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上海西餐館
(六)
徐家禎
(六)
(接上文)在南京東路上,我記得以前有一家叫“沙利文”的西點咖啡店。是不 是也供應西餐,我不知道,因為不記得有沒有吃過,但喝咖啡、吃點心, 是去過的。這應該是 1949 年前後的事情了,我在〈童年舊事 —— 兼憶舊 上海的一些印象〉(注 4)一文裏提到過。張愛玲的小說中好像也講到過這 家店,但說它在南京西路上。後來我查資料,發現沙利文以前在南京西路、南京東路都有門店,50 年代,沙利文收歸國有,之後,就改名叫益民食品 廠了。南京東路的那家咖啡店早已拆除,在原址上,現在已經建起了華東 電力公司的大廈。既然這家“沙利文”是不是西餐館我都吃不準,何況我也 沒去那兒吃過西餐,那麽,就隻能在此簡略地提一下算了。
走過沙利文,快走到外灘那一段南京東路上,有一家西餐館,叫德 大西餐館,在上海很有名,是做德國菜的。
在我記憶裏,德大是在進中央商場的那個口子上,他的右邊是一家 專門賣襯衣的商店,也很有名,叫海鷗,“文革”以前,我的襯衣很多都是 從他們那裏買來的。前幾年我回上海,好像覺得德大的地址變動過了 —— 朝外灘那邊移動了一段路。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記憶有誤。
在我的記憶裏,以前的德大,從門口一進去,右手就是一個賣麵包、 蛋糕、餅幹的櫃台,再進去就是桌椅。下午可以喝咖啡、吃點心,中午和 晚上就供應西餐。他們好像沒有樓上餐廳。後來,店麵擴大了,就有了二 樓餐廳:也不知道我的記憶正確不正確。
我們去德大吃飯的次數不多,可能是因為離開我家比較遠吧。而且, 德國菜也不太適合我們的口味。德國人喜歡吃牛肉、香腸、排骨、豬肘子: 都有很濃重的口味。他們並不善於做海味。所以,我們去德大,主要是去 買他們的麵包和餅幹。我印象中,他們自製的麵包和餅幹不錯,所以,路 過時,就買一點帶回家。
在我記憶裏,德大是在進中央商場的那個口子上,他的右邊是一家 專門賣襯衣的商店,也很有名,叫海鷗,“文革”以前,我的襯衣很多都是 從他們那裏買來的。前幾年我回上海,好像覺得德大的地址變動過了 —— 朝外灘那邊移動了一段路。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記憶有誤。
在我的記憶裏,以前的德大,從門口一進去,右手就是一個賣麵包、 蛋糕、餅幹的櫃台,再進去就是桌椅。下午可以喝咖啡、吃點心,中午和 晚上就供應西餐。他們好像沒有樓上餐廳。後來,店麵擴大了,就有了二 樓餐廳:也不知道我的記憶正確不正確。
我們去德大吃飯的次數不多,可能是因為離開我家比較遠吧。而且, 德國菜也不太適合我們的口味。德國人喜歡吃牛肉、香腸、排骨、豬肘子: 都有很濃重的口味。他們並不善於做海味。所以,我們去德大,主要是去 買他們的麵包和餅幹。我印象中,他們自製的麵包和餅幹不錯,所以,路 過時,就買一點帶回家。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去德大吃飯,那已經是“文革”剛剛結束的時候了。 在“文革”結束前(好像 75 年吧)或是“文革”剛剛結束時,上海曾給抄過家 的資本家每戶發還過兩千元(當然是指抄家物質總值超過 2000 元的資本家。 不到 2000 元的小資本家,那就全部發還了)。我二叔祖和三叔祖兩家很快 就都拿到了,而我父親卻遲遲沒有拿到。那時候,我父親就憂慮、煩躁不 安起來,因為他那時頭上有兩頂“帽子”:一頂是“資本家”,一頂是“反革 命”。他懷疑,是不是因為他有“反革命”帽子,所以待遇就與別的資本家不 同了呢?他更擔心的是:要是這次發還 2000 元都沒有他的份,那麽要是以 後資本家們被抄去的財產全部都發還了,他是不是也就沒有這個資格了呢? 於是,有一段日子,他終日不安。我記得,我的三叔祖有一次來我家,還 安慰他說:“隻要一家好了,另一家就不會挨餓。”意思就是,要是他們兩 房發還了財產,而我父親的不還,那麽,他們也不會看著我父親挨餓的。 還好,過了不久,我父親也得到了那筆 2000 元,於是大家就都安心起來了。
就在這時候,我三叔祖不知找了個什麽因頭,在德大西餐館請我們 三房的小輩全部去德大吃西餐。那天,正巧,我在外地工作的弟弟和妹妹 兩家全都在上海,我們一房一共就有十二口人:我父母和我,我妹妹、妹 夫和他們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我大弟弟和弟媳以及他們也不到十歲的兒 子,再加上我小弟弟夫婦。那時,我二叔祖已經過世,二叔祖母年老體衰, 好像沒有出席。但他們一房在上海的兩個兒子 —— 我的三叔叔和同叔叔 ——和他們的孩子都參加了。三叔祖一房中,至少有他大兒子 —— 我的 六叔叔一家和他的大女兒 —— 我的八幹娘一家,都出席了。所以,那天 算起來可能有三十多個人參加了這個午宴吧。德大西餐館給我們臨時拚了一張很大、很長的桌子。那天飯前,我三叔祖好像還說了幾句話,意思就 是:“文革”過去了,但我家人口反增無減,是件大喜事。
那天,雖然抄家抄去的財物還沒有發還,被侵占的房子也還沒有歸 還,但是兩千元已經到手,就意味著以後全部財產的發還也不會遠了,於 是那天大家都喜氣洋洋的。飯後,我們一家十二口人,還到外灘拍了一張 合影。可能,這還是我父親和母親十年來第一次離家出“遠門”呢。這張照 片,現在我還保存著,很有紀念意義。(注 5)
那天的午餐大家吃了什麽,我當然現在已經忘記。記得好像是一個 套餐吧,總歸色拉、羅宋湯和炸豬扒之類的菜。我不知道那時候德大一客 套餐要多少錢。算它五塊錢一客吧,三十多個人也就不到兩百塊錢。在剛 剛發還的兩千塊裏,隻占了十分之一。
自此以後,還有沒有去過德大,我就忘記了。可能回國時去過一次 吧。當然,發覺店裏的布置和菜肴的味道都已經麵目全非了。 (未完待續)
注 4:可見〈童年舊事 —— 兼憶舊上海的一些印象〉: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789/202207/20546.html
注 4:這張照片,可見《山居續憶 · 老李(六)》: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789/202209/30817.html
那天的午餐大家吃了什麽,我當然現在已經忘記。記得好像是一個 套餐吧,總歸色拉、羅宋湯和炸豬扒之類的菜。我不知道那時候德大一客 套餐要多少錢。算它五塊錢一客吧,三十多個人也就不到兩百塊錢。在剛 剛發還的兩千塊裏,隻占了十分之一。
自此以後,還有沒有去過德大,我就忘記了。可能回國時去過一次 吧。當然,發覺店裏的布置和菜肴的味道都已經麵目全非了。 (未完待續)
注 4:可見〈童年舊事 —— 兼憶舊上海的一些印象〉: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789/202207/20546.html
注 4:這張照片,可見《山居續憶 · 老李(六)》: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789/202209/3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