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西班牙(4)-直布羅陀的悲歌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直布羅陀(Gibraltar),是英國所轄的一個城市名,也是一個海峽名,還是一個海灣名。為什麽這些地方都用直布羅陀來命名呢?為什麽英國會在西班牙的領土上有一塊飛地呢?為什麽直布羅陀海峽和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一樣,都有著無比重要的戰略地位呢?

如果你的記憶中還存有摩爾人進攻伊比利亞半島的節拍,那你一定記得最先攻入半島的是一名叫做塔裏克的穆斯林。他率軍從今天西班牙在北非的領地-休達出發,橫跨直布羅陀海峽後,第一落腳站就是在直布羅陀的巨岩下。因“直布羅”在阿拉伯語中是“山”的意思,而“陀”是塔裏克的名字,因而塔裏克的登陸地點就被命名為直布羅陀,意為“塔裏克之山”。

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

不過,塔裏克並不是第一個登陸直布羅陀的人,最先在這裏落戶的是北非突尼斯境內的迦太基人,他們把這裏當作了自己在地中海上的一個貿易據點。為了便於穿越海峽的船隻辨識直布羅陀海峽,他們還在海峽的入口兩端直布羅陀和休達樹立了兩根海格力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這兩個地方就像老虎的兩顆牙,牢牢“咬”住了直布羅陀海峽的命脈。從這之後,麵積不到7平方公裏的直布羅陀和直布羅陀海峽便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其原因是它扼守著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來自地中海的船隻若想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必先經過直布羅陀,而占據它大部分土地麵積的直布羅陀陡峭岩石高達400多米。占據這裏的人可以居高臨下,對過往船隻進行攻擊。

這還不算,直布羅陀的西邊即是風平浪靜的直布羅陀灣,灣內有跟加迪斯一樣的天然良港。這樣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讓直布羅陀和其所屬的直布羅陀海峽自古羅馬人和迦太基人爆發的第二次布匿戰爭起,就很少有消停的時候。一位作家曾這樣說:“誰掌控了直布羅陀,誰就掌握了船隻進出地中海的動向。以軍事和海權來說,很少地方具備直布羅陀這樣的戰略性地位。”

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如果說直布羅陀戰略地位很重要,那與之相連的直布羅陀海峽也很重要。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羅陀海峽,長58公裏,最窄處不到15公裏,南麵是摩洛哥,北麵是西班牙。在摩洛哥的直布羅陀海峽邊,有一處西班牙的飛地-休達,而在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海峽邊,有一塊英國的飛地-直布羅陀。這樣的國家版圖看起來很不合理,但這不合理的背後,一定藏著曆史的血雨腥風。為了一睹直布羅陀海峽的風采,我們特地從塔裏法出發,橫渡戰略要衝的直布羅陀海峽,踏上了摩洛哥的土地。

從塔裏法到摩洛哥的丹尼爾,單程隻需半個小時,但往返票卻要70歐,一點也不便宜。不過,很值得。公元前一千多年前,腓尼基人就是因為打通了丹尼爾和加迪斯之間的通道才控製了直布羅陀海峽到大西洋之間的貿易。這悠久的曆史,常常讓我誤認為丹尼爾應該是摩洛哥的首都。剛上船,我們就看見很多人在船艙裏排隊辦手續,原來去摩洛哥出關是在船上,幸好美國護照去摩洛哥不需要簽證。我以為,我們所坐的輪渡會跟我在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坐過的一樣,可以讓我在甲板上一飽直布羅陀海峽的眼福,可是沒有。這個輪船不是遊輪,是客輪,客輪上隻有一個小小的角落是開放的。我全程站在這個角落裏,忍受著刺鼻的煙味,在客輪的乘風破浪中去回味直布羅陀的過往。

摩洛哥

摩洛哥

摩洛哥

雖然迦太基人一直占據著直布羅陀並憑借著強大的海軍對直布羅陀海峽擁有控製權,但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公元前206年,羅馬軍團在加迪斯附近大勝迦太基人後,直布羅陀海峽的控製權便轉到了羅馬手中。等到羅馬人變成了地中海上的霸主,直布羅陀也變成了羅馬的囊中物。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泯滅,直布羅陀成了蠻族汪達爾人的地盤,後被西哥特人奪去。在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統治期間,直布羅陀終於回到了基督徒手中。大帝死後,帝國領土逐漸縮水,盤踞在西班牙領土上的西哥特王國占有直布羅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直到塔裏克在此登陸,直布羅陀才變了天。

