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在48小時內連發四條推文,把印度從頭到腳羞辱了個遍!特朗普先是宣布對印度加征25%關稅,創下美國準盟友中的最高稅率;然後再翻舊賬指責印度“買俄油養戰爭”;然後高調宣布與巴基斯坦達成石油合作,嘲諷“未來讓印度找巴基斯坦買油”;最後還無比諷刺地說:印度是“死亡經濟體”。
領導定了調,下屬肯定要跟上。美國財長貝森特馬上接過話茬,公開表示:印度就是無足輕重的國家,在全球格局當中,根本扮演不了全球領袖角色。
這對一直想做“常任理事國”的印度來說,可以說是誅心之言了。所以印度國內可以說是炸了鍋了。
數以萬計的印度ID跑到特朗普的各類賬號下麵留言大罵特朗普是孌童癖是條狗;
印度著名主持人甲亢姐更是一大早就做節目,把特朗普罵了整整15分鍾。
還有印度國會議員也紛紛要求印度總理莫迪,必須對此事做出犀利回應。
不過呢?雖然國內民情沸騰,莫迪麵對特朗普的騎臉式羞辱卻沉默不語。隻是一遍一遍地強調“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三”,至於特朗普能不能聽到,那就不知道了。為什麽莫迪麵對特朗普的羞辱卻保持沉默?這是因為,印度已經被特朗普政府逼入一個難堪的困境。
最近十年來,印度幾乎完全沐浴在西方尤其是美國戰略寵愛的聚光燈下,被奉為“印太戰略”的基石盟友。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一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就會發現,印度是這裏麵最格格不入的一個。日本是美國的幹兒子,領土上有美國駐軍。澳大利亞是美國的表弟,領土上也有美國軍事基地。印度和美國沒有血緣之情,也沒有軍事依賴,那麽為什麽美國會選擇印度做自己的盟友呢?
圖什麽?是圖印度牛糞可以當柴燒,還是咖喱味好吃呢?答案很簡單,中國。
自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一直想減輕對華商品的依賴,之前叫囂著說要搞全麵“脫鉤”。但最後發現根本無法脫鉤,脫鉤之後沒準中國沒垮,美國先垮了。所以之後美國又新發明了一個詞,叫“去風險化”,意圖就是轉移產業鏈,逐步擺脫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所以,在拜登時期,美印關係急劇升溫,印度成為拜登“友岸外包”取代中國的供應鏈替代國。
除此之外,美國還希望印度能夠在邊境上製造摩擦,牽製中國精力。2020年的加勒萬河穀衝突,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的。更有意思的是,美國還提出,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想把印度培養成在經濟、產業、軍事、政治、外交上都能給中國製造麻煩的一個重磅對手。所以,美印關係一度好得差點穿一條褲子。印度要產業?給!蘋果帶動大量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印度要武器?給!美國不僅向印度提供了C17運輸機這種國之重器,甚至連F35,都表態可以“考慮”。印度要錢?給!莫迪的白手套、印度首富阿達尼在斯裏蘭卡首都科倫坡搞了一個港口碼頭,然後美國馬上提供了5.53億美元的融資。
可以說,美國對印度真的是下了血本!但問題在於,印度又是怎麽回報美國的呢?
看看近幾年印度幹的事情吧!
——俄烏衝突中,印度瘋狂倒賣俄羅斯石油,然後高價賣給歐洲,賺了幾百億美元的差價,搶了美國石油公司的合同。
——印度以盧比-盧布結算機製規避美元體係,在國際貿易中挖美元牆角。
——2023年,印度在美國力推“印太經濟框架”(IPEF)關鍵階段,單方麵退出貿易談判,打亂了美國的戰略布局。
——2024年,印度出台《數字經濟法案》,要求蘋果、穀歌等美企開放源代碼接受審查,限製數據跨境傳輸,導致美企合規成本激增。
——出台《外國捐助管理法》,使美國非政府組織在印活動空間壓縮40%,削弱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能力。
——2023年,哪怕在莫迪即將訪問美國期間,還在策劃在美暗殺錫克教分離主義者潘農,嚴重衝擊美印信任基礎。印度做的這一切,哪有一點對得起美國的投入?所以,美國也慢慢認識到,印度就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國家,根本沒有辦法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支柱,配合美國去圍堵中國。
在冷戰時代,出現了人類曆史上比較罕見的同盟形式:美蘇兩位老大哥,各帶著一幫小弟進行對抗。大哥不但要保護小弟們,還得讓他們有裏子有麵子,擔負他們國內的預算開銷。而這些小弟,把整個集團的事,當作大哥一個人的事,以自己的義務為籌碼,一味向大哥要價,如有不滿,就擺出投靠對方的姿勢。在兩邊的陣營都有這種白眼狼,毛澤東,鐵托,戴高樂是其中的代表。
現在特朗普變了,他不再認為需要對待這些盟國想侍候老爺一樣了。咱們親兄弟明算賬,貿易上不能讓我吃虧,防務上是我幫你,你不但要出錢自己建立必要的能力,還要出保護費,如果你要我保護的話。在接見菲律賓總統時,菲總統諂媚地說,他們會站在美國一邊,特朗普插話說,你要和中國搞好關係我不在乎,我們自己也和中國關係很好。這意思很明確了,一碼歸一碼,中國是我的對手,但你別想以中國作為籌碼對我要價。在和烏克蘭總統白宮爭吵時,就是因為則連斯基的一句“今天是烏克蘭,明天是美國”激怒了特朗普,同樣的道理!
