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對稱的宇宙裏,他們各自回望

康賽歐 (2025-10-21 08:06:12) 評論 (19)
回國的這二十來天,除了去看望老媽,不是忙著倒時差,就是在與感冒周旋。幾天前發著燒時,看到楊振寧先生去世的消息。直到今天身體稍有好轉,才覺得該寫點什麽,讓心裏安定下來。

最早聽說楊振寧,還是因為李政道。中學時,有位低我一屆的學弟,據說是李政道先生的研究生,後來去了美國深造。多年後得知他轉行投身華爾街,我沒有評判,隻是感慨:人生的軌跡,總有幾分身不由己。

以前看到的關於楊振寧的新聞,多圍繞著他與翁帆女士的婚姻。我能真正從曆史的角度了解他波瀾壯闊的一生,還是因為這次他的離去。他曾說,此生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是“讓中國人知道,我們的才智並不比其他民族差”。這句話令我深有感觸。我們這個民族曆經百年苦難,在被列強淩辱的歲月裏,民族自尊幾乎散落一地。而楊振寧與李政道在物理學界的成就,正是在那個急需證明自己的年代,為整個民族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李政道於2024年9月離世,享年98歲。他雖未像楊振寧那樣晚年回國定居,卻始終心係故土。他曾說,對國家的關切不取決於人在哪裏。最終,他與夫人秦惠微女士合葬於蘇州,可以說是葉落歸根了。

楊振寧與李政道在科學上並肩,可在人生道路上卻各自走向不同的軌跡。兩位先生皆得高壽,可惜的是他們的原配夫人都先於自己二十多年離世。李政道沒有再娶,他說“惠微永遠在我心裏”。在夫人身體很不好時,他曾說過一句極動人的話:“如果宇宙是不對稱的,為何世界上有你和我。” 楊李二人的偉大發現正是“宇稱不守恒”,而李政道卻用這個物理學定律,表達了最深刻的愛意 —— 你的存在,就是我宇宙的對稱。

李政道對情感的執著,與楊振寧日後關係的破裂,形成了一種微妙的人性映照。楊振寧以理性著稱,晚年在祖國終老;李政道以感性見長,在異鄉懷故,終得葉落歸根。命運的差異之中,隱約可見同一種孤獨。



楊振寧的求學之路,每一步都符合正統範式下的佼佼者,環環相扣,無懈可擊。他的父親是教授,道路穩妥。而李政道家境經商,戰亂中曾身無分文、流離失所。他甚至沒有高中文憑,以“同等學力“考入東吳大學,堪稱自學成才的奇才。李政道極富創意,“宇稱不守恒”的思想突破由他率先提出,楊振寧則精於嚴密的數學論證,最終為他們的理論提供實驗證據的,是華人女物理學家吳健雄先生。想到她的貢獻在曆史敘述中常被輕描淡寫,我亦感到些許惋惜與不平。

兩位大師先後作古,回看他們關係的破裂,誠如李政道所言,是中華民族的損失。然而這段公案映照出的,也許正是所有人際關係的某種宿命 —— 在時代、個性、命運與名利的拉扯中,即便是最智慧的靈魂、最耀眼的合作,也可能走向沉寂。這不僅是曆史的遺憾,也是一麵人性的鏡子,照見我們生命中,那些走著走著就散了的緣分與必然。

PS:李政道與秦惠薇的愛情故事頗為感人。讀到他們早年的經曆,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留學美國時的生活 —— 清貧,卻有光。雖然後來他們在晚年分道揚鑣,但李政道始終保持對前妻的尊重。他曾在采訪中坦言:“她在我最艱難的歲月裏,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由於篇幅有限,這裏暫且寫到此。待日後有閑,再續此緣。

圖片由AI製作,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