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海外博客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熱點
  • 原創
  • 時政
  • 旅遊
  • 美食
  • 家居
  • 健康
  • 財經
  • 教育
  • 情感
  • 星座
  • 時尚
  • 娛樂
  • 曆史
  • 文化
  • 社區
  • 幫助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山行留客》賞讀

《山行留客》賞讀

2016-05-30 08:15:18

富春江南

富春江南
一位喜愛琴棋詩書畫聯茶花,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凡夫俗子一枚
首頁 文章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給我悄悄話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山行留客》是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的詩作。此詩通過對春山美景的整體描繪和對客人欲離去想法的否定及勸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並蘊含著要欣賞最美景致就不能淺嚐輒止的哲理。篇幅雖短,卻景、情、理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全詩語言質樸,虛實相間,跌宕自如,詞淺意深,耐人尋味。
 
山行留客⑴
(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⑵,
莫為輕陰便擬歸⑶。
縱使晴明無雨色⑷,
入雲深處亦沾衣⑸。
江南書法作品

詞句注釋

⑴山行:一作“山中”。
⑵春暉:春光。
⑶莫:不要。輕陰:陰雲。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⑷縱使:縱然,即使。
⑸雲:指霧氣、煙靄。

白話譯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雲,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雲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作品鑒賞

 聽語音

文學賞析

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於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首句“山光物態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鬥豔,呈現著一派醉人的美景。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全詩正麵描寫山景隻有這一句詩。因為隻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麵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因為隻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
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遊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遊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並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次句與首句緊密相關。由於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
最後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遊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雲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這也就是說,雨天遊山,要“沾衣”;晴天遊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遊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遊山的一大樂趣,那麽,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這兩句不隻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還表現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它告訴人們:事物是複雜的,不應片麵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於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遊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名家點評

唐汝詢:響調未嚐不佳。(《唐詩解》)
譚元春:極有趣諳練語。(《唐詩歸》)
黃生:“入雲深處亦沾衣”,非熟識遊趣者不能道。(《唐詩摘鈔》)
焦袁熹:“縱使晴明無雨色”,不工死句。(《此木軒論詩匯編》)
吳煊、胡棠:巧穩可誦(“縱使晴明”句下)。《唐賢三昧集箋注》
王士禛:清詞妙意,令人低徊不止。(《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劉宏煦:恐客未諳山中事,誤認將雨也。“留”字意雅甚。身在雲中,不見雲也,濕氣濛濛而已,結語信然。(《唐詩真趣編》)
俞陛雲:凡遊名山,每遇雲起,咫尺外不辨途徑,襟袖盡濕,知此詩寫山景甚確。(《詩境淺說續編》)
劉永濟:此詩末句,最能寫出深山雲霧溟濛景色。(《唐人絕句精華》)

作者簡介

 聽語音
張旭,唐代書法家、詩人。字伯高,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公元711年前後在世。曾為常熟尉、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工書,精通楷法,草書最為知名,相傳往往大醉後呼喊狂走,然後落筆,世呼為“張顛”。其詩存世六首,均為寫景色絕句,以意境幽深、構思精巧見長。
登錄後才可評論.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今日熱點

  • 去Costco新門店,需要機智冷靜與耐心多倫多橄欖樹
  • 美聯儲降息在即, 美指美股的預期BeijingGirl1
  • 我們應該選擇住大城市還是選擇住小地方 ?mychina
  • 在美國遇到假同濟校友怎麽辦?雅美之途
  • 小女終於出手了!矽穀居士
  • 我為何沒有張教授的那種感受?老上不來
  • 性騷擾,性變態,性衝動,以及濕疹獨白與呐喊
  • 投資失敗的經驗分享第二篇:不能隻看樹木,不見森林lionhill
  • 2025美食篇27:西紅柿季怎麽消耗保存來之不易的果實亮亮媽媽
  • 親子之道(4)-- 孩子,你真的是太懂事了Oasisflying
  • 德國學醫和學醫醫製度京男
  •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Oona
  • 中國抗生素之父的命運帕格尼尼
  • 軼聞趣事:超市出錯的故事袋鼠國Bob