特朗普的理念是,美國第一,美國的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準繩,中國,俄國是美國的對手,但美國與它們的鬥爭,是以自己的利益為準繩的,而不是以盟國的利益為準繩的。美國是一條獨狼,而不是一個狼群裏的頭狼。願意加入他的群的,就得付出代價,承擔義務,而不是以此討價還價,否則,愛咋咋的,我不稀罕!
這次印巴57空戰中,印度在美國、以色列提供情報支持,法國提供戰鬥機,澳大利亞提供電子設備的情況下,仍然被打了個0:6!這場慘敗不僅暴露了印度空軍在戰術協同、裝備效能與指揮體係中的係統性缺陷,更徹底撕碎了其依靠天價軍購堆砌的威懾外衣。
西方戰略界的評估從來冷酷而現實:一支連地區常規衝突都難以招架的軍隊,如何擔得起“關鍵戰略棋子”的重任?連巴基斯坦的低配版中式作戰體係都打不過,那怎麽能給中國製造麻煩?印度前期就像一個撈女,通過欲拒還迎和若即若離的手段,騙得美國團團轉,撈了不少好處。但一旦美國醒悟,就是撈女悲劇的時候了!所以,一個失去了地緣政治價值的印度,對美國來說也沒什麽用了。
美國人一直信奉的原則是:不上餐桌,就上菜單。那麽既然印度不配上餐桌,那就上菜單唄!所以最近美國和西方的關係急轉直下。
特朗普破格在白宮設午宴款待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這是美國總統首次接待非國家元首的巴基斯坦軍事領袖。
然後沒過多久,特朗普又公開說巴基斯坦擊落了印度5架戰鬥機。這時印度的勝利宣講團剛剛結束全球巡回宣講,結果就被特朗普揭穿了,讓印度情何以堪?而且,美媒還揭露,在空中那天,印度故意調度一些非印度民航客機航行在預定空戰的空域,想讓巴基斯坦擊落民航客機,製造事端,其心險惡!這將印度的道德高度拉低了!
還有6月15日至17日,G7峰會在加拿大召開。此前六年,莫迪多次作為“觀察員國家”代表參加。但這次呢?莫迪連邀請函都沒收到!
