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陸配亞亞 在台灣發表了“武力統一”的言論,武力統一對台灣人來說並不新鮮,台灣人從中國的媒體上了解過,也在這種武力的恐嚇當中,度過了差不多80年。但是,當武力統一的聲音來自於台灣的民間,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時候,所起的作用可能又不一樣。會讓台灣的民間感到更加恐懼。這也是為什麽台灣當局把亞亞遣返的一個直接的原因。那麽武力統一,在台灣社會到底會起到了什麽心理影響?
台灣是一個小島,地方非常狹小, 戰爭打起來缺少縱深保護的空間。軍隊不到三十萬,就算動員起來也不過一百萬,根本無法和中國大陸軍力對抗。如果天天有人在台灣說大陸要打過來了,台灣人肯定會感到惶恐不安。
那麽問題來了:這種恐嚇,是否真的會逼得台灣人低頭屈服,接受統一?恐嚇也許有影響,但不一定達到屈服的那個程度。武力恐嚇這種心理戰,屬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用恐懼瓦解對方意誌,而非真刀真槍上戰場,一旦對方心理防線被突破,心理崩潰,就會做出反常的反應。
不過,台灣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自己打不過,但他們有後台——美國。美國和台灣之間有台灣關係法。以前的美國總統都曾經明確的表示,一旦台灣發生戰爭,美國會通過武力來保衛台灣。而且如果美國介入的話,美國的盟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歐洲盟友等也會不同程度的介入。如果這些國家真心支持台灣,那中國大陸打起來也會有所顧忌,這個時候感到焦慮的就是中國,而不是台灣了。
但自從川普上台後,開始強調“美國優先”,戰略收縮,在對台立場上采取了“戰略模糊”。川普拒絕在保護台灣問題上明確表態,美國到底保護還是不保護台灣?川普沒有明說。這種模糊態度讓台灣人也更加焦慮。特別是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采用的退縮的態度,使得台灣更加害怕,自己會不會變成下一個烏克蘭?
而大陸方麵則正因為看到美國猶豫不定,也使得中國感覺到自己有機可乘,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更加大膽地使用“心理戰術”。他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武力威脅,造成台灣社會焦慮,從而迫使台灣政府低頭。
中國經過這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已經非常強大,在全世界已經是第二大經濟實體。在軍事方麵也有飛速的發展。而且中國的領導人一向把收複台灣,看成是一個自己的要創造的曆史功績,他們更加迫切的想要統一台灣。特別是當美國退縮的時候,更加刺激了中國統一台灣的野心。反映在中國的網民上麵就是武力統一表現出來的焦慮越來越強。所以他們在網絡上散布的武力的的言論也就越來越多。
武力恐嚇起到的作用可以阻止台灣的民進黨當局修改國名,把中華民國改成台灣國。民進黨一向想修改憲法,把國名改掉,賴清德想當國父,徹底完成台灣的本土化,。但是由於中國的武力威脅,還有台灣的國民黨的反對,民進黨一直無法實現。畢竟台灣夾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美國不希望發生台海戰爭,所以當中國咄咄逼人的炫耀武力的時候,美國向台灣施加壓力,叫台灣不要輕易的改變台海現狀。無論哪個人當台灣領導人,都必須維持台灣的現狀,維持台灣目前的中國民國的國號,以至於不要刺激中國。
那麽,這種武力威脅引起的恐懼是否真的能推動台灣接受統一?目前看來效果有限。確實,一些言論像亞亞那樣,會引起台灣島內民眾的恐慌。但恐慌歸恐慌,它能否轉化為“接受統一”的意願,還不能下定論。畢竟台灣還有一個保護傘,美國。美國是不希望中國統一台灣的,隻要亞太有美國的軍力存在,台灣還是把美國當成自己最後的一線希望。
恐嚇雖然有影響,如果隻是不斷重複同樣的威脅,民眾可能會逐漸適應,久而久之就麻木了,把恐嚇當成背景音。特別是台灣這樣的社會,經曆過八十年複雜的兩岸關係,武力威脅也持續了80年,台灣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經相當高了。
而更複雜的是,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種原本的恐懼可能會轉化為憤怒。這種憤怒可能促使台灣社會更加團結,反而更強烈地對抗中國的壓力。
所以說,大陸希望通過心理戰壓倒台灣,其效果目前是有限的。它確實能夠阻止台灣向“獨立”邁出關鍵一步,比如修改國號、正式宣布台灣國等行為。但是它還遠遠不足以促成統一。
換句話說:恐嚇可以攔住獨立,卻無法推進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