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Amazon倉庫打包的日子 (4) --- 資本冰冷,機器轟鳴中的人性微光

大寒 (2025-10-21 12:25:27) 評論 (2)

來倉庫上班,你得起個大早,“匆匆忙忙,連滾帶爬”,7點半打卡集合後,快節奏的一天,將由一件很好玩兒的事情來開啟 --------- 做廣播體操。

沒錯,就是做操,還一天做兩次。這事兒咱中國人可太熟悉了,我都懷疑,他們是不是從某中學大操場偷來的idea。隻可惜,開頭缺了那一句:“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終究,還是算不上原汁原味兒。

畢竟是體力活,活動一下筋骨抖擻一下精神,warm up一下以免受傷,實屬有必要。當然,也不是做全套,那太耽誤時間,資本家絕不允許啊,所以隻是三五個動作,從上到下,三分鍾搞定。然後,經理開始"訓話",從安全到效率,反正我是不怎麽聽。有時候講完了,還會打打雞血喊個口號,一般都是“safety”什麽的,精氣神不夠還讓多喊幾遍,接著就上崗幹活兒了。

起初吧,做操這件事,還是很認真的,有板有眼兒。隊伍裏有位聾啞老人,穿了特殊的馬甲,隻有他一位。在做操和訓話環節,經理身後的屏幕上,會有一個實時的手語翻譯,第一次注意到還是有點震驚的 --- 天天連線,隻為不落下一個人。不得不說,Amazon在這一點上做的算是夠格。做操時,一般都是Leader帶著大家,伸伸胳膊,轉轉手腕,抬抬腿,強度都不大;有時候,Leader一時興起也會指定一些積極分子代勞,個別不懂事的,會來幾個高難度動作,引起一片驚呼抱怨,做完恨不得整個人都要累癱,也就隻能敷衍了。特別是下午那次,基本上都是鬆垮垮的,比劃幾下了事,像極了川普總統生日那天接受檢閱的美國大兵。

打包時,一般隔一個小時左右,也會跳出一個卡通動畫。強製你暫停工作,活動一下,冰冷的算法裂縫中透露出了的一絲溫情,有,但不多,也就30秒 ----- 更有一種警告的意味:看好了哦,就這30秒,除此之外都給我卯足了勁幹!倉庫的勞動,如果不會發力,長期下來還是很傷身體的。Amazon也會對此加強培訓,對使用工具的動作加以規範,比如能蹲下就莫要彎腰,利用身體核心區域大肌肉群的力量等。其實流水線上的那些盒子,上手一拉就能感覺到輕重,很重的都會被故意留到後麵,比如貓砂,大桶洗衣液,健身器材等大概率會留給最後幾個工位。沒辦法人性使然,盡管經理呼籲不要cherry pick,也見效不大。所以,在流水線上,最後一個工位workload是最重的,而且算法恰恰會把最能幹的人派到後麵去,帶動整條線的效率。其實無論哪個動作,重複太多,都會傷身的,特別是重物。

人類上百萬年的狩獵時代,根植在基因記憶裏的動作,男性都是匍匐跟蹤,蹲守奔跑,女人都是爬樹采摘(順帶聊天八卦),做飯抱娃,根本就沒想過要做這種無聊的重複性動作。但是又如何呢?算法和流水線,可不在乎你的基因記憶,它隻在乎那一大袋子貓砂,能否再快點給點了幾個按鈕的鏟屎官送過去;有些還打了加急標簽,怎麽著?敢情你家貓主子,正在貓砂盆邊上憋著尿等著快遞呢是吧?吐槽歸吐槽,活兒還是得幹,但如果按照推薦的標準動作,輕拿輕放,估計能把人累死,膝蓋也肯定受不了;所以,大多都是往傳送帶上一扔,盡量減少搬動貨物,非搬不可的話,也要用身體某些部位借力,比如腰腹部;關鍵技巧是,不要跟牛頓他老人家作對 ------ 尊重牛頓第一定律,避免改變物體慣性擰著來。600多年前,有一位中國老人,顯然也和我一樣體會到了這一點,創立了一門高深的武學 ---- 太極。於是乎,我想寫本書,名字就叫《論太極在打包中的應用》。張三豐他老人家聽說了,估計要氣得活過來,大喊:what's the F**K 弄啥嘞?俺這麽高深的武學,你就用它搞這破玩意兒?在下不才,實在是對不住了啊。

