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夢想的壓力:安多福學生自殺引發的思考

開通文學城博客,記錄日常的生活與遐想。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最近正值美國大學錄取通知發布季節,在網絡上,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孩子被名校錄取的喜訊。然而,同時也傳來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美國著名寄宿學校安多福(Phillips Academy Andover)的一名韓裔學生自殺了。

根據目前收集到的信息,這名學生好像並非國際生,而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韓裔子弟。從文化角度來看,韓裔與華裔學生在許多方麵有相似之處,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對名校的執著追求。這種觀念深植於儒家文化的傳統,即“唯有讀書高”。

目前尚不清楚這名學生的具體自殺原因,但據傳是因為他被所有常春藤盟校及其他頂尖名校拒絕。而其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在得知未能被名校錄取後,孩子崩潰了,最終走上了不歸路。他留給母親的最後一句話是:“媽媽,對不起。”他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栽培和期望,卻未意識到,他選擇的這條道路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傷害。

安多福素有“哈佛和耶魯的預科班”之稱。早年間,該校畢業生幾乎一半進入哈佛,另一半進入耶魯。即便如今,每年仍有大約50%的學生進入常春藤盟校等頂級學府。因此,能夠進入安多福本身已是對學生卓越學術能力的認可,其錄取標準極為嚴格,SSAT成績通常需達到99%以上。

據悉,這名韓裔學生品學兼優,GPA極高,SAT成績名列前茅,同時具備常春藤院校青睞的課外活動經曆,如高爾夫球運動。此外,他在人際交往方麵表現良好,關心他人、熱衷社會事務。因此,很難想象他為何會走上如此極端的道路。

被所有常春藤盟校拒絕似乎是導致悲劇的主要原因,但為何他未能被錄取?沒有看到過多披露,我們不得而知。我個人認為,可能是申請環節出了差錯。

通常,學生會通過Common Application(通用申請係統)申請多所大學。然而,像安多福這樣的名校一般不會鼓勵學生申請過多學校,而是在學校升學顧問的指導下,合理選擇申請院校,包括頂尖學校以及適配的“保底”學校。我相信這名學生不可能僅申請常春藤院校,肯定也有保底學校,隻是這些學校可能與他的期望值相去甚遠。

美國大學錄取雖有一定偶然性,但通常不會忽略真正優秀的學生。如果申請了10所大學,其中9所拒絕你,這種情況尚屬正常,但被全部拒絕的情況極為罕見。這可能意味著申請材料存在問題。

很可能是申請文書中某些價值觀或者學生的品格引起了招生官的反感。在常春藤院校,招生官每天需閱讀大量申請材料。雖然每所學校每年僅錄取不到2000名新生,但他們需要篩選的申請者高達3至5萬人,而且這些申請者大多是各高中最優秀的學生,否則根本不會考慮申請。特別是這兩年年,許多常春藤學校恢複了SAT成績要求,這一政策已經嚇跑了一批像疫情期間濫竽充數的考生。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招生官的任務往往是尋找申請者的瑕疵,以縮小篩選範圍。因此,一個優秀學生的申請材料至關重要,必須做到完美無瑕,不給招生官任何拒絕的理由。

在申請季,也就是高中的四年級,學生的學業壓力極大,既要應對繁重的課程,又要完成大學申請,心理負擔可想而知。因此,家長和學校的關心顯得尤為重要。我曾有一位朋友的兒子,在公立高中表現極為優秀,高中期間甚至在網上教授計算機課程,幫助公司解決技術問題。然而,他遲遲未動手寫申請文書,直到截止日期的最後一晚才倉促完成,最終未能進入心儀的斯坦福大學,而是被康奈爾大學錄取。盡管康奈爾也是一所頂級學府,但他仍為此感到遺憾。

