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組圖)
豬鋼鬃
(2009-10-30 09:08:20)
評論
(1)
參數
| 數字
| 意義
| 全係統峰值性能 | 每秒1206萬億次 | “天河一號”計算一天,一台配置Intel雙核CPU、主頻為2.5GHz的微機得算160年。 | 共享存儲總容量 | 1PB | 按國內數字圖書館應用軟件的圖片格式PDG計算,如果平均每冊書大小約10MB,“天河一號”的存儲量相當於4個國家圖書館之和。 | 重量 | 1.5噸X103 | “天河一號”由103台機櫃組成,每個機櫃占地1.44平方米,高兩米,重1.5噸,係統總重量相當於19個“神舟”飛船。 | CPU、GPU數量 | 6144個CPU、5120個GPU | 每人每個小時寫20行代碼的速度,需要寫1萬小時。 | 互相通信網絡單根線傳輸速率 | 10Gbps | 每秒鍾要傳輸800億比特的信息。這是國際上最快的速率,相當於在“天河一號”計算機內部修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 | 科技人員平均年齡 | 36歲 | 直接參與“天河一號”研發的科技人員有200多人。 | 投資 | 6億人民幣 | | 使用壽命 | 10年 | | 每小時耗電量 | 1280度 | 與目前峰值性能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走鵑”超級計算機相當。 |
*此表由新華軍事特別製作【詳細】 |
|


| | 七大技術四大特點打造“中國第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興銘介紹說,由於采用了一係列創新技術,這台計算機具有四大特點: ——高性能。無論是1206萬億次的峰值性能,還是563.1萬億次的Linpack實測性能,均位於國內榜首、世界一流。【詳細】 本網記者獨家對話國防科技大學校長張育林 記者:“天河一號”的研製成功,意味著我國的高性能計算機從百萬億次邁入了千萬億次。這個性能在國際上處於什麽樣的位置? 張育林:參照2009年6月國際高性能計算機Top500組織公布的結果,“天河一號”可以排在世界第4位。當然,到11月再次排名的話,肯定還會出現別的千萬億次計算機,但“天河一號”應該還是位於世界前列的。【詳細】 |
|


| | 中國大力推進軍隊技術民用化
中國在首台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29日公開亮相的同時宣布,這一最新科技成果將麵向全社會開放。 “作為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這台計算機將部署在天津瀕海新區,麵向國內外用戶提供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天河一號”工程辦公室主任李楠說。 “天河一號”的研製單位是以研製國防關鍵技術和先進武器裝備聞名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詳細】 超級計算機離老百姓有多遠 與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個人電腦不同,這些運算速度動輒以萬億、十萬億、百萬億和千萬億次來計算的超級計算機,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麽關係?【詳細】 |

時間 | 事件 | 意義 | 1992年 | 國防科技大學研製出銀河-II通用並行巨型機 | 峰值速度達每秒10億次,主要用於中期天氣預報。 | 1993年 | 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後成立北京市曙光計算機公司)研製成功曙光一號全對稱共享存儲多處理機 | 國內首次以基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通用微處理器芯片和標準UNIX操作係統設計開發的並行計算機。 | 1995年 | 曙光公司又推出了曙光1000 | 與美國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規模並行機體係結構與實現技術相近,與國外的差距縮小到5年左右。 | 1997年 | 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銀河-III百億次並行巨型計算機係統 | 峰值性能為每秒130億次浮點運算。 | 1997至 1999年 | 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級服務器問世 | 峰值計算速度突破每秒1000億次浮點運算。 | 1999年 | 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神威I計算機 | 峰值運算速度達每秒3840億次,在國家氣象中心投入使用。 | 2004年 | 曙光4000A實現了每秒10萬億次運算速度 | 由中科院計算所、曙光公司、上海超級計算中心三方共同研發製造。 | 2008年 | “深騰7000” | 國內第一個實際性能突破每秒百萬億次的異構機群係統,Linpack性能突破每秒106.5萬億次。 | 2008年 | 曙光5000A實現峰值速度230萬億次 | 作為麵向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的網格超級服務器,曙光5000A可以完成各種大規模科學工程計算、商務計算。 | 2009年 | 中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誕生 | 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