早操期間經理訓話時,經常問的是:昨晚睡夠6個小時的舉個手!不少年輕人都沒舉手,說明熬夜了,再加上繁重的快節奏勞動,鐵打的身體也吃不消;也聽說過突發情況,有人在夜班崗位上,被救護車拉走了的,聽得一陣心驚,趕緊吞兩片維生素。倉庫裏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房間 --- wellness room醫療室,有醫生在那值班,也沒問過,但我敢肯定,他們應該是普通員工裏,時薪最高的。平時我就是進去拿個一次性口罩什麽的,希望永遠用不到他們吧。

其實,對於受傷的,生病的,體弱的,管理層都可以特殊照顧的,隻要合理他們一般都會安排。如果是長期需要也會記錄在案,派你去幹一些輕省的活兒,比如去1.5層調整流水線上的包裹,基本上都是看著,偶爾動手擺正,確保條形碼被掃到;有幾次不知為何,我也被陰差陽錯的派了上去,確實是手腳清閑,但眼睛得時刻集中注意力,太費神了,還不如打包來的痛快。還有一位白發老人,沒問過年齡,看起來70左右,隻要他來就幹一個活兒,送至袋子,不重,但需要來來回回走動;人家也不閑著,一刻一不停歇,幹得相當讚。不過,被特殊照顧之列,也不全是好事,節假日加班派工就會把你剔除在外(怕把你累壞了),錯過時薪加倍的一天。Amazon倉庫幾乎全年無休,夜以繼日,偶爾機器維護才會關閉一天,當然,趕在那天上班的休息也會有全薪。節假日默認你休息,給12小時薪水,自願來上班的再發1.5倍時薪,不少人寧願放棄休息來多賺點,包括我。

機器轟鳴中,倉庫的工作的一天,往往是枯燥而沉悶的。某年一月中旬的一天,一陣刺耳的警報聲,突然響起,聲光電齊發力,即便在周遭的巨大噪雜聲中,也難以忽略。這不是演習,不是演習!大家這回過神來,立刻沿著逃生通道,魚貫而出。刺骨的寒意撲麵而來,瞬間刺透了身上的單薄T恤,沒錯是T恤,帶著幾分鍾前還在練“太極”的燥熱,和加國嚴酷的寒冬,來了一場冰與火的較量  ----- 當然,我輩完敗,不少人完全忍不住,冒著風險返回休息室取了羽絨服。加國冬日,不怕陰天怕晴天,萬裏無雲時,正是北極寒流南下,肆無忌憚橫掃加國時候,陽光燦爛,氣溫超低。管理層也緊急調撥,發放一次性毛毯,帽子手套,給戶外哆哆嗦嗦的人們勉強禦寒,最起碼還是有所預案的。消防車幾分鍾內到達,不出所料,半個多小後,證實了虛驚一場,各自返回崗位繼續工作。隻不過給當天的晚餐時刻,增加了一些有趣的談資。

倉庫一層的大cafeteria,可以同時容納幾百人用餐,熱餐用的微波爐分成幾種:清真的,素食的,無限製的等,有幾十個之多,但仍需排隊。每年聖誕季,公司都會安排幾次免費餐,慶祝節日款待員工,隻不過印度裔是絕對主流,餐食都免不了咖喱味兒;除此之外,還時不時在冬日裏,召喚本地有名的小吃,河狸尾巴(beaver tail,其實就是一片炸油餅抹上糖或巧克力),把餐車開到公司大門口,一片油餅加一杯咖啡,算是一點冬日裏的溫暖。