當持續了近800年的“收複失地運動”大功告成之時,也是直布羅陀重回基督教世界之日。隨後,西班牙完成了統一,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地理大發現也在不久後浮出了水麵。如果說地理大發現前黑海和地中海岸的國家還可以以地中海為貿易中心,不必過多依賴直布羅陀海峽的話,那在地理大發現讓貿易通道發生改變,西方世界的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後,所有靠黑海和地中海“吃飯”的國家都必須把目光轉向直布羅陀和直布羅陀海峽,因此這兩個地方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可惜,即使他們調轉了目光,曆史也不會再給他們發家致富的機會,威尼斯共和國和奧斯曼帝國等就此衰落在所難免。

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

也是因為地理大發現,受上帝垂愛的西班牙王國強勢崛起,最後催生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的西班牙帝國,直布羅陀和直布羅陀海峽被帝國牢牢握在了手心裏。可是,哪有不落的太陽呢?看起來強大的西班牙帝國在曆史波濤的推送下成了西歐國家的“公敵”,其中法國是最堅定不移的一個,它甚至不惜聯合異教徒奧斯曼帝國與西班牙帝國為敵。而帝國管轄內的荷蘭和比利時等也紛紛站到了帝國的對立麵,還有日後成為另一個“日不落”帝國的英國。

1704年,英國趁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攻占了直布羅陀,此時,西班牙國王的王位在法國波旁王朝手中。為了保住西班牙王位,並換取英國的承認,波旁王朝在1713年的《烏特勒支條約》中正式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從此時起,在西班牙手中握了兩個多世紀的直布羅陀就成了英國楔入西班牙領土的一個拔不掉的釘子。這是英國的凱歌,卻是西班牙的悲歌。

阿爾赫西拉斯

阿爾赫西拉斯

阿爾赫西拉斯

當我回憶完直布羅陀被英國掌控的曆史,輪船也即將到達摩洛哥的首都丹尼爾。我們下船在此短暫停留後,又返回了塔裏法。上岸的我本來想沿著地中海岸開往跟直布羅陀分享一個港灣,也瀕臨直布羅陀海峽的阿爾赫西拉斯(Algeciras),可走著走著,穀歌地圖就給我指進了無路的叢林裏,無奈我隻好開回了高速。20多公裏的路,全是九曲十八彎,我知道,我已進入了西班牙南部的貝蒂克斯山脈(Betic Mountains)了。

阿爾赫西拉斯跟塔裏法和直布羅陀一樣,戰略位置也非常重要,曆史上比它們還重要。它是迦太基人的重要港口,也是羅馬時期的白港所在地,到現在它都是西班牙最大的集裝箱港口和原油進口港。跟眾多摩爾人城市相同,阿爾赫西拉斯也是一個純白的城市。不過,它在阿拉伯語中的名稱卻是“綠島”,也許因為它是摩爾人的寶貝吧。當年當卡斯蒂利亞王國攻陷直布羅陀後,阿爾赫西拉斯還一直堅挺了35年。可在卡斯蒂利亞王國陷入內戰時,已經苟延殘喘的摩爾人又重新占領了它,然後把它變成了焦土。之後,卡斯蒂利亞王國才不得已啟用塔裏法港。重見天日的阿爾赫西拉斯依然保留著摩爾人的純白建築特色,那是一種讓我永看不厭的顏色,這顏色,也是安達盧西亞的名片。

阿爾赫西拉斯

阿爾赫西拉斯的米其林餐飲

阿爾赫西拉斯的米其林餐飲

因為在摩洛哥逗留的時間太久,我開到阿爾赫西拉斯的沙灘時,已近黃昏。很可惜的是,太陽是從建築後麵慢慢西沉的,而不是“掉”進地中海裏。我摸著黑把車開到酒店時,肚子已經咕咕叫了。上網一查,我們酒店旁邊就有一家米其林。走到那一看,是2016年的,我很想放棄,但我家的其他兩位卻很堅持。沒想到,這家米其林給了我們巨大的驚喜。餐廳提供套餐,“三件套”每人才18.5歐元,還包括酒水。跟很多米其林餐廳不一樣的是,這家餐廳的前菜、主菜和甜點每個都有三種選擇,正好適合我們一家三口,而且這些菜每個做得都非常好吃,主餐的牛排、羊排和魚也不例外。這一餐,是我們此行中吃過的性價比最好的一餐,我們都在心滿意足中睡去。

