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葉子

翩翩葉子 名博

談談我工作中碰到的騷擾與性騷擾

翩翩葉子 (2025-04-02 09:17:36) 評論 (11)

說說職場中碰到的騷擾與性騷擾等

 

 

我去公司上班,每個公司剛上班時的orientation 培訓很多,很枯燥,工作場所騷擾或性騷擾等,保護多元文化和寬容等,人生已經很難了,連上班都要提心吊膽地避雷,實在是太累了。

 

某位仁兄就因為控製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在公司裏路過女同事時“順便”摸了一下,還特意掌握了“恰到好處的力度”,不重不輕,剛好夠讓HR叫他去喝杯咖啡,然後直接打包滾蛋記住了,上班的時候,最保險的手勢是手插口袋,別亂伸。

 

但沒做壞事做好事也可能有麻煩。有時候,善意的提醒也可能被誤解為“騷擾”。一個在飯店做廚師主管的朋友,某天看到一位年輕廚師頭發散下來,違反衛生標準,順手幫忙塞回帽子裏。結果對方不開心了,直接投訴她“不適當觸碰”!HR緊急介入,給她送上了一張“警告函”。朋友委屈得差點哭出來,我又不是同性戀,"我對他的頭發沒興趣啊!”在職場裏,連幫別人整理衣服都可能踩雷。

 

在職場裏,嘴甜可以,但別甜得像加了蜂蜜。職場裏,總有人喜歡用“Sweetheart”這種詞,特別是某些年紀大的白人男性,一見麵就“Hey, sweetheart!” 我剛來加拿大時,遇到這樣的人,真是一臉問號。更誇張的是,有次我穿了條得體的一步裙,他居然對著我說:“Wow, sexy!”我直接告訴他:“I don’t like that.” 結果,對方再也沒叫過我sweetheart,但每次看見我都繞道走……倒也清淨了,騷擾沒有了,友情也沒有了。

 

當然,後來我遇到個更奇葩的她無論對誰都叫“Honey”。我心底裏就覺的不正規,不專業,我還是中國人心態多一點,上班待人接物上,我就覺得自己內心像個馬列主義老太太,一本正經的,雖然外表絕對女性化,長發翩翩的能不女性化,這是天生的。

 

關於性騷擾,我知道的故事還很多,以後再說吧。下麵說說每日一講的"文章上了周熱點有錯嗎"的讀後感,我查了一下hand book 查出的他博文觸碰到條例,

 

. 我懷疑他這篇博文超出我能容納的範圍了,我寫的關於他的住處,父輩及他自己貪小便宜的"花絮"都是他在文學城上公開告訴大家的,相反....,

 

每日一講:片片葉子,通篇文章看似在為弱勢群體發聲,實則是借道德之名泄個人的私憤。老病號使得片片葉子造成嚴重心理的極度扭曲,內心的自卑和苦毒變成了刻骨的如同殺父仇人般de仇恨和瘋狂,把我的所以一切都要拿來控告,其實細細想來,你的自卑,惡毒到如此人格扭曲也在我意料之中, 見怪不怪了,我們可是多年的“老相好”啦,哈哈哈

 

每日一講:我的上海博文向來都上熱點,2019年,我寫的上海戶口係列更是每篇高舉每周熱點榜首,這不是事實嗎! 何來象你——片片葉子那樣平日沒事就用手機自摸充點數,更不會象你一樣,明明是更年期的老病號卻要冒充情竇初開的翩翩少女,更不會為了點擊量把”偷情“當作招牌de花枝招展的高掛牆頭,招蜂引蝶, 色誘 !可憐 !變態! 你還可以更無恥些嗎!

 

涉嫌

 

健康歧視(Health Discrimination)

 

'老病號使得片片葉子造成嚴重心理的極度扭曲”“更年期的老病號”“吃錯藥了”

 

這類表達暗示因病患或年齡問題導致心理扭曲,你這樣說請拿出事實依據,還帶有明顯的汙名化。

 

在西方,特別是職場或公共討論中,針對疾病、心理健康或生理狀況的貶低言論可能被認定為不當歧視(ableism),甚至可能構成職場騷擾(workplace harassment)。

 

2. 年齡歧視(Age Discrimination)

    

“更年期的老病號”“色誘”、“招蜂引蝶”

 

用“更年期”作為負麵描述,不僅是對年齡增長的羞辱,而且特別針對女性,可能構成年齡歧視(ageism)+ 性別歧視(sexism)的雙重問題。在美加職場,這種言論如果對某位年長女性同事發表,可能會被視為職場歧視(workplace discrimination),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HR介入調查。

 

3. 性別歧視(Sexism

 

“招蜂引蝶”、“色誘”“花枝招展的高掛牆頭”“偷情當作招牌”

 

這類言論明顯帶有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羞辱,將女性的行為貶低為以“色誘”獲取關注。

在現代社會,這種表達會被視為性別歧視,甚至可能構成性騷擾(sexual harassment)

如果在公司或職場使用,可能被舉報,甚至影響職業發展。

 

4. 道德羞辱(Moral Shaming)    

 

    “種什麽種子,結什麽果子,因果報應”“人格扭曲、苦毒”

 

因果報應的概念攻擊他人,不僅帶有道德綁架,還可能被認為是惡意詛咒

在美加文化中,這種言論即使不是直接的歧視,也會被認為是不尊重他人,容易被舉報為“仇恨言論(hate spe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