一周熱點

  • 回國雜談----走進養老院(二)布魯司
  • 普川會談後, 雙方動作涉中國BeijingGirl1
  • 從液體黃金到百姓桌 股王茅台的新江湖康賽歐
  • 三次去急診室帕格尼尼
  • 中國將決定俄烏戰爭的結局朱頭山
  • 一個老移民的自述:65歲的我在美國超市當安全專員蘇向東
  • 外資大局入局中國股市代表什麽矽穀工匠
  • 吃點會呼吸的東西—發酵食物笨魚看世界
  • 新蘋果樂園舊山老鬆
  • 活明白了是怎樣一種狀態?孤獨而來 攜手同行我生活著
  • 更年期、激素治療與大腦健康burpeejump
  • 自己給自己動一個小手術!mychina
  • 美國現在是不管幹什麽的都是一堆飯桶。。borisg
  • 餃子大王(圖)菲兒天地
《山行留客》賞讀
切換到網頁版
富春江南

富春江南

《山行留客》賞讀

富春江南 (2016-05-30 08:15:18) 評論 (0)
《山行留客》是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的詩作。此詩通過對春山美景的整體描繪和對客人欲離去想法的否定及勸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並蘊含著要欣賞最美景致就不能淺嚐輒止的哲理。篇幅雖短,卻景、情、理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全詩語言質樸,虛實相間,跌宕自如,詞淺意深,耐人尋味。
 
山行留客⑴
(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⑵,
莫為輕陰便擬歸⑶。
縱使晴明無雨色⑷,
入雲深處亦沾衣⑸。
江南書法作品

詞句注釋

⑴山行:一作“山中”。
⑵春暉:春光。
⑶莫:不要。輕陰:陰雲。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⑷縱使:縱然,即使。
⑸雲:指霧氣、煙靄。

白話譯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雲,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雲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作品鑒賞

 聽語音

文學賞析

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於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首句“山光物態弄春輝”,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鬥豔,呈現著一派醉人的美景。一個“弄”字出神入化,給山中景物賦予了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盎然生機。全詩正麵描寫山景隻有這一句詩。因為隻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麵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因為隻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
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遊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遊興頓減的惟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並非不戀山景的心靈信息。次句與首句緊密相關。由於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
最後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為客人怕“輕陰”致雨、淋濕衣服,詩人就婉曲地假設了一個晴天遊春的問題——在晴天中,因為春季雨水充足,雲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徑上,衣服和鞋子同樣會被露水和霧汽打濕的。這也就是說,雨天遊山,要“沾衣”;晴天遊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遊山無法避免的問題,從某一角度說,這又是春日遊山的一大樂趣,那麽,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
這兩句不隻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還表現在雋永的哲理啟迪上。它告訴人們:事物是複雜的,不應片麵地看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人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於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遊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名家點評

唐汝詢:響調未嚐不佳。(《唐詩解》)
譚元春:極有趣諳練語。(《唐詩歸》)
黃生:“入雲深處亦沾衣”,非熟識遊趣者不能道。(《唐詩摘鈔》)
焦袁熹:“縱使晴明無雨色”,不工死句。(《此木軒論詩匯編》)
吳煊、胡棠:巧穩可誦(“縱使晴明”句下)。《唐賢三昧集箋注》
王士禛:清詞妙意,令人低徊不止。(《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劉宏煦:恐客未諳山中事,誤認將雨也。“留”字意雅甚。身在雲中,不見雲也,濕氣濛濛而已,結語信然。(《唐詩真趣編》)
俞陛雲:凡遊名山,每遇雲起,咫尺外不辨途徑,襟袖盡濕,知此詩寫山景甚確。(《詩境淺說續編》)
劉永濟:此詩末句,最能寫出深山雲霧溟濛景色。(《唐人絕句精華》)

作者簡介

 聽語音
張旭,唐代書法家、詩人。字伯高,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公元711年前後在世。曾為常熟尉、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工書,精通楷法,草書最為知名,相傳往往大醉後呼喊狂走,然後落筆,世呼為“張顛”。其詩存世六首,均為寫景色絕句,以意境幽深、構思精巧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