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正確理解“安貧樂道”:非富貴有福不能證道
釋迦摩尼,是淨飯王王子,本有繼承王位的必然性,但他選擇了出家修行。唐密開山祖師,善無畏大師,本是東印度烏荼國國王,開元三大士之首。又據《舊唐書》記載:“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 ,齎衣缽航海而來,至梁,詣武帝。這證明東土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也是印度王子。又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蓮花生大士,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於鄔金國王族,故而藏密開山祖師蓮花生,也是刹帝利種姓,也是王族之子。至於安世高大師,原本為西域安息國太子。鳩摩羅什之父鳩摩炎,其家族世代於天竺為國相,至於鳩摩羅什之母,本為西域龜茲國公主(龜茲王妹),故鳩摩羅什也出身王族。天台開山祖師,智者大師,父親是梁朝官吏。玄奘大師父母,也為隋朝官吏。
然後你再看禪宗,從達摩祖師,王太子傳承下來,傳到六祖惠能,惠能的父親曾經為官,但和惠能之母認識時已經被貶為平民百姓,《六祖壇經·行由品》有載:“惠能嚴父,本貫範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所以,你看禪宗從福堪王子的達摩,傳到平民之子惠能,就不能繼續五代以來的衣缽傳承,而是一花開五葉,散落落傳入民間,開始自由傳播。因為到這裏,惠能的福報遠遠不如達摩了,從惠能出身就可以看出。惠能自幼家貧吃過的苦以及修道過程中吃過的苦,可以視為天降大任的曆事煉心,但同時也可以視為惠能本身福德不足,所以衣缽傳承也不能繼續達摩及五祖以來風範,雖然佛性無南北,但福報不足夠時,其弘道也不同於祖師之傳承影響。這些真實的奧秘,一般是忌諱不說的,我今天撕開給大家看:沒有福報,無論修道證果,還是弘揚佛法,都是非常艱難,沒有有福報的祖師那麽容易。禪宗如此,其他各宗也差不多,越趨向末法,證道弘法的祖師,其福德越不如正法像法時的祖師,那時候是國王太子刹帝利的種姓者出來弘法,逐漸逐漸地降低為一般權貴,乃至逐漸降低為出生於民間,祖師的福報也是一輩不如一輩,末法越來越如此。
我講這些什麽意思呢?就是提醒大家,雖然窮人應該修行,窮人也可以修行,但修行獲得成就從來就不是窮人的事情,也不是今天中產階級小康之家的事情,修行成就從來就不是沒有福報的人可以幹的事情,修行成就從來都是大富大貴者的事情,是有福權貴的事情。所以我之前開玩笑說,王思聰就是不修行,王思聰如果修行比一般人快多了,因為他福報大。可能這些話很刺痛人,很刺痛無產階級,很刺痛有點小錢小權的中產階級,但事實如此。所以《阿含經》中說:“由福成佛道”,所以《菩提場說一字頂輪王陀羅尼經》說:“成就於真言,由彼福無福,若福德強盛,當於不久時,速疾得悉地,無福德之人,應作窣堵波,悉地念誦本。”因此,我們一針見血指出:窮人固然應該修行,但真實修行成就者中,沒有一個是窮人!沒有一個是無福的成就者!如果誰宣稱自己是無福成就,這一定是騙子和妖人,他決定毫無真實成就。凡是修行的大成就者,一定有大富大貴的福報,至於他將福報用於發財富貴,還是用於成就道業,那是人家的自由選擇。因此,所有修行人必須要清楚:從來沒有貧窮無福者可以成就任何世間或者出世間悉地!積累福德資糧是必須之必須!《楞嚴經》所言,曆朝曆代有示現各種身份接引眾生的聖者,或者示現苦行者,或示現貧窮得道者,或示現奸偷屠販,但你要清楚那隻是一場作秀和表演,而且那是表演給對機者的,你不用以為表演的無福是真的無福!因為凡所無福,必無成就!這是一定的道理!
