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什麽選擇了普京---《昔日重來---末代蘇聯人口述史》讀後感

井觀天 (2022-01-29 19:25:00) 評論 (25)

 《昔日重來---末代蘇聯人口述史》(Secondhand Time: The Last of the Soviets) 是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白俄羅斯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維奇 (Svetlana Alexievich)在蘇聯解體後,采訪幾十個蘇聯人寫成的口述史。它的英譯本2017年出版,現在依然暢銷,亞馬遜排名三萬。它既讓讀者洞察蘇聯解體的背景,也能了解普京崛起的原因。

一、蘇聯解體的背景

蘇聯解體的背景我們都知道一些。這本書印證了我們常見的分析,提供了一些細節。

1. 民生問題

蘇聯的民生物資匱乏。蘇聯人常常要排幾個小時的隊買食品和日用品。中國改開前也有類似的問題,什麽都要票證。中國八十年代承接了亞洲四小龍的輕工業,逃過了計劃經濟的民生物資匱乏危機。

2. 阿富汗戰爭

戰爭和占領是個耗錢的無底洞。蘇聯的軍需生產擠占了民生物資生產。中國在八十年代有中越邊境摩擦,消耗較小,不像蘇聯的阿富汗戰爭那樣消耗國力。美國經過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也是元氣大傷,不得不撤軍喘息。象美國的這些戰爭一樣,蘇聯的戰爭也暴露出一些軍人的暴行,削弱了蘇聯人對蘇軍的尊重。這是推翻戈爾巴喬夫的政變失敗的部分原因。

3. 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作為年富力強的領導人曾經很受蘇聯人愛戴,但他認為西方比蘇聯好。讓他領導蘇聯,相當於讓他做顏色革命的總指揮。在裁軍談判上讓步太大,自廢武功,讓美國偷著樂。一個受訪人說戈爾巴喬夫要的是法國年輕人把他的頭像印在T恤上的快感。西德要給蘇聯錢,換取蘇軍從東德撤軍。戈爾巴喬夫不要錢就撤軍了。鄧小平雖然也承認西方的科技和經濟製度更好,但他在政治體製上很謹慎。習近平時代開始講製度自信。鄧時代中共在政治體製上是守勢,習時代就可以用中共三十年的改開政績宣揚製度的優越性。中共不僅不政改,反而強調自己的製度好,讓美國人感覺五十年的接觸政策很失敗。

4. 離歐洲太近

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和衛星國與西方鄰國比較,很容易顯出弱點。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瑞典等鄰國相比,東德與西德相比,捷克、匈牙利和同是奧匈帝國的奧地利相比都是完敗。蘇聯人和東歐人對西方心向往之。第一個國家變色,多米諾效應很容易形成。八十年代台灣和韓國還沒有徹底民主化,對大陸的壓力不大。而當它們民主化後,大陸已經經濟起飛,抵禦比較的能力增強。

5. 民族問題

蘇聯解體前夕,杜尚別的塔吉克人開始打殺俄羅斯人。一家俄羅斯人以幾百美元賤賣了兩室的公寓,投奔俄羅斯的親戚家。蘇聯、南斯拉夫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伊拉克這樣的強人國家都能通過強人壓住民族問題,但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一旦流行,民族自決意識必然導致族際衝突甚至族殺。民主自決導致蘇聯和南斯拉夫解體。西方當然不會放過新疆和西藏,要以此搞散甚至搞死中國。

       這本書提到中國的地方一般是中國的商品,也有幾處表現出對中國的羨慕,認為中國不依賴別國,走自己的路,保住了社會主義,發展成世界第二大強國,讓別國敬畏。

二、普京崛起的原因

1. 大國情結

很多受訪人為蘇聯人的身份感到自豪,對生活在二流國家俄羅斯感到羞恥。有人甚至直說他是帝國主義者,喜歡蘇聯的榮耀。普京使俄羅斯站立起來,敢於對西方說不,自然滿足了民眾讓俄羅斯再度偉大的願望。他們發現不論俄羅斯強還是弱,都不會被西方接納,那幹脆就對西方強硬。

2. 期盼強人

很多人認為俄羅斯需要一個斯大林來收拾亂局。普京打擊那些寡頭,很得人心。讓這些人富不如讓國家富。普京可以用增強的國家能力去和西方叫板。其實要求北約停止東擴並不是普京才要求的。葉利欽也這麽要求,可是歐美人不把他當回事。順著你們的人被你們無視、欺負,那就別怪俄羅斯出現普京這樣的強人。在此意義上,是西方催生了普京,造成了俄羅斯的民主倒退。

3. 對資本主義的厭惡

有人說一百年前是赫爾岑這樣的思想家住在倫敦,現在是俄羅斯的寡頭住在那和塞浦路斯還有邁阿密這些地方。牛仔褲和錄像機出現在很多人的談話中。他們懷念愛讀書,講理想,講奉獻的蘇聯時代,厭惡追求物質和金錢的當代。蘇聯是教育程度很高、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一個受訪人說整個地鐵車廂的人都在讀書或者看雜誌。她家花一個人的工資,訂了20種雜誌。

4. 理想主義

有個人說蘇聯時代的理想主義並不是假的,逼出來的,而是很多人真實的情感。一對年輕夫婦坐七天七夜的火車去西伯利亞建設鐵路,就睡在車廂裏的木架上,用手做枕頭,在路邊收集幹草做褥子。有的地方的積雪有一人高。蘇聯人就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用短短一二十年實現了初步工業化,完成了蘇聯的“大躍進”。《古拉格群島》描寫的勞改營的艱苦生活常常被西方人作為斯大林暴政的證據。他們不知道自由建設者的生活也是很艱苦的。有個人說哪個國家的地鐵把擠奶女工這樣的勞動者畫在牆上?

 

       這本書的標題很怪,直譯是”二手時間“。作者大概想說俄羅斯沒有走向未來,而是回到了過去的威權體製。我把它譯成《昔日重來》。西方想讓俄羅斯向前走,向著他們的方向走,卻適得其反,傷害了俄羅斯人的民族自尊心,讓他們懷念其過去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