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七旬的三姐妹,活得就是一個心態

一人一故事,一夢一人生
全部原創,轉載敬請注明來源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十二月回滬,見到了因文字而結緣的一位好友。跟她相識有30多年了曾是上海,乃至全國,最著名文學雜誌的編輯。跟她結識是因為我莽撞地把稿件投給了那個雜誌社,而她居然在眾多稿件撿出了我的。這家老牌的純文學雜誌對於投稿者非常慷慨,她不厭其煩引導我,一步步終於把故事講得更順暢更豐滿達到了該雜誌的發稿標準。 

以前對雜誌社的情況不太了解,後來得知,在一般情況下,編輯首次發現一名作者,為其作品擔任責任編輯,之後往往會繼續擔任該作者的責任編輯。這符合人之常情,比如我,既然這位編輯幫了我那麽多忙,自然對她心生好感,下次投稿直接寄給她,而不是盲目瞎投了。 

長話短說,我跟這位編輯在討論稿件的過程中,建立了友誼。每次回滬探親,我們都見麵閑聊,後來互通信件電郵微信,漸漸跟作品沒了關係,因為本人放棄小說有二十多年了,談得多的是人生。 

編輯是屬牛的屬相相合相衝的算命之詞中得知我倆屬相相合。果不其然,三觀怎麽那麽相似!一見麵,迫不及待告訴對方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暢談甚歡。每次見麵,要不是因為生活中還有其他必做的事,我們可以一直聊下去。 

十二月在上海,自然要約她出來。說好10點在靜安寺門口會麵,我倆都早到了20分鍾。隨後一起去尋找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聽說酒店內的中餐廳不錯,在靜安寺附近轉了一圈,終於找到。餐廳在二樓,門外有休息區,我倆幹脆坐在那兒暢談,直到11點餐廳開門。進了餐廳,泡壺茶,篤篤定定坐下。不浪費,午餐隻點一葷一素,當服務員說,紅燒鰻魚做起來較慢,可能要等1小時,我倆異口同聲,沒關係,沒關係。

 



原創圖片



等菜聊天,吃飯聊天,不覺到了下午3點,飯店要關門休息了,為5點的晚餐做準備。於是,去星巴克喝咖啡繼續聊,直到晚上六七點,萬家燈火,才依依不舍在靜安寺的十字路口分手。揮揮手,互道珍重,看我倆那精神頭,就像小青年,毫無來日苦短的模樣,相約倘若她來美或我回滬一定再見。 

編輯出身文人家庭,父輩不是名作家就是名編輯。更令人羨慕的是,父輩都長壽,伯父享年101歲,父親104歲,編輯自己已年過七旬,身板筆直,聲音洪亮,思維活躍,看來是繼承了家族的長壽基因。 

跟有些老同學老朋友聚會有點兒吃力,需要聽他們大談特談健康問題,如得了某某病(有些人還要詳細介紹是怎麽檢查出來的,去了多少次醫院,看了多少專家等等)、動了哪些手術(故事更為曲折,如何托關係,找某某醫院的一刀,送紅包等等)、目前在服用某某藥(包括效應、副作用、怎麽改服另一種藥等等。這話題聽多了是不是單調,且影響心情?不由聯想到,虧得家裏的老舊設備、電機、器具不會說話,否則整天報告某個部件老化、修理後果豈不要煩死?太浪費人生大好時光了。 

有句話千真萬確: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The greatest wealth is health)。跟編輯見麵,沒聽她抱怨一句自己的健康狀況,不是沒有病,而是懶得說。自從十多年前退休之後,一直在武康路的巴金故居兼職,她熟悉那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參與了故居紀念館的規劃和建立。後來因97歲的老父生病住院,便不再兼職,改去醫院陪護父親。前後整整照顧了年,不是老父親染上新冠,說不定現在還在照顧呢。 

家姐妹三人,我隨口一問,你們姐妹輪流去醫院照顧嗎?這才知道,大妹妹患有小兒麻痹症,從小走路不方便,因此編輯和小妹妹擔當了陪護老父親的工作。說來她家的情況也比較特殊,大妹妹終身未嫁,一直跟父親相依為命。編輯也終身未嫁,從外地插隊回到上海已近三十,後來邊在雜誌社工作邊上大學忙得錯過了談戀愛的好時光。之後,由於單身,家裏老一輩人有了健康問題,往往由她負責照顧,她曾經為了陪伴重病在身的伯父,每天來往於醫院達十年之久。一輩子為別人付出的人,屬於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三姐妹中,隻有小妹妹結婚了,還有了一個女兒。 

如今,姐妹三人都成了七旬老人,分住三處。編輯非常享受眼下自由自在的獨居生活,終於能完全控製自己的時間了,不用每天跑醫院,不用操心老一代人的生活起居。她坦言,獨居生活很愜意,活得隨心所欲,比如飲食,隻要營養到位,飯菜可以做得很簡單,如果懶得做,上海還缺賣熟食的地方嗎? 