我說修行成就不是窮人可以做到的,不是說窮人不能修行成就,而是說窮人必須修出富貴的福報,至少福報必須足夠進入富貴這個層次你才能入道,但你是將富貴的福報用於修道還是用於發財,那是你自己的事。一個連世俗富貴都無福實現的人,你要是指望他修行證悟出世間的悉地,那是癡心妄想!你不要告訴我誰誰誰在雪山修苦行,不富貴,不是一樣成就?那是人家將富貴福德用於道業不取富貴,而不是人家不能富貴!但如果是真不能富貴,連富貴的福報都沒有,就宣稱自己證悟悉地,你要小心是騙子了。
對於在家行者來說,如果你連發財富貴的福報都沒用,卻對現世修行證果抱有極高期待,我勸你還是歇歇吧!你必須先從修福下手,從積累資糧下手!一步一步來。我知道大家被“安貧樂道”這個成語忽悠太久了,卻不知道這成語的真實“密意”:你有成為權貴富豪的福報,但你將這福報不浪費在發財富貴上,而是寧願過貧窮日子,也要將這福德能量分配在悟道上,這才叫做“安貧樂道”,而不是說你本來無福貧窮,安住於貧窮可以得道,如此理解,三世佛冤。本文之初,已有論證:悉達多有成為轉輪聖王的福報,但他選擇不即權貴王位,而入屍陀林苦修六年,選擇證悟無上菩提,這叫做安貧樂道,而不是說你的福報隻是個乞丐福報,你以乞丐這一點點微薄福報,去作什麽安貧樂道,那你永遠不會證悟悉地。
我知道很多人閱讀本文,尤其是被傳統文化圈,流行佛教圈的流行見解忽悠多了,所以大家一讀我本文,必有不少人又要斥責“吉祥果這人觀點偏激”,或者“吉祥果的佛教見解脫離無產階級、脫離人民群眾”,或者“吉祥果的佛教見解是資本權貴佛教見解”,等等。我呢,不做解釋,不做任何解釋,等你真正懂得福報是怎麽回事,你自然知道我為什麽這麽講,以及我到底有沒有講錯!
不管大家認為我是不是偏激,我就問一句,你們在佛經讀到的,為什麽釋迦摩尼佛,以及各宗祖師,大多出生都是在王家,為王太子,示現成佛作祖?諸佛為什麽不示現“出生於乞丐家成佛”,為什麽一定示現“出生於王家成佛”?當然,有的人要說,你看,你吉祥果所說,也不盡然,比如過去迦葉佛,未來彌勒佛,就不是出生於王家,而是出生於婆羅門家,怎麽證明他們福報?對吧?那我告訴你,那是你不懂“四種種姓”的社會地位以“婆羅門種”為第一,刹帝利的王族並不是最高社會階層,而婆羅門才是,你不知道投生婆羅門種姓,需要的福報,比刹利王種更大。你小看了婆羅門種姓。悉達多示現於五濁惡世成佛,因此示現的福報地位比婆羅門低一個階層,所以是淨飯王刹利種,而過去迦葉佛,未來彌勒佛,都是在善人善世成佛,示現福報更大,因此示現以“婆羅門種姓”成佛。大家不了解婆羅門種的社會地位,才以為那是無福的。
(吉祥果2022.05.21)
極樂花 於論壇留言 2022-5-21 15:46 編輯
福力能作一切事業。福德力助推利生事業所作成就
=========================
