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兒遇到朋友,都要聊天,要不然怎麽交流感情和思想呢?
男人和女人聊天的內容和方式不同。女人們聊的雜些,家裏家外的,比較具體化,更重要的是,她們隻是說出來就行了,不太在意別人聽不聽。有一次LD糾集了一些女友們聚會(有段時間她們這種聚會定期化),我進屋聽了一耳,隻見一張桌子上七、八個人,同時飄蕩著好幾種不同的聲音,仿佛清晨的林子。。。
男人們聊天更喜歡抽象些的東西,家長裏短的聊的少,重要的是說話時更在意別人是否聽。。
回國自然是要跟同學,老師們聊天的。要是一桌十來個人,根本就沒法聊些什麽,都是些場麵上,無關緊要的東西,聊不聊的無所謂。
最好的聊天環境也許是隻有那麽四、五個人以下,比較親近的,也許還能聊些個稍微深點的東西。
男人們大多天生喜歡聊些跟政治有關係的話題,對於幾十年前的同學來說,現在各自的生活相離太遠,聊不聊的也無所謂。其實聊政治,也無非是找些共同關心的話題,都這麽大了,誰也改變不了誰。
能留些記憶的聊天不多,簡單說幾件吧。
十年前回國時,去拜訪了一下以前的博士生導師,當時他已經評上了學部委員,在我們那個行業裏算是很有名了。我那時候已經脫離了學術行業,自然無法再聊學術問題,於是自然而然地聊到了中美關係上。
主要是他在講,我在聽。當時中國貌似經濟很好,於是在導師的心目中,已經認為中國很強大了,認為無需再在意美國多少了,即使跟美國打起來又如何,扔一個導彈到洛杉磯,美國馬上就受不了了。。
具體的記不太清楚,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LD聽不下去,找個機會溜了出去,我耐著性子聽他講了一個多小時,就當是重溫以前上學的情景吧。
隻是覺得,這種自大有些毫無道路,要是多數這麽高層的人都這麽想,還是很危險的。導師後期搞了很多年隱身材料,就是給導彈表明塗層膜以降低雷達探測靈敏度的那種,應該跟軍方也有些聯係吧。
有一次跟幾個大學同學聊天,聊到體製等問題。國內同學們的觀點大多類似,基本上是國家太大,西方的這一套搞不了,要麽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類從小就學習,但從來沒有弄明白的話。
有一個搞政工(紀檢委的)的同學觀點也很有意思,一說到國內許多方麵的不平等,他說,比起印度來,我們已經進步多了。在印度,出租車司機是不能跟客人一起上桌吃飯的。。
對於美國,有很好感覺的人不多,但大家都願意把孩子送這來讀書。
有一次跟一個研究生同學聊天,我問他對國內體製怎麽看,他說,隻能是出個明君吧。聽了這話我覺得有些悲哀。
大概國內真正關心這類問題的人已經不多了,大家都知道,關心也是白關心。關心大發了,就演變成了六四,拳頭還是沒有子彈硬啊。
也隻能是悶頭發財了,同學們現在大多混得不錯。有時候想想,那個文化中,所鼓勵的正是不平等,所謂的成功的感覺就是建立在這個高人一等的基礎上。不平等了,於是就成功了。。
越聊越是讓人有些喪氣和失望,高級知識分子尚且沒有一些脫離於專製的思想,還能指望誰呢?可以說,從老毛到包子對知識分子的改造是相當成功的,獨立思想這個東西似乎離他們越來越遠了,或者基本沒有。
唯有一次讓我聽到一句不一樣的話,聊到釣魚島的事,老班長說,拿回來幹什麽,現在還算個玩意兒,拿回來就糟蹋了。。。
是啊,以前糟蹋的東西還少嗎?
聊天歸聊天,其實什麽事情都改變不了,也隻能大概看清在想些什麽。這年月,瞎操心也沒用,不管怎麽說,有個部位時不時的還是有點疼的。。
回國雜記之 聊天挺難
牛城地主 (2019-01-22 14:03:07) 評論 (39)不管在哪兒遇到朋友,都要聊天,要不然怎麽交流感情和思想呢?
