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有點空兒在梅西商場逛了下,看到紅色絲絨的禮服裙在打折,
我試的是INC和DKNY及其他牌子的。 因為聖誕新年元旦都過去了, 這些服裝品牌製作的有節日氣芬的紅色禮服裙大都降到半價, 約50美金左右。 它的麵料價格和我一起跳廣場舞大姐們走旗袍秀買穿的五十元美金左右的 紅色絲絨或爛絨的長款無袖或有袖旗袍麵料相似,款式不同。 我試了高領露雙肩像有綁帶在脖子上的一個款式, 也試了一兩款有肩有袖有領,領部有絲帶的款式,總覺得不合意。。 。這同樣的節日需求,同樣的麵料成本, 美國公司設計師的作品怎麽也不適合我這個中國人迎新年迎農曆新年 的心境。。。文化不同,不是禮服貴賤的事兒。。。
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四十年的在美移民, 我回憶著自己擁有過的中式新年衣服。少時,七十八十年代, 最早大家冬日是穿家作的棉襖。過年, 能給女孩兒添置一件新的棉襖罩衫孩子就覺得很幸福了。 我記得我大姐十二三歲時, 有年新年添置了一件白底兒滿篇都是黃色菊花團的花棉襖罩衫。 她很開心,結果在年初幾她跟家人逛街時, 被對街人放的二踢腳炮仗蹦到身上, 她的棉襖罩衫被燒焦破了一個大片,裏麵棉襖也破洞了。 大姐追悔得跟什麽似的,而我那會兒還是接她們衣服穿的時候, 沒新衣穿,也是跟著可惜得要命。。。
我記得自己第一件新的棉襖罩衫是藍地白花, 像五瓣花朵重複花樣的立領棉衣罩衫,那時我初二。 有天我冬日在學校操場穿著它做早操,棉襖罩衫的盤口都開了幾個, 我囧囧地扣上,一動作它的盤口就又開了。 我意識到母親買的成品罩衫,買小了。但那是我頭一件新衣服, 不合身也要穿穿。穿那衣服幹事情動作幅度小才行,故印象挺深。
後來在中國西安,生活好些了,我家裏姐妹們甚至親戚家表姐妹們新年裏相互拜年都穿的是新做的棉襖罩衫, 都是各色花朵款式的中式立領罩衫,有若幹家庭聚會大合影為證。再後來,過年穿新衣, 大多變成過年女孩穿件顏色喜慶的毛衣,外罩晴綸棉服啥的。 回憶起來應該是慢慢各家有了暖氣。
再後來我上完大學工作結婚。我不願落俗套,就沒有舉行大的婚禮, 旅遊結婚去了,故沒有穿過中式嫁衣。。。再轉三年多, 我有了孩子。孩子四歲時,有個冬天中午我趁中午休息, 在西安小寨逛絲綢商店時,一時衝動, 特別想自家的孩子過年像小燕子一樣,穿格格裝(那時流行電視劇《 還珠格格》)。於是我就在絲綢商店裏買了兩身大紅底色, 上麵布滿連枝梅花圖案的衣褲套裝。 我給自己也張羅了一件暗桃紅色的底子有圓形圖案中式對襟上衣( 那上衣是那店裏裁縫做擺設的樣品,折價處理,別人試穿不合適。 我一上身大家都說合適。其實是那對襟上衣做得稍肥, 我胸部有點豐滿能撐起它來。。。我就把它買下來了。要不你說, 從女生起意要做件絲綢織貢緞上衣,到量體裁衣再到成品取衣, 中間好說也得半個月二十天。我這不耐煩的性格,在年節之前, 起意要買,可不要買現成的嘛,即使是裁縫的樣品)。