大妹妹也獨居,近70歲時,竟然被車撞了一下,撞壞了胯骨,原本不方便的腿腳不能用了,隻能坐輪椅。我正歎息大妹妹命運多舛,編輯勸我換個角度去想,在青壯年被撞,而是老年被撞,就是幸運。大妹妹享受了借用拐杖自由行走的幾十年被撞之後,大妹妹也有點悲觀,怕自己以後再也出不了門了。後來發現了電動輪椅,馬上買了一個,請年輕的鄰居陪她到馬路上去試用一下,出去了兩次就不再有恐懼感,現在又常常獨自出門了,買東西、倒垃圾去銀行。當然,如果去較遠的地方,編輯和小妹妹會陪她去。 

小妹妹的故事令人心酸。原本老兩口和女兒過得也算美滿女兒大學畢業後,一家公司供職,事業順利。那時候,女兒跟已婚的公司老總糾纏在一起,老兩口甚為不滿於是女兒搬出去自己租房住女兒不過是風流老總的零食,老總從來沒打算把她變成主餐。而且老總漸漸厭倦了一種零食,又換了別的零食女兒想不開,竟然自殺了小妹妹夫婦頓時成了失獨老人經過了幾年的痛苦掙紮,小妹妹也接受了現實,不得不去麵對老年的孤獨。 

都被劃為“孤老”的三姐妹互相鼓勵,在一般情況下,幾乎每個老人都要麵對獨自生活的挑戰,與其愁苦悲哀,不如麵對現實。獨居需要調整心態,要感恩生活中還是有許多值得慶幸的事。如三姐妹都有自理能力,有自己的住房,有足夠的錢養老。也就是說,有好好生活的身體條件和經濟基礎。 

其次,沒有小輩,也少了操心。她們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選擇自己愛做的活動。如此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定要好好享受。 

平時,她們常互相督促,活到老,學到老,老人也需要與時俱進,比如說了解如何用手機預約門診、打車、網購等,才不於喪失在新時代獨立生活的能力。 

此外,一定要保持與外界接觸。編輯原本社交麵廣,現在有了時間,常去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如作品的研討會,新書問世儀式,甚至某某作家的追思會。三姐妹也結伴去看電影,看展覽會,聚餐閑聊今年夏天,編輯決定跟小妹妹一起坐維京郵輪去遊覽多瑙河。 

編輯朋友談到獨自老去的沉重話題時,談笑風生,我絲毫感覺不到擔憂、恐懼和悲哀。相反,她的理性和陽光啟示我直視這段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曆的人生道路既然命中注定老年可能要麵對孤獨,何不充分利用、盡情享受孤獨帶來的自由 (make the most out of it)?孤獨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這是我們唯一的一次人生。 

 

Tina_芬蘭 發表評論於
我始終認為孤獨是人生難得的享受,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享受的。事實上大多數人是恐懼孤獨的,這是少數者的盛宴。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雪狗2014' 的評論 : 是啊,尤其像你的退休生活,那麽豐富,忙碌。旅遊,學習,社交,照顧狗狗,整理花園,有事做,就快樂。周末快樂!
雪狗2014 發表評論於
看來獨自老去並不可怕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跟水星同感,君子之交淡如水,確實如此。最好的朋友就是互相懂得,完全不需要酒肉:)。周末快樂!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謝謝可可,會友,聊天是首位,別的都可以馬馬虎虎:)。情人節快樂,周末快樂!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海風有這樣的朋友真好。我常常覺得,工作中的同事,甚至一些親戚朋友,因為有利害關係的糾葛,反而不如外麵的朋友來的知心。君子之交淡如水,思想上有共同點,心靈上有默契,沒有爾虞我詐,多麽純潔。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有這樣智慧的姐妹真好!一葷一素一席談,多麽美好啊!祝海風姐情人節快樂!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彩煙遊士' 的評論 : 遊士好!十二月有點兒冷,最低溫度到過零度左右,好在冷幾天又回暖了。倒是不常下雨。
彩煙遊士 發表評論於
去年12月份上海的天氣不錯吧?哈哈。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三過家門' 的評論 : 謝謝臨帖鼓勵。被你一說,得去看看你提到的那本書。調整好心態,還是能看到老年生活的許多亮點,需要不斷修煉啊。周末快樂!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跟曉青同感,所以交友也不能瞎來,挑剔一點兒好:)。周末快樂!
三過家門 發表評論於
有智慧的編輯。讓我想起讀過的一本書:《Somewhere towards the end》by Diana Athill.
喜歡你的文字,讀起來很享受。
曉青 發表評論於
有這樣的朋友很幸運,說得來就能互相傾述,還能互相學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