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認清煩惱過患,才能發起厭離之心。
《瑜伽師地論》講煩惱過患時談到,“煩惱起時,先惱亂其心,次於所緣發起顛倒,令諸隨眠皆得堅固,令等流行相續。能引自害,能引他害,能引俱害。生現法罪,生後法罪,生俱法罪”。當我們有煩惱的時候,先是亂了方寸,然後就對引起我們煩惱的人和事產生諸多不切合實際的想法,由此產生隨後更多的煩惱,這些煩惱相續不斷,害自己又害他人。
多數的時候我們喜歡煩惱,我們似乎不大習慣平平淡淡的日子。現代人追求名利同時也追求刺激,否則我們會認為自己很落伍。我們喜歡競爭,喜歡擊敗對手,有些時候喜歡挑釁別人,以顯示自己聰明過人。有一些煩惱會讓我們覺得很有意思,但當煩惱累積得多的時候,人往往就會被煩惱所製,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要想遠離煩惱就要對煩惱有個清醒的認識,對煩惱要有厭離之心。有厭離心才會真正的去擺脫煩惱,遠離煩惱。《瑜伽師地論》中談到兩種遠離,身遠離和心遠離。身遠離即遠離那些容易產生煩惱的環境。心遠離即讓自己的內心遠離是非,時常處於清淨,不易被煩惱所糾纏的狀態。同時當煩惱來臨的時候同樣可以采用身遠離和心遠離的方式。換一個環境,原先的煩惱也許很快就忘掉了。或者換一種思維方式不讓煩惱糾纏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