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去到靶場,這純粹仔細品味體驗了一支大有來頭的手槍,Walther 的P99 Final Edition終極版!這支槍之所以聲名顯赫,當然是是因為這是《007》影視中主角詹姆斯邦德的愛槍。流浪者以前介紹過巨片《英雄本色》對貝雷塔92FS和《讓子彈飛》對1911的宣傳,就是張麻子和小馬哥的PK,在華人世界裏掀起了軒然大波,但對槍支的銷售幾乎沒有推動。而《007》確實風靡歐美而且是電視電影係列,所以影響也就不可同日而語。作為專業的業餘分子,流浪者自然要鄭重其事認真體驗。
流浪者不屬於追星族群,但是還是免不了感染名人效應。關於槍的名人,隨口就能說出雷鋒巴頓再加上007詹姆斯邦德。從小就被教導,樹立遠大理想,要接過雷鋒的槍,可是直到長大成人,真槍也不發下來,到了最後反而氣槍都給沒收了。萬般無奈之下隻好誤打誤撞,讀名人軼事的時候,發現巴頓將軍的愛槍,卻已經被收入囊中,而且還是好槍成雙!雷鋒的槍雖然錯過,但誤打誤撞接過了巴頓的槍,算是勉強兌現了教導和理想!





流浪者是經典人士,說難聽一點就是老古董。所以盡管活在當下,左輪槍也是玩的樂在其中。通過和自動手槍的仔細對比,甚至覺得某些具體環境下,左輪槍更適合非常偶然的鎮宅防身。
回到眼前的話題,007的愛槍,Walther P99,雖然已經推出近三十年,但中間多次經過設計改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款終極版,其正式發布時間,還不到兩年,這是著名的Walther公司的著名產品,再加上007的明星效應,很難說不讓人心動。




這款終極版名字很拉風,當然也有配套的包裝。紙盒裏麵的槍盒方方正正,與眾不同,可以直接用於旅行。裏麵的空間也非常闊綽寬敞,還有一枚紀念幣也非常顯眼。
回到槍支本身,簡單來說就是近年來最流行的擊針式聚合物手槍,就是Glock的同行。如果直接說到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這是一支可以DeCock的擊針式手槍,
Decock大家並不陌生,但印象大都來自擊錘式手槍,就像這支CZ75 SP01,子彈上膛以後,如果不是馬上射擊話,可以用這個Decocker將擊錘複位,當然下次射擊的時候,第一發需要使用更多的力量和時間扣動扳機,實現了類似於左輪槍那樣同時具有方便和安全性的平衡。



因為擊針的位置在套筒內部,所以Decock的過程不如剛剛看過的擊錘式手槍那樣明顯。但能夠從下麵的視頻中看到雙動射擊和單動射擊時候扳機從行程的明顯不同,加上相應的扳機力度也大得多,這樣就有效保證了擊針複位後的安全性。平時帶在身上的時候,可以子彈上膛,擊針複位,危機時刻可以直接射擊,省去了保險按鈕的操作。所以這支槍沒有保險按鈕,也沒有扳機上剪刀形狀的保險裝置,非常簡潔。Walther還給這個模式取了一個高端的名稱,叫做Anti Stress,就是這裏的AS,大意就是可以防止精神緊張而導致的失誤。至於扳機的力度變化,流浪者是個粗人,粗略估計是雙動扳機力度是單動扳機力度的差不多2倍,網上有人測試的結果說雙動是9磅,單動是5磅。
當然增加了雙動扳機功能也不都是優點,如果用做比賽的話,第一發子彈和後麵的射擊,扳機體驗不一致,顯然是個缺陷。比如說IDPA比賽,如果是Glock或者HK VP9的話,扳機上有保險裝置,所有的射擊都用的是同樣的扳機力度和行程,都相當於這裏的單動射擊。但如果要用這支Walther的話,子彈上膛後,根據比賽規則,需要將擊針複位,然後才可以開始比賽。所以理論上這種可以Decock的槍,包括這支擊錘複位的CZ,和這支擊針複位的Walther,都不適合射擊比賽。
不過這款槍有個廣為人知的優點,就是射擊中扳機複位距離極短,熱衷連續連續射擊的高手應該非常喜歡。視頻中展示扳機複位距離,但沒有辦法顯示快速連續射擊中的優勢。
其他的方麵槍手看來都是大同小異一目了然。稍微有些特別的地方,一是彈匣釋放鈕是歐洲範兒,設計在扳機護圈的下麵,所謂的槳葉形狀,左右通用。還有一個是擊針指示器,擊針處於發射狀態的話,射手可以清楚看到。多說一句就是對於這款單雙動都有的槍,這個功能不算很有用。另外一個可能和個人有關,就是流浪者感覺很容易上手,握把非常舒服,比起槍手自己的HK VP9還要好。
說到使用,在下麵的視頻中,因為篇幅有限,生怕朋友們不耐煩,所以P99打靶隻錄入了後麵一小段,完整的射擊錄像放在了另外一個單獨的,流浪者用作自我記錄的視頻當中(雖然短但隻有射擊過程,鏈接在下麵視頻的說明欄中)。還使用了流浪者時常練習用的CZ75 SP-01做參照,射擊結果就是下麵的照片,讓人詫異的是,流浪者第一次使用P99的Grouping就不次於經常使用的CZ,假以時日,成績明顯提高也不足為奇。或許這支槍真的感染不少007的運氣,也未可知。

多方比較,007的愛槍有什麽好
更多視頻請見 流浪槍手視頻目錄 或 流浪槍手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