陰影。男孩終於去了。在屏東的一個小山城裏,他一一的找出關於自己的過去,解開一道道係在心上的謎,也對自己的親生母親全然改觀……。
 
那天夜裏,我躲在窄小的由衣帽間改成的房間裏,不停地流淚,想著與我遠隔太平洋的兒子,想著“車票”中被修女撫養大的孩子,他叫李家同。
三年後,兒子來到我身邊。當時我母親被拒簽了,兒子說簽證官看著他說:看你媽媽去吧。隻給了十歲的兒子來美簽證。我買了機票寄回去,我媽媽到民航辦事處辦個孩子托付手續。兒子一人孤身上了飛機。在紐約機場,兒子被一位空少牽著手,交到了我的手中。
那年的母親節,兒子在學校手工課上作了母親節的賀卡,還用他的零用錢給我買了個禮物(一個手鏈,$5)。那天我又哭了,幸福感滿滿。
 
我一直記著“車票”這篇文章,也一直記著李家同的名字,一直以為他就是那個被修女養大的孩子。
多年後,在李家同來美做學術交流時,我才得知他原來是位學者教授,是國立清華大學的代理校長。
 
 
他寫的《車票》故事,有人說,這篇故事是他的自述。其實,這是李教授在新竹德蘭中心做義務輔導那些被收容的孩子功課時,所聽到的某位孩子的經曆之一。

這篇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通篇沒有宏大敘事,隻有娓娓道來的普通經曆。但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經曆, 卻道盡了一位母親的不為人知的糾結一生。

李家同教授解釋說:

每年快到母親節,就會有人在網路上傳這篇文章,今年也不例外。我已經收到好幾次,而且每一篇最後都有一句話,「這是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的故事」。也有很多人替我解釋我的身世到底是如何。其實我的身世並不重要,在德蘭中心長大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也是來自天主的恩惠。我隻有告訴各位,我的母親看過這篇文章,她覺得很好玩,也傳給她的親友了。”

芸芸眾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幸運或痛苦,都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踏實走下去。



母親節快樂。

以下摘自網絡:
李家同教授:
{Prof. Chia-Tung Lee)

Important experience / 重要經歷
美國NCR公司工程師
美國聯邦衛生總署資深研究員
美國海軍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清華大學應用數學所所長、計算機決策研究所所長、電機工程係係主任及研究所所長、工學院院長、教務長、代理校長
私立靜宜大學校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

Research Areas / 研究範疇
符號邏輯、演算法設計分析、平行計算方法、生物資訊

Introduction / 簡介
民國28年生,台大電機係學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歷任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教務長以及代校長、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

李教授曾獲得五次連續的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學術獎、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和旺宏電子講座教授,他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的榮譽會士,並且曾擔任過十一種國際學術刊物的編輯委員。

李教授也是短篇小說作家。他的小說親切、自然、發人深省。《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鐘聲又再響起》、《故事六十八》等書感動了無數人心。}

https://www.epochtimes.com/b5/nf3079.htm李家同文集

“車票”的鏈接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9356 

“可是, 我們其實仍有一個共識,我們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我們可以放棄很多其他的事情, 可是我們絕不能放棄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任何人不要錯估了我們國人愛好民主自由的熱情,更不要低估了我們保衛民主自由的決心。 我們不論貧富,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省籍,都不會讓別人來破壞我們的生活方式。”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ayflower98' 的評論 :
五月花:在讀你的故事(自傳體小說?),也體現出了我們一步步踏踏實實走下去的勇氣和毅力吧。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碼農學寫字' 的評論 :
碼農節日快樂。
我在知道有個母親節的那一天,也知道了李家同教授,從此也喜歡上了他的文章。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母親節快樂。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老林子裏的夏天' 的評論 :
謝謝老林子。每次讀你的文或詩,看你的畫,就像“泉水叮咚響”,流淌在身心裏。祝節日快樂。
mayflower98 發表評論於
“ 芸芸眾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幸運或痛苦,都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踏實走下去。”
說得真好!謝謝好文分享!祝福你母親節快樂!
碼農學寫字 發表評論於
致敬珊瑚姐。我喜歡李教授的文章,這一篇他用第一人稱寫,難怪讀過的人99%都誤會了,我很久之後才知道不是他自己的故事。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1

“珊瑚姐當年離開兒子來美國太不容易了,兒子10歲一個人坐長途飛機令人憐惜。李家同的故事催人淚下。“ ,多謝珊瑚姐分享,讀得好感動。母親節讀這樣的文,真是感慨。。。。節日快樂!
老林子裏的夏天 發表評論於
感謝珊瑚姐的精彩好文,讀來令人動容!有空也去讀讀李家同的美文。說一聲遲到的節日快樂!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鹿蔥介紹。我第一次讀到李家同的這篇文。我很喜歡李家同的一係列文章。你介紹的這篇和你的文,我想介紹給更多的人看到,尤其是在目前的環境下。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沈香回來真好。
李家同既是科學家又是作家,在台灣大學畢業又留美,我很喜歡讀他的文章,充滿人文關懷。
綠珊瑚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我記得當年父母探親簽證也不是很容易的。有個朋友的父親被拒簽了四次才拿到。美國也是講13歲以下孩子不可單獨留在家,我也很小心。講到這兒又想走一些故事了。
弄弄節日快樂。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李家同寫過很多美文,我也寫過一篇介紹他寫的故事《一件棉襖和國共戰士的傳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411/2839.html
歲月沈香 發表評論於
珊瑚姐當年離開兒子來美國太不容易了,兒子10歲一個人坐長途飛機令人憐惜。李家同的故事催人淚下。“ 芸芸眾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幸運或痛苦,都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踏實走下去”,姐姐說得好,李家同這麽不幸的孩子最後靠自己成為了校長。謝謝姐姐好文分享。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珊瑚姐姐好!真沒想到美國人不給你媽媽簽證,你兒子才10歲,法律上需要監護人同行。我都忘了多少歲英國法律不許孩子一個人在家,好像是12/3歲。我也不理解孩子不找母親的事情,不是說李家同這樣的,我想起我外婆特想她丟失的兒子,可找到的時候,他居然不想見媽媽,說黨就是他父母,靠,這還是人嗎?我在乎的是我外婆,她得多傷心啊。母親節不該說這事。節日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