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一篇陶斯亮的《武漢市長貽誤戰機,問題出在哪呢?》的文章,有些感觸, 這一段話,說明了”當官不是那麽容易的“啊
陶斯亮“家”的體製中, 最大的政治就是別犯”大“的錯誤, 文革時把錯誤的類別很形象地描述出來了, “立場問題”還是“認識問題”, 前者是大後者是小。
比如疫情一開始時的武漢市長, 按程序上報實際情況, 而後等上級指示,未經上級授權, 什麽也不能說,事後事變得再大, 上級也許不為他背鍋, 但還是不能過多地責備該市長, 因為他是按照組織程序走的,錯再大也是“認識問題”, 不是“立場問題”。
所謂“預警”, 連陶引用的中科院的學者也說“如果對法律靈活應用”的話, 預警是合法的,前提“法律沒有規定預警合法”, 隻是在“靈活”運用是才是合法, 那麽“靈活”如何界定?誰說了算?小小的武漢市長, 能靈活運用的最多隻能是“武漢”的法規,連湖北省的“法規”他也不能“靈活靈活”, 更不消說, 這個“靈活”是全國的大事, 何況前麵還有個假定的”如果“, 一”如果“就等於什麽都沒說了。, 如果武漢沒發生這場疫情, 如果疫情沒有這麽大, 如果...
俺們也如果一下, 如果該市長“靈活”地“預警”了,再如果事情最後又沒有鬧得這麽大, 牽扯麵就廣了,對全國的影響誰也不敢估計大小了, 那麽這個鍋顯然沒有一個人會為市長背, 全部責任會壓到他一個人頭上的, 這個錯就是“立場”問題了。
太平官場還算好混, 隻要不出錯就是有功, 特殊時期的官, 那碗飯就不好吃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官兒在關鍵時候喜歡生病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