至於申請文書的重要性,相信深潛留學群的家長們已有深刻認識。如今,有了ChatGPT,寫作本身已不再是障礙,文字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內容。申請文書是讓招生官走進考生內心的心靈通道,應深刻展現個人特質,尤其是性格、社會責任感、領導力和團隊精神。如果招生官從文書中看出學生過於自我、缺乏責任心,即便成績再優異,也不會被錄取。當然,展現社會責任感不能僅靠華麗辭藻,而應通過具體事例,如曾遭遇的挫折、所領導的例如非營利組織的課外活動經曆,或在文藝體育方麵的才能等。總之,文書要通過真實故事傳達責任感和擔當。

在大學申請過程中,學生通常不願父母過多幹涉。因此,我建議家長考慮為孩子聘請一名校外升學顧問。在中國,申請美國名校的學生幾乎都會尋求專業顧問的幫助,盡管部分機構存在信息造假問題,但他們的成功率確實較高。而在美國,許多華裔家長往往忽視這一點,認為孩子已足夠優秀,可以獨立完成申請,或因顧問費用較高而望而卻步。然而,與中國家庭動輒花費50萬元人民幣相比,美國的升學顧問費用相對較低,約在3000至4000美元之間。我認識的兩位朋友,他們的孩子均就讀公立學校,自九年級起便定期與升學顧問會麵,最終分別進入哈佛和哥倫比亞大學。我認為,如果沒有這位顧問的指導,他們或許與其他學生並無太大區別。

對於即將進入申請季的家庭,家長可以考慮聘請一位有經驗的顧問,幫助孩子整理材料,做好思想準備,以免在申請時手忙腳亂,甚至遭遇全軍覆沒的局麵。通常,有顧問指導的學生,其錄取結果會優於沒有顧問的學生。

當然,首先要確認孩子是否適合頂尖名校,否則即使勉強進入,也可能因學業壓力過大而造成抑鬱或難以按時畢業。

實際上,即使首次申請未能進入理想學校,仍可通過轉學實現目標。而且,優秀學生的轉學成功率較高,這主要取決於大學一年級的成績。如果GPA足夠優秀,轉學進入常春藤院校的可能性相當大。不過,轉學需要明確的動力和持恒的目標。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後,因學習和社交忙碌,漸漸喜歡上所在學校,最終放棄了轉學計劃。因此,若有名校夢,就要持之以恒,提前規劃。

安多福這位韓裔學生的離世令人惋惜。他不應因被常春藤院校拒絕而放棄生命。事實上,他完全可以通過轉學繼續追尋理想。或許,他身邊缺少一位值得信賴、經驗豐富的導師,這可能也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5.4.1 於美國佛州

倪穎 發表評論於
我們川普總統,大學時代請人代考,不是照樣做美國總統。要心疼你們的孩子,給他們很多心理輔導。包括阿Q精神,如何解壓,帶孩子去旅遊等等。
倪穎 發表評論於
我的高中在中國也是名校,寄宿製,主要還是同學之間的壓力。當時,我也覺得很痛苦,數學永遠考不過那些男生,他們是教授的子弟,語文永遠不如她或他,他們是作家和導演的子弟,上台輪不到我,演員的女兒是我同桌。還是父母要給予孩子輔導,這個世界並不是成績好就能成事。引用“成績A的同學將來是教授,成績B的同學將來是CEO”
山地羊0822 發表評論於
他留給母親的最後一句話是:“媽媽,對不起。”他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栽培和期望,卻未意識到,他選擇的這條道路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傷害。
################
從這句話看,他的媽媽應該給了他太多的壓力。不會當家長,也傷害了孩子
雪狗201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ZGBD01' 的評論 : 名校肯定也是這麽說的。明明是亞籍男娃難被錄取的原因。
ZGBD01 發表評論於
心裡素質太差,不能夠承一點受壓力。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 名校又如何?it’s not worth of life!!
localappleseed 發表評論於
在美國的亞裔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幾乎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不平等,家長應該要多培養一些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可能比高爾夫還重要些。
simple711 發表評論於
不理解, 單從2025排名上看, NW 高於好幾所藤, U Penn, Cornell, Columbia, Brown, Dartmouth. 也許他隻求TOP 5? 還是NW來晚了點? Reddit 上說他隻收到Armest
楊過不改 發表評論於
他拿到了northwestern,卻依然自殺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