第二天天沒亮我就開向了直布羅陀,因為我知道進直布羅陀是要入關的。不像鑲嵌在法國領土中看似獨立,實則被法國操縱的摩納哥跟法國之間沒有邊界,直布羅陀和西班牙是“涇渭分明”的,據說白天要排很長的隊才能入關。我不想等,隻能犧牲睡眠時間。開到關口,果然沒有人,我一分鍾都沒浪費就開進了直布羅陀修道院(The Convent)旁的公共停車場。我打算從這裏走到那個著名的直布羅陀巨岩上看日出,此時是早上八點多。可停車場收費不收信用卡,隻收英鎊硬幣,我們哪兒有啊,隻有歐元。問了一位當地人,她說10點前停車免費,可我們也不敢保證10點前一定能回來。沒辦法,我在穀歌地圖中輸入了直布羅陀巨岩,希望能直接開到山上去。

直布羅陀巨岩旁

直布羅陀巨岩旁的日出

直布羅陀巨岩

直布羅陀巨岩旁的村莊

穀歌地圖真夠可以的,它沒把我們帶到山上去,卻把我們指到了加泰羅尼亞灣(Catalan Bay),這裏有一個曾居住著意大利熱那亞人的小漁村,小漁村的上方就是直布羅陀巨岩,可卻沒有路爬上去。該海灣用加泰羅尼亞名字來命名是因為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有350名加泰羅尼亞人參加了英荷聯軍。戰爭結束後,這些人留了下來並幫助英國建立了第一個軍事檢查站。本來我應該像以前一樣埋怨穀歌地圖的,但這一次我沒有,因為我在沙灘旁的岩石上,看到了一次完完整整的海上日出。當陽光慢慢把天空染成越來越亮的金黃色,當五彩的漁村慢慢變得鮮亮,我終於明白為什麽古埃及人要敬拜太陽神拉了,隻有太陽神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光明。我一動不動站在岩石上,吹著溫暖的海風,聆聽著海鷗的鳴叫,滿心歡喜地迎接太陽神來到人間!

隨著太陽從海麵上的躍出,海水也開始呈現出它美麗的藍色。我回頭望向被朝陽染成玫瑰紅的直布羅陀巨岩,一點兒也不覺得沒爬上它很遺憾。離開小漁村,我把車開進了直布羅陀老城。老城的街道跟歐洲中世紀小鎮的街道一樣,狹窄擁擠,到處都是單行線,除了幹淨以外,也沒什麽新奇之處。因在地圖中發現此地有一個摩爾人城堡(Moorish Castle),於是我把車開到了那裏,然後就掉“坑”裏了。

摩爾人城堡

摩爾人城堡

摩爾人城堡

摩爾人城堡地圖

城堡在山上,要開彎彎曲曲的盤山道才能到達,山道旁停滿了車。我們到的時候,一個遊客也沒有,卻隻有一個停車位。我停好之後,才發現城堡剛開門,看看手機,是上午10點。我們被告知,門票每個人16英鎊,需要在裏麵花費至少3.5小時。我一愣,區區一個城堡為何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呢?原來,摩爾人城堡不僅僅是一個城堡,它是一個自然保護區(Nature Reserve Paths),裏麵不但有摩爾人建的城堡和“常駐民”猴子,而且有兩個二戰期間的防空洞和博物館,還有曆史遺跡和世界文化遺產,單程10多公裏。如果全部走完,大半個直布羅陀基本都走遍了,怪不得門票這麽貴呢。

建於14世紀的摩爾人城堡就在大門入口處。顧名思義,它一定是前前後後占領了直布羅陀700多年的摩爾人建立的,而他們建造此城堡的目的是為了抵禦基督徒的進攻。公元1309年直布羅陀變換了“大王旗”,轉移到了基督徒手中。當直布羅陀於1333年再次回到摩爾人手中後,他們建造了這個可以俯瞰直布羅陀灣的城堡。雖然被印到5直布羅陀鎊上的城堡最吸引人的是敬意之塔(Tower of Homage),但對愛幹淨的我來說,最吸引我的卻是城堡內可以洗熱水澡的浴室,當然城堡內的清真寺和地下水庫也是讓我對摩爾人發出嘖嘖讚歎聲的原因之一。

二戰防空洞

二戰防空洞

二戰防空洞

二戰防空洞

二戰防空洞

城堡外是架著火炮的城牆和一個綠色庭院。走出庭院,沿著水泥路爬坡不久即會見到一個二戰防空洞(World World II Tunnels)。我們沒想到,這個防空洞縱深巨大,裏麵燈火通明,像一座城。二戰時,意大利的參戰和德國在西歐的強勢讓直布羅陀的戰略重要性與日俱增,英國在這裏駐軍也變得越來越多,可彈丸之地的直布羅陀既容不下諸多駐軍,也容易成為德意集中轟炸的目標,而中國人“深挖洞,廣積糧”的防空洞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這個長達55公裏的防空洞容納了1.6萬駐軍,儲存了16個月的食物。這裏有發電站、蒸餾水廠、醫院、麵包店、彈藥庫和汽車維修車間等,還曾是艾森豪威爾將軍和丘吉爾將軍的工作地。今天,這個防空洞沒有全部開放,我們在僅開放的區域裏就走了半個多小時,一邊走一邊覺得建造這個防空洞的那些人真偉大。

