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的中國字

打印 (被閱讀 次)

中國城的中國字

(經紀手記之十六)

蔡錚

芝加哥中國城入口有個大匾額,  上書【天下為公】,額背麵是【禮義廉恥】;中國城公園橋墩下書有巨大的【上善若水】,整個公園就這幾個中國字。這讓我想到中國城有人。

【天下為公】出自《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天下為公】即天下一切為天下公有, 這是對智者強者的訓示,因為強者智總能多取多得,智者強者得護養所有弱者。【禮義廉恥】出自《管子》,《五代史》解說是“禮義治人之大法, 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恥尤為要”。【禮義廉恥】即是要我們遵禮重義,清廉自律,  做純粹的正人君子。【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  因為堅強者死,柔弱者生,  剛亡柔存,最好的為人處世法則就是如水柔軟,無固定之形,善利萬物而不爭,隨器而就,順勢而流,甘居低下。

美國給強者智者創造了多拿多取的機會,強者智者可登峰造極地獲取財富、名聲、權力。開餐館開得好就可搞連鎖店無限擴張,把同類餐館的生意都搶了;商店開得好也搞連鎖店把別的小店都搞垮,一家錢財獨攬。華人開餐館的多,除【熊貓快餐】外很少中餐館搞大連鎖。這也許是【天下為公】精神所決定:我們隻拿自己的一份而不搶別人的那份。猶太人的祖訓當與華人的不同。華人大批來美時間不比猶太人晚,如今在美人數也隻比猶太人略少(估計猶太人六百多萬,華人五百五十萬),華人也不比猶太人笨,但猶太人在美國所取遠超華人。他們見利就搶,遇權即爭,  金融、媒體和政治權無所不取,無所不撈,貪得無厭;他們積累財富,經營媒體,深度參與政治,搶占了美國民主政治運作的關節點。深信【天下為公】,則見利有所不爭,於權有所不取;若掌握了財富,獲得了權力,知其當為天下有,該為天下用,不得公器私用。猶太人對美國金融、媒體、政治的控製權過大,他們將美國公器為以色列私用,有時忽略甚至損害美國利益,這恐非猶太人之福。多得必多失,多藏必厚亡;猶太人如讀懂這幾個中國城那幾個字或能免未來難測之禍。

【天下為公】、【禮義廉恥】、【上善若水】這十二個字蘊含儒教道教精髓,是中華先人傳給我們的生存秘笈,中國城先輩將之高揚於顯眼之處,用意深遠。領會這幾個字蘊含的哲理並尊之而行會讓我們活得更好,會大大增強我們在這紛亂多變、凶險難測的世界的生存概率。

2024年5月14日

於芝加哥

 

 

xyz66 發表評論於
博主僅僅從芝加哥China Town 牌匾上的幾個字就衍生出”美國猶太人比華人更能爭能搶所以更成功,但有損美國利益”的結論,邏輯有問題。 的確,華人在美國社會影響力不如猶太人巨大,但不是遵循什麽“上善若水””禮義廉恥”而保持低調,而是因為曆史,語言,和在西方社會種族的局限性。
北京_01link 發表評論於
反猶是主題。猶太人自古就善於經商,在世界各地斂財,也沾了資本主義的光。中國自古輕商,又缺乏一個利商的製度。但在香港,和其他亞洲國家還是產生了華裔富翁。中國大陸學習了資本主義製度,不也出了許多富翁嗎。在歐美社會,恐怕還是競爭能力吧。可惜中國大陸又在遏製私人資本的發展。
油翁 發表評論於
中國城的中國字,雖然在美國的華人社區中,但卻承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智慧。這些字體現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提醒著我們要尊重他人,遵守道德,做一個純粹的人。在美國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這些字更顯珍貴和珍惜。希望我們能夠領會這些字的真正意義,用於指導自己的生活和行為,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得更好更有意義。【寸土寸金】,【人間滄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