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看好聲音第一期,看了n遍,看得淚水漣漣。慢慢的,淚水少了,那些惹淚的歌手幾乎都被淘汰了。。。曾經一度不想看了,後來還是心癢癢,一路看下來了。少了感動,多了震撼,現在卻又有點審美疲勞了。
16強的比賽模式,幾乎都是以一首快歌開場,來熱場。大部分曲風都是搖滾,可能是搖滾能帶動現場的熱烈情緒吧。最難受的開場,就是那姐那一場,開門見山難度太高了,連阿妹現場都唱不太好。可惜啦。
直接晉級的張赫宣,個人感覺他唱歌層次感單一,聲音聽起來也很不舒服。主歌部分還好,副歌部分感情就是批發的,沒層次沒變化,一路撕扯到底。真真的享受不到。
楊坤這場,第一輪幾乎都沒啥印象。印象最深也最喜歡的歌手是平安。海選時他唱的我愛你中國並沒有覺得特別驚豔。這次16強比賽中兩首歌,都非常打動人。尤其是洋蔥,有血有肉,副歌的重複部分,先用小聲假聲,層層遞進,到最後一遍用真聲頂上去,感情薄積厚發升華聽得起了一身雞皮旮瘩。難得的在眾多大炮選手中用心歌唱的靈魂歌手。
還喜歡梁博。內斂,沉澱,是個有深度也有技術的歌手。
張煒,有一種桀驁不馴和無所謂的舞台霸氣,那是歌星的氣場。還有那個皮膚黝黑的少數民族女孩和吳莫愁,拋開唱功不說,都有在舞台上自由自在的灑脫和霸氣。
最好看的一場,是哈林老師那一隊,編曲太耳目一新了。蘇三說裏,大膽加入了阿美族的經典哼唱,太驚豔了。一樣的月光,是聽過最打心最舒服最震撼的一版改編了。
/>
後來才知道王韻壹居然是個孤兒,尤為欣賞她那種快樂的天性和充滿感情的聲音。還有金池,唱夜夜夜夜的時候就很喜歡,到後來的對你愛不完,驚豔沒邊兒了。
走的最可惜的是王乃恩,他那首慢慢,聽完之後心中疼了很久。其實搖滾的激情隻能持續一時,還是這首走心的歌曲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陪我們最多。
/>
最驚豔的是冬天來了。劉歡老師把這首歌改編成了大氣恢弘層次豐滿感情濃鬱的音樂劇,很難形容聽到這首歌時候的震撼和感動。本身就很喜歡這首歌,年初的時候自己還翻唱了一版,現在已經沒法聽了。唉,還是聽這個吧。
/>
以前看唱歌選秀節目,看完了特別想唱歌。看了好聲音之後,先是不敢唱歌,再往後,就不會唱歌了。為什麽呢,可能現場表演和平時在家裏錄歌還是不同的。現場越花哨轉音越多越好,可在家裏錄歌,轉音和改編不能太多,多了就太不真誠不倫不類了。可規規矩矩的唱又不過癮了。好聲音後遺症。。。
惠特妮在一個頒獎晚會上唱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那轉音拐得太多了,現場聽著可能很感覺唱功極震撼。但如果你聽有人這麽翻唱,肯定不舒服。假如這首歌最初在電影裏就是這麽唱的,估計就沒這麽紅了。太油了,把當初讓人感動的部分改沒了。
/>
就像好聲音裏改編那個【彎彎的月亮】,沒有中心思想,是個人認為最沒靈魂的一首改編。搞音樂的朋友說這首很高超,說中國人很少有這種feel和技巧。可我聽了之後,就像有很多漂亮的布料很多頂尖的設計師,就是沒看到這些布料做成了漂亮衣服。
/>
完全個人看法和想法。寫著玩。不喜也別砸。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