由有福故。能獲色相。福具精進。福得吉祥。亦獲大富福具智慧。福能歌詠正法功德。福具聰利。福遊正道。福生上族。福得宿念。福具名稱。福圓戒行。福能布施。福力常得諸根不壞。福常快樂有福常受智者所供。福完諸力。福常會遇善友知識。福力能作一切事業。謂若耕植田裏。或複商賈求利少施其功大獲積集。富盛自在。有福即能於思念間。虛空自然雨其衣服飲食珍寶。一切具足。隨受快樂。福獲可意妙好舍宅福於現世。及於他生。常得姝麗妻女眷屬及財穀等。福者所行之地。自然無其荊棘沙礫。住立平穩。福者亦獲廣大身相。若有患人。福者手所觸時。病隨輕差。又複福者隨觸於人。即能出彼飲食衣服珍寶財穀。給用無盡。福者常得天龍夜叉羅刹鬼等隨處衛護。其猶雨時護苗稼神。守護亦然。福者常得多人尊重愛樂。福有善譽。福為人讚。福常能具諸善法分。福者語言人所信順。福者常得光澤可愛。福者常出微妙梵音。福者身胑自然柔軟。福者常發妙善語言。福者常值良友智人不壞眷屬。福者無病。福者為人所愛。福獲財利。福者勇猛。又大福者。得為人王。無不具足。離諸疾病。福者常得富盛不壞。福者獲得轉輪伏藏。七寶具足。福者能於虛空中行。福者威光與日月等。福者得成月天。福者得成日天。福者得成梵王。福者得成帝釋。福者能於天宮樓閣中行。如彼天子。福者有大力勢。如阿修羅王。福者常生善趣。福者舍離惡趣。福者常獲最極難得悅意妙華。福者所作成就。福者能為世間作諸照明。福者常得天人阿修羅等正信供養。——《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
▼▼▼
無福之者諸所為 雖複勤力不成就——《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
無福雖居平坦地 隨處旋當荊棘生
設或植種及經商 雖常多作無義利——《佛說福力太子因緣經》
福者語言人所信順。無福之人語言人多不信順。福德力感令眾生信受,可促就傳道解惑事業成就。
=====================
福者常得多人尊重愛樂。福有善譽。福為人讚。福常能具諸善法分。福者語言人所信順。---《福力太子因緣經》
▼▼▼
無福之人多凶惡 無福常發粗惡聲
手指攣拳體不完 語言人多不信順---《福力太子因緣經》
無福心亂人所惡,有福見者鹹生愛樂心。福德力感令眾生愛樂,可促就傳道解惑事業成就。
===================
▼▼▼
無福多於下族生 無福心亂人所惡
▼▼▼
福者廣布大名稱 能具多聞及智慧
見者鹹生愛樂心 又能獲得聞持念
-------《福力太子因緣經》
一者以無諂心親近善友。二者於他勝法無嫉妒心。三者他獲名譽心常歡喜。四者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以諛諂親善友 於人勝法無妒心
他獲名譽常歡喜 不謗菩薩得無怨 ------《大寶積經》
福者猶如大梵王,俱胝天眾皆宗奉,福德力可增廣攝受眾生數量,可促就廣大利生事業成就。
福者所作善護持 於一切時無散失
福者所行不懈倦 常起堅固勇悍心
如蓋覆蔭廣無邊 複能製除諸惡雨
猶犢隨母常飼乳 福者如意善欲同
又如劫樹悅意觀 常獲一切所欲果
福者能具忍辱力 及得悅意大吉祥
信行深固可依從 生生皆具妙色相
福者廣布大名稱 能具多聞及智慧
見者鹹生愛樂心 又能獲得聞持念
福者臨終無疾病 臨終亦複歡喜生
極惡境相不現前 遠離驚怖及苦惱
福者臨終受天樂 天宮樓閣現其前
忉利諸天夜摩天 彼彼天人來引接
兜率天宮諸天子 化樂天眾亦複然
他化自在欲界天 鹹來衛護於福者
福者猶如大梵王 俱胝天眾皆宗奉
於其一千梵界中 廣大尊勝而自在