於是那個春節,我家的過節照片分外好看。我兩個女兒, 像極了富人家的小格格,跟誰照相都喜慶。 如來我家走動的她大姑姑, 穿了件棕色帶富貴圖案的禮服式絲緞夾外套, 抱著穿紅色格格裝衣褲的我女兒喜慶富貴的不行。。。我自己, 除了暗紅對襟絲緞罩衫,還配了件暗紅色的毛衣, 出門最外麵是一件長到小腿的洋紅色帶毛領兒羊絨大衣。 我梳著馬尾頭,頭前麵劉海, 也讓理發師傅搞成厚厚齊齊地中式劉海,好一個地道中國味兒, 中國年。。。新年完畢,孩子們穿著新格格裝去幼兒園,老師們說“ 她們倆像唱戲的!”哈哈。
再後來,我就不大再置辦新年傳統衣服了。2000年, 我妹妹那時在美國要結婚, 我專程去最大的商店的旗袍櫃台給他買了件短款紅色織貢緞旗袍, 花紋是素金色和紅色交織的細細地羽狀花紋,很像日本動畫片《 仙鶴姑娘》中仙鶴為了報恩,變成姑娘到恩人家裏夜裏紡織, 用自己的羽毛織出華麗綢緞, 交給恩人家賣錢的那種又仙氣又華麗的布料。。。 結果輾轉帶去美國的旗袍裝,妹妹沒有穿。她一是嫌稍大了, 二是她是異族通婚,沒人願意中式婚禮服出現。。。 於是那華麗的禮服裙就在幾年後回國歸我穿了( 我也沒有合適場合了,偶爾聚會我穿一次那旗袍, 還怕搶了別人的風頭)
去年,我一同跳廣場舞的大姐們辦旗袍走秀。 很多都就地兒在發盛中國人商店買的成品(它們是在店裏訂好, 在國內由裁縫師傅給調整腰身,再一並郵寄過來)。 當然也有大姐有好旗袍, 是為她孩子結婚前專門在國內好店裏定做的, 又可身又高貴華麗的暗色長款旗袍(要7600人民幣)等。
我也在去年五月在紐約中國城參加亞裔傳統月遊行活動時, 遇到紐約旗袍社的姐妹們。她們端莊大氣的各色旗袍風采, 令我讚歎不已。我另一“資深”大姐說:“你別去參加旗袍隊。 她們置裝很多,還要各色的高跟皮鞋包包配件去搭配。除了表演,
平時也穿用不上, 很費錢呢!" 我笑笑覺得大姐真實誠。我們女生在紐約, 偶爾穿穿旗袍感受中國情中國味兒, 這跟穿西式晚禮服洋裙感覺真不一樣,是很自美的時刻。。。


另外,我前幾天去看某基金會主辦的紐約華人春晚。 節目組的義工姐姐們每人穿著一件露臂長款旗袍。 我看得出那旗袍都是各家姐姐的壓箱底兒的好物件。 最不濟的沒有的,也會在發盛五十美元買一件絲絨旗袍撐撐場子。 有位和我一起跳過秧歌的東北大姐,人身材挺高挺瘦, 穿著旗袍挺漂亮。就是她偶爾藏不住的一臉小”惡相“。 她穿著露肩長款素色旗袍,在我座位前麵不遠處管理著貴賓席, 即不讓其他觀眾隨意坐進特意留出來的貴賓區。她努力克服”小冷“, 穿著高高的十幾公分的閃鑽禮服皮鞋,並努力站得大氣些, 我估計這是她比較高光的時刻了。沒辦法, 大多中國人的生活工作環境還不太好(這次是東北同鄉會為基礎義工的)。難得的小高光一定要抓住, 自美自信才好。我理解是這大姐平時做工環境挺雜的, 經常要忍住疲憊對著客人,故”氣質“稍差一點。旗袍這衣服, 還需要穿著者平心靜氣地,有點閑雅。。。
這鴨梨山大的紐約生活,大姐們平時一身崢嶸, 過節時露出一點喜色,不容易了。。。
至此新年來臨之際,我回顧一下自己對於中國傳統新年衣服的記憶。 願大家都回想一下自己和中國傳統的交匯,辭舊迎新, 過好圓滿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