平心而論,在安全和人文關懷等不少方麵,Amazon這樣的大企業,還是比較到位的。數字科技飛速發展的近20多年,矽穀像蘋果穀歌這種大公司,員工待遇甚至達到了讓人稱羨的程度;免費午餐,自由工作時間,長時間年假,各種福利滿滿;是資本家幡然醒悟了嗎?並沒有,隻是企業性質不同,寬鬆自由的環境,更能激發創新,而創新才是矽穀生命力的源泉,能帶來更為豐厚的利潤。工業革命兩百多年,勞工階層和資本主義的長期博弈,似乎已經達到了某種平衡;剝削仍在,但工作環境安全,平權平等的理念,得以深入人心,但有時又會過猶不及。前一陣美國碼頭工人工會組織大罷工,反對自動化進程,港口進出口停擺,切實影響了美國的民生,威力巨大,連政府都不得不妥協。效率還是公平,你想要哪一個?

資本逐利,其實本質上是很符合人性的,對標人性欲望中的無盡的貪婪,你沒法杜絕它,更沒法真正道德綁架它,隻能立規矩約束它,與其共存。其實,很難找到一樣除了金錢之外的東西,讓成千上萬人,跨過種族,不論信仰,超越語言,共同攜手合作。金錢,可以說是人類唯一可信賴的交流載體。馬克思說:“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換個角度,更像是一個loser軟飯男發了一句的無可奈何的牢騷。英特納雄耐爾,這種違反人性的幽靈,注定是一種無法持續的烏托邦幻想。去年什麽時候,聽說國內推出了社區大食堂,政府補貼,物美價廉,廣受歡迎。當時覺得十分可笑,這種違反規律和人性已經被曆史淘汰的大鍋飯,怎麽還會死灰複燃呢。果然,近期的報道,大多食堂失去補貼,已經難以為繼了,市場這隻無形的手,狠狠的扇了它一個大耳光。

但,博弈仍在繼續,暗流湧動。25年初,魁省蒙城的一個Amazon倉庫,近2000工人,已連續幾個月爭取更高時薪的艱苦談判,正在向政府申請成立工會的當口,迎來了Amazon管理高層的一個聲明:關閉倉庫,徹底撤出本地運營。至於原因嘛,當然是純粹的商業戰略調整,與工會什麽的毫不相幹。你信嗎?政府發聲譴責,也毫無作用。在一月份加國最為肆虐的寒風中,資本再一次露出了冰冷的“獠牙”。1000多個家庭,在驚訝之餘,不得不在突然失業的恐慌中,尋找新的工作,雖然失業保險會幫他們抵擋一陣子。今天的新聞,“內部文件曝:亞馬遜未來十年或砍逾50萬美國雇員”,”獠牙“已愈加鋒利,山雨欲來,這種倉庫體力工作,即將難以避免的迎來其宿命黃昏。

人類,狩獵時代幾百萬年,農業時代上萬年,工業時代三百年,AI時代呢?普羅眾生,好像被什麽東西裹挾著,加速的衝向一個更加不確定的未來。馬斯克警告說,AI可能會毀滅人類,轉頭又不得不以身入局,投入Grok。因為即便是真的威脅到人類,也沒有人有能力阻止。各大公司都瘋狂押注AI,你讓誰後退?誰敢撤火,就注定被淘汰,不光是分不到未來的大蛋糕,可能連一口湯都喝不到。贏者通吃,資本就是這麽殘酷無情。

一通胡扯,真有點跑題了。隻不過對人類的未來,有那麽一點點悲觀吧。馬斯克立刻反駁了,宇宙浩瀚,終將歸於“熱寂”,但 “要保持樂觀,悲觀沒有任何意義”。

我覺得,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