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從重慶回加拿大,中間要在南韓首爾仁川機場轉機,其間有八個小時的中轉時間。呆在機場實在太長,我決定利用這段時間去首爾城裏溜達一圈。
仁川機場在首爾西邊的海島上,到市中心有四五十公裏的距離,幸好有直達城中心中央總站的列車快線,所以進首爾不是問題。快線車站就在機場大廳旁邊,路標有英文,很容易找到。在機場還換了些韓元,一加元可換一千韓元,換匯後拿著大麵值韓國鈔票,立馬感覺自己富裕了許多。
機場快線中途不停,四十來分鍾即到達首爾中央車站。當天要去的是韓國幾大皇宮之首的景福宮,在首爾老城區北部。中央車站去景福宮,先要乘地鐵5號線,然後再轉3號線。當時是上午十點過,地鐵的乘客比較多,但還沒達到擁擠的程度。


景福宮始建於1395年的朝鮮王朝,但兩百年後日本入侵時燒毀,此後廢棄長達兩個世紀。1868年再次重建,但半個世紀後日本入侵韓國後有計劃的改變景福宮,折除了大量韓式房屋,代入以日式及西方建築。韓國光複後,上世紀六十年代韓國政府開始修複景福宮,最先修複的是光化門,現在是景福宮的正門。
那天我到了興化門,看見大門緊閉。再細看旁邊牆上的時刻表,當天是星期二全天閉館,所以無緣得進。景福宮雖然不能進去,但興化門外麵看還是很有特色的。不同於北京故宮的金碧輝煌,光化門的色調更厚重。屋頂是青色的琉璃瓦,城樓雖然也是精致的鏤雕花窗,但色調則是暗色係的褐黑色,更接近於中國古代漢唐時期的色調。這也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個竭力淡化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度,其文化底色中漢唐文化保存得卻更好。



離開景福宮後下一站是有首爾王府井之稱的明洞商業街,在景福宮回市中心的地鐵4號線上。出地鐵站來來回回好一陣,才找到明洞步行街的入口。步行街很出乎我的意料,街不寬,兩邊的店鋪也不大,看不出有啥特色,也不明白網上為啥說是首爾必去之地。


再下一站,現在想不起來是咋去的,反正離開明洞後跟著人流,沒多久就看見一個綠草茵茵的廣場,對麵的建築很有特色。左邊的一棟是古典西式的風格,而右麵則是造型奇特的玻璃幕牆建築。兩座建築,一棟莊重而另一棟光彩奪目,但放在一起不但合諧,而且互相生彩。
到了近前,發現古典風格的是一座圖書館。沒進裏去,不想打擾別人讀書的安寧。右邊的現代建築是首爾市政廳,可以自由出入。玻璃幕牆裏麵是一個大廳,另一麵才是承擔建築重量的高牆,上麵爬滿了綠色植物。置身大廳之內,好像在一個植物園裏麵,完全忘記是一處管理首爾這座城市的政府機構。大廳上方還有一個咖啡廳,也是玻璃幕牆,但隻是半透明,看不清外麵。




市政廣場右邊隔大街,意外中看見一家加拿大知名的咖啡店 Tim Hortons。幾年前去迪拜時,在市中心高聳的哈裏發塔下麵也看到一家。Tim Hortons 在加拿大是一家極平民化的連鎖咖啡店,不過除加拿大之外隻有美國北部幾個州有分店。迪拜和首爾的店,在當地應該是隻此一家。猜想店主應該有過加拿大經曆,因為種種原因而回流,但仍然難以忘懷加拿大這個北方之國。開店的初衷,一是舒發自己的懷念,也為那些有同樣情懷的人提供一處找回感覺的場所。


廣場左邊,出乎意外又看見一處皇宮建築,到近前看介紹說是韓國王朝最後使用的皇宮,德壽宮。這裏過去一直是韓國皇室的行宮,建築規模要低於景福宮。1896年韓國高宗皇帝為躲避日本的暗殺,先避難於俄國大使館,之後又選擇各西方大使館附近的德壽宮作其官方宮殿,一直到日本入侵占領。
德壽宮參觀要購票,但年齡過65的免費,所以我也無需買票。德壽宮正門叫大漢門,意思和首爾過去的名字漢城類似,韓語中漢一字相當於巨大高聳, 也就是高大上。德壽宮裏麵的主體是中和門和中和殿,相當於北京故宮的太和門和太和殿,但行製要小一號。






德壽宮時期,韓國皇室已經非常衰弱,但宮中的規矩還是要的。官員進見皇帝時,在殿前廣場上的位置都規定得明明白白,一品官員最靠近中和殿,而九品最遠,快靠近大門了。那天是周二,遊園的人不多,其中有一家來自歐美的,三人都穿著租來的古代韓服,服華人美,真是上鏡的一家子。


回程去首爾中央車站,看地圖隻有兩站路,我選擇步行,順便也看看街景。中央車站前麵的廣場很大,幸好有一道人行天橋橫跨廣場兩側。中央車站也算是一景,既保留了老的古典西方風格的車站建築,而新的建築寬敞明亮,新舊兩者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