二戰防空洞的前方是一個展覽館(City Under Siege Exhibition)。展覽館是一個小建築群,是英國占領直布羅陀後建造的首批建築之一,最初是彈藥庫,後被用作了彈藥實驗室。今天展覽館展示了這裏的人從1779年到1783年遭受西班牙四年圍城期間的生活狀態,展示板上介紹了當時使用的蓄水池和排水係統。

展覽館

展覽館

展覽館

展覽館

展覽館

展覽館的旁邊是一個鬱鬱蔥蔥的小花園。從花園中走出,沿著修得很好的步道往前走,會經過伊麗莎白女王曾經站過的卡羅琳公主炮台(Princess Caroline's Battery)。在這裏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到直布羅陀機場的跑道和直布羅陀灣中的遊艇,還能看到肆意橫行的猴子。經過軍事遺產中心(Military Heritage Centre)後,步道的盡頭是大攻城防空洞(Great Siege Tunnels)。這個防空洞沒有二戰防空洞大,卻比它早得多,它是英國人在西班牙圍城的四年中挖出的。

這場發生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名為“直布羅陀圍城戰”,當時西班牙聯合法國試圖從英國手中奪取直布羅陀,但最終失敗,這是英國軍隊曆史上遭受的最長的圍攻。防空洞裏黑燈瞎火的,我們憑著僅有的微光看到裏麵展示著圍城戰期間英軍的部署。我們沒有走完這個防空洞,因為我看看手機,一個多小時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隻走了這個自然保護區的冰山一角。

瞭望台上

瞭望台上

瞭望台上

瞭望台上的猴子

軍事遺產中心

走出防空洞,我在炮台上遠眺直布羅陀城和直布羅陀灣,思討著要不要像在班芙公園累死累活也要走完奧哈拉湖步道一樣“啃”下這裏餘下的“冰山”。我們家的兩個小跟班一聽我有走完全程的想法,立刻抗議,我“順坡下驢”,因為我知道這裏的步道絕不會比奧哈拉湖的更驚豔我的雙眸。我邊下山邊想,英國為了直布羅陀這個進入地中海的穩固跳板,幾百年來不知花了多少精力。又是挖防空洞,又是建海軍和空軍基地,還驅逐了原住的西班牙人。這樣勞民傷財,值得嗎?

值不值得肯定不是我們這些勞苦大眾所能決定的。對於生活在今天這個免稅島嶼上的普通百姓來說,如果他們在人世間最多一百來年的光陰裏,能過上文明的生活,靈魂能自由地奔跑,那姓“英國”還是姓“西班牙”又有什麽關係呢?就像《直布羅陀頌》(Gibraltar Anthem)裏唱的那樣:“上帝賜予我們家園,幫助我們合而為一,讓我們把自由、真理和正義永遠唱響在這頌歌裏!” (God give grace to this our homeland. Help us to live as one. Strong in freedom. Truth and justice. Let this be our song!)

大攻城防空洞

路線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南瓜蘇' 的評論 : 謝謝,新春快樂!
南瓜蘇 發表評論於
兔年大吉!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不客氣。
ahniu 發表評論於
thx.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明月天山' 的評論 : “高山流水遇知音”,人間最難覓知音。謝謝你的感同身受,也謝謝你的讚譽。
明月天山 發表評論於
我感同身受您對人生的感悟!遊記的最後一段,寫得真好!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connection' 的評論 : 謝謝你喜歡。
beijingconnection 發表評論於
精彩詳細有趣的遊記,史實豐富,圖文並茂。謝謝分享。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曌' 的評論 : 是的,謝謝。
lily0824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玉麵小飛龍_007' 的評論 : 謝謝,兔年快樂!心想事成!
發表評論於
明白了,你說得是Tangier
發表評論於
非常精彩,。弱弱的問一下,摩洛哥首都不是拉巴特嗎?怎麽成的丹尼爾。
玉麵小飛龍_007 發表評論於
記得西班牙國王去見英女王就是想要回直布羅陀的,而直布羅陀的居民並不想回歸西班牙,隻能繼承事實了。真好看,謝謝。兔年吉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