男人和女人聊天的內容和方式不同。女人們聊的雜些,家裏家外的,比較具體化,更重要的是,她們隻是說出來就行了,不太在意別人聽不聽。有一次LD糾集了一些女友們聚會(有段時間她們這種聚會定期化),我進屋聽了一耳,隻見一張桌子上七、八個人,同時飄蕩著好幾種不同的聲音,仿佛清晨的林子。。。
男人們聊天更喜歡抽象些的東西,家長裏短的聊的少,重要的是說話時更在意別人是否聽。。
回國自然是要跟同學,老師們聊天的。要是一桌十來個人,根本就沒法聊些什麽,都是些場麵上,無關緊要的東西,聊不聊的無所謂。
最好的聊天環境也許是隻有那麽四、五個人以下,比較親近的,也許還能聊些個稍微深點的東西。
男人們大多天生喜歡聊些跟政治有關係的話題,對於幾十年前的同學來說,現在各自的生活相離太遠,聊不聊的也無所謂。其實聊政治,也無非是找些共同關心的話題,都這麽大了,誰也改變不了誰。
能留些記憶的聊天不多,簡單說幾件吧。
十年前回國時,去拜訪了一下以前的博士生導師,當時他已經評上了學部委員,在我們那個行業裏算是很有名了。我那時候已經脫離了學術行業,自然無法再聊學術問題,於是自然而然地聊到了中美關係上。
主要是他在講,我在聽。當時中國貌似經濟很好,於是在導師的心目中,已經認為中國很強大了,認為無需再在意美國多少了,即使跟美國打起來又如何,扔一個導彈到洛杉磯,美國馬上就受不了了。。
具體的記不太清楚,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LD聽不下去,找個機會溜了出去,我耐著性子聽他講了一個多小時,就當是重溫以前上學的情景吧。
隻是覺得,這種自大有些毫無道路,要是多數這麽高層的人都這麽想,還是很危險的。導師後期搞了很多年隱身材料,就是給導彈表明塗層膜以降低雷達探測靈敏度的那種,應該跟軍方也有些聯係吧。
有一次跟幾個大學同學聊天,聊到體製等問題。國內同學們的觀點大多類似,基本上是國家太大,西方的這一套搞不了,要麽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類從小就學習,但從來沒有弄明白的話。
有一個搞政工(紀檢委的)的同學觀點也很有意思,一說到國內許多方麵的不平等,他說,比起印度來,我們已經進步多了。在印度,出租車司機是不能跟客人一起上桌吃飯的。。
對於美國,有很好感覺的人不多,但大家都願意把孩子送這來讀書。
有一次跟一個研究生同學聊天,我問他對國內體製怎麽看,他說,隻能是出個明君吧。聽了這話我覺得有些悲哀。
大概國內真正關心這類問題的人已經不多了,大家都知道,關心也是白關心。關心大發了,就演變成了六四,拳頭還是沒有子彈硬啊。
也隻能是悶頭發財了,同學們現在大多混得不錯。有時候想想,那個文化中,所鼓勵的正是不平等,所謂的成功的感覺就是建立在這個高人一等的基礎上。不平等了,於是就成功了。。
越聊越是讓人有些喪氣和失望,高級知識分子尚且沒有一些脫離於專製的思想,還能指望誰呢?可以說,從老毛到包子對知識分子的改造是相當成功的,獨立思想這個東西似乎離他們越來越遠了,或者基本沒有。
唯有一次讓我聽到一句不一樣的話,聊到釣魚島的事,老班長說,拿回來幹什麽,現在還算個玩意兒,拿回來就糟蹋了。。。
是啊,以前糟蹋的東西還少嗎?
聊天歸聊天,其實什麽事情都改變不了,也隻能大概看清在想些什麽。這年月,瞎操心也沒用,不管怎麽說,有個部位時不時的還是有點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