福者諸所作皆成 複常處於快樂位
一切皆生愛樂心 乃至外境無觸害
-------《福力太子因緣經》
複次頂生王謂導翼夜叉神禰舞迦言。何處別有大洲為我所統禰舞迦答言。天子。須彌山東外大海中。彼有大洲名曰勝身。其內廣闊外如半月。人民熾盛安隱豐樂。又複國土城邑嚴麗。所居人眾妙色可觀。王應往彼隨宜化導。
時頂生王即自思惟。我已統治此贍部洲。及有七寶千子圍繞宮中。又雨金錢七日。我又複聞須彌山東外大海中有勝身洲。我今往彼而為化導。王才念時舉身空中。與十八俱胝勝力兵眾。及千子圍繞七寶導從。刹那即到東勝身洲。大王。彼頂生王於其洲中。治化人民多百千歲。隨彼眾生各各所作福行善力。神通威德自受福果。如是又經六帝釋滅。
複次頂生王謂導翼夜叉神禰舞迦言。何處別有大洲為我所統。禰舞迦答言。天子。須彌山西外大海中。彼有大洲名曰牛貨。內外周遍其相圓滿。人民熾盛安隱豐樂。又複國土城邑嚴麗。所居人眾妙色可觀。王應往彼隨宜化導。
時頂生王即自思惟。我已統治彼贍部洲。七寶千子及雨金錢。我複至此東勝身洲。治化人民多百千歲。今又複聞須彌山西外大海中有牛貨洲。我今往彼而為化導。王才念時舉身空中與十八俱胝勝力兵眾。及千子圍繞七寶導從。刹那即到西牛貨洲。大王。彼頂生王於其洲中。治化人民多百千歲。隨彼眾生各各所作福行善力。神通威德自受福果。如是又經六帝釋滅。
複次頂生王謂導翼夜叉神禰舞迦言。何處別有大洲為我所統。禰舞迦答言。天子。須彌山北外大海中。彼有大洲名曰俱盧。內外周遍其相四方。人民熾盛安隱豐樂。又複國土城邑嚴麗。所居人眾妙色可觀。又彼洲人無我係著無所攝屬。王應往彼隨宜化導。
時頂生王即自思惟。我已統治彼贍部洲。七寶千子及雨金錢。又往東勝身洲。而複至此西牛貨洲。治化人民多百千歲。今又複聞須彌山北外。大海中有俱盧洲。我今往彼而為化導。王才念時舉身空中。與十八俱胝勝力兵眾。及千子圍繞七寶導從。往詣北俱盧洲刹那即到須彌山側。其王遙見彼地白色。見已即問夜叉神禰舞迦言。今此方處何故地白。禰舞迦答言。天子。此是北俱盧洲人所食香稻。其狀白色香味具足。不假耕植自然而生。稻長四指無芒無秕。清淨潔白依時成熟。彼洲人民不施其力取以食之。王今往彼亦取香稻而為其食。時王聞已謂臣佐言。汝等見此地白色不。臣白王言。唯然已見王言此是北俱盧洲人所食香稻。其狀白色香味具足。不假耕植自然而生。稻長四指無芒無秕。清淨潔白依時成熟。彼洲人民不施其力取以食之。汝等往彼亦取香稻而為其食。
時頂生王又於須彌山北。遙見眾莊嚴樹。圓無缺減殊妙可觀。即問禰舞迦言。此是何等眾莊嚴樹。禰舞迦答言。天子。此是北俱盧洲人民所有四種劫波衣樹。謂青黃赤白。其樹所出四色妙衣。彼洲人民若男若女須其衣者。才起心時即彼樹枝。自然低垂恣其所取。王今往彼亦被其衣。
時王聞已謂臣佐言。汝等見此眾莊嚴樹圓無缺減不。臣白王言。唯然已見。王言。此是北俱盧洲人民所有四種劫波衣樹。謂青黃赤白。其樹所出四色妙衣。彼洲人民若男若女思其衣者。才起心時即彼樹枝。自然低垂恣其所取。汝等往彼亦被其衣。大王。彼頂生王於北俱盧洲治化人民多百千歲。隨彼眾生各各所作福行善力。神通威德自受福果。如是又經六帝釋滅。《佛說頂生王因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