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蔡文姬想到的

用詩一樣的激情去擁抱詩一樣的生活!
打印 (被閱讀 次)

小時候,看連環畫《蔡文姬》,不求理解,隻看熱鬧,長大後才知道蔡文姬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蔡文姬,本名蔡琰,出生於東漢末年(公元177年或178),文學家、音樂家,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是史學家、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蔡琰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六歲時僅憑聽覺就能辯出父親彈琴時哪根弦斷了。從此有了“蔡文姬辯琴”的故事。

 

蔡琰一生命運多舛,幼年跟隨被流放及流亡的父親顛沛流離,直到董卓掌權後任命她父親為左中郎。16歲時,她嫁給第一任丈夫衛仲道,可惜不到一年的新婚燕爾,衛仲道患肺病咯血而死。她回到娘家後,時值東漢末中原大亂,諸侯割據,她父親蔡邕作為董卓之重要幕僚,也被刺殺董卓的王允害死。原本歸降漢朝的南匈奴趁機叛亂,失去了父親的蔡文姬也被“株連”,不幸被南匈奴左賢王豹擄走做了妃子。一去達12年之久,期間為他生了兩個兒子。

 

後來曹操統一了北方,征服了南匈奴。曹操念其恩師蔡邕,用金璧將日夜思念故鄉的蔡琰贖回來,並將她嫁給他的下屬董祀。蔡琰忍巨痛離開了自己親生的骨肉,在回歸故土的途中創造出了古代的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不顧寒冷的天氣,披散著頭發,光著腳找曹操去求情,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曹操終於被這位才女所感動而赦免了董祀,使得他們夫妻團圓。蔡琰後來憑著驚人的記憶力, 把父親留下的400多篇古籍內容“失而複得”,準確無誤地親筆寫下來獻給了曹操。這就是著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

 

蔡琰回來後,由於連年戰亂的悲慘遭遇,她百感交集,傷感悲憤之餘創作了史上第一首自傳體長篇五言敘事古體詩《悲憤詩》 ,全詩108句,共計540字,“字字血,句句淚”,這部詩作是漢末“華麗的黑暗時代”的悲劇的縮影,富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時代色彩。在祖國的文學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今天重溫蔡文姬的故事,再次領略到了“巾幗不讓須眉,紅顏更勝兒郎”的女性風采。同時也帶來以下幾個方麵的沉重思考:

 

    1.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和所處的時代,然而麵對逆境,除了積極應對,又能為之奈何?縱觀蔡琰一生,表麵看起來,她是一位不向命運低頭的“女強人”,可是她何曾不想和普通人一樣,“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平靜的環境中快樂地活著?她何曾不想作為人母,相夫教子,在溫馨的家庭裏幸福地生活?當她離別親身骨肉之時,作為女人,她那種萬般柔情疼愛,那種撕肝裂肺的痛楚有誰能知,有誰能解?正如在《悲憤詩》裏所寫:

        “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

          人言母當去,豈複有還時。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癡。

         難道她的所做所為就是為了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狼煙四起的戰亂年代,有多少人遭遇了和蔡琰同樣的命運?令人不寒而栗的戰爭,災也!禍也!

 

    2.“男尊女卑”的舊時代,“男人似手足,女人如衣服”,女性的選擇更被動,往往身不由己,難逃“自古人生多磨難,有誰相安過百年?”的“宿命”。倘若蔡琰生活在現在男女平等的時代,她是否還會被迫骨肉分離,肝腸寸斷地感歎“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令人望而卻步的封建禮教,哀哉!悲哉!

 

    3.時勢造英雄,亂世出佳人。群雄爭霸的的三國時代,蔡文姬無疑是才華橫溢的紅粉佳人,而在曆史的長河中,還有無數的傑出女性像卓文君、王昭君、花木蘭、武則天、上官婉兒、楊貴妃、黃道婆、穆桂英、李清照、秋瑾等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演繹出了卓爾不群的生命軌跡,人生一世,運也 ?命也?

 

蔡文姬的故事是一曲悲壯的挽歌,它折射出了曆史,折射出了人性 ,折射出了戰亂帶給人類的災難。

 

(1/15/2022 Oakville)

 
北美原野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追憶21' 的評論 : 謝謝鼓勵!周末愉快!
追憶21 發表評論於
好文,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