你看,打了一場敗仗,印度損失的不僅僅是陣風,更是自己的統戰價值。曾經的紅毯禮遇變成了閉門羹,印度的地位從“不可或缺的盟友”滑落為“可有可無的小透明”。所以,無論是特朗普還是貝森特,都可以肆無忌憚地羞辱印度,既不怕印度報複,也不怕印美關係破裂。
說白了,美國就是看不起印度,根本就不在乎印度的感受。也是美國要改變以前那種吃老大的風氣,杜絕這種綠茶盟友。
特朗普指責的印度可恥的非貿易壁壘,其實中國也吃過虧。印度喜歡對外資搞殺豬盤已經不是新聞了,別管你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哪怕是前宗主國英國的企業,到了印度,都逃不掉罰款和沒收。比如2023年,印度就沒收了中國小米公司6.76億美元的收入。
印度成了全球知名的“稅收恐怖主義”國家,導致沒人敢往印度投資了。今年5月,外資直接淨投入僅為3500萬美元,環比同比都暴跌98%以上。今年上半年外資淨流入僅為2個億,同比還是暴跌90%以上,外資淨流入基本歸0。
印度的兩大創匯行業,最近也開始告急!信息服務業(其實就是軟件外包),自從AI革命之後,也迎來了天崩時刻。AI這玩意用來寫文章可能狗屁不通,但如果拿來寫規範化比較強的代碼的話,那可是又快又好。一個普通人稍微懂一點編程知識(都不用太專業),就能完成比較複雜的編程工作。
幾十年來,西方國家軟件公司一直依賴印度廉價而熟練的勞動力,以低成本為全球客戶開發軟件。但現在呢?AI讓印度IT行業正麵臨一場全麵洗牌,大量程序員無事可幹,有的人已經處於待崗狀態超過數個季度。業界估計,隨著一係列微調後的專業編程大模型的問世,印度的IT行業可能要迎來一場10-30萬的裁員潮!這樣一來,印度拿到的外匯就更少了。
另一個是僑匯。啥叫僑匯呢?就是印度人出國打工掙了美元,匯回家,印度央行收下美元,給他們盧比,這樣外匯就進來了。目前,850萬印度勞工在沙特、阿聯酋、卡塔爾這些產油國幹活,那邊掙的是美元,這些錢都通過匯款流到了印度。如果再加上2000多萬在其他國家的僑民,印度每年能收入1000億美元僑匯,全球第一。
但是隨著印度在巴以衝突中站在以色列一邊,再加上這次以伊衝突中,伊朗抓到的外國間諜,竟然大部分都是印度人。所以印度人的信譽在中東國家已經崩塌了,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開始對印度人收緊勞務合同,不再續聘,甚至連務工簽證都開始卡了。所以,印度僑匯支柱已經岌岌可危了。
目前,美國對印關稅已經達到50%了,非常高。那麽,印度是否能通過談判將關稅降下來呢?理論上也有這個可能性,但是印度卻要滿足特朗普的訴求。
特朗普的訴求是什麽?
兩點:
第一,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第二,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
說實話,這兩個訴求對於莫迪而言簡直就是無解。一方麵,印度已經停不了俄羅斯石油了。說實話,印度買俄羅斯石油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啥之前不說,現在突然不讓買了?因為拜登時期,確實對印度這種做法有過縱容態度。
比如2022年11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指出:“隻要印度避開受G7價格上限管製的西方保險、金融和海運服務,我們樂見印度繼續購買盡可能多的俄羅斯石油。"
2024年5月,美國駐印度大使埃裏克·加塞蒂更直言:“美國之所以允許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正是為了防止全球油價進一步上漲,印度履行了這一使命。”說實話,如果沒有美國出於拉攏印度考慮的縱容,印度是不可能順利買那麽多俄油的。2021年,印度每天從俄羅斯進口6.8萬桶的原油,俄羅斯石油僅占印度年度原油進口量的2%。2022年這一數字接近20%。到2023年5月,印度每天進口俄羅斯石油215萬桶,成為俄羅斯石油最大買家!3年時間,翻了30多倍!
印度不僅買油自己用,還倒賣牟利。比如印度石油公司(IOCL)、印度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和印度斯坦石油有限公司(HPCL)這三家印度國有石油公司在2023財年共計實現了8250億盧比的獨立利潤,是上一財年的71倍!至於莫迪的白手套阿達尼的石油公司,賺得就更多了。不完全統計,過去三年,印度光靠倒賣俄羅斯石油,就賺了500億美元外匯!
但是呢?賺錢的時候很爽,等美國態度變化的時候,就知道疼了。美國的確縱容過印度買俄油,但那是前朝的事了,特朗普不認。特朗普全指望著收緊石油製裁逼俄羅斯停戰,怎麽能容忍印度一直給俄羅斯輸血?所以印度進口的俄油必須停止!
特朗普猛錘印度其實也有敲打中國的意味,因為買俄油的除了印度另一個大買家就是中國。隻不過中國骨頭太硬,由於種種原因(包括可能訪華的因素),特朗普目前還不敢直接對中國挑釁。
但問題在於,印度停得下來嗎?一方麵,印度這幾年靠倒賣俄油賺了不少錢,上上下下都形成了頑固的利益群體。現在突然俄油斷了,那這個群體還怎麽掙錢?另一方麵,斷了俄油,就要去買高價的中東石油和美國石油。但問題在於,這些都要花美元的(買俄油可以用盧比),印度現在捉襟見肘的外匯儲備,怎麽可能支撐每年數百億美元的石油支出?一方麵減少了掙的外匯,另一方麵要增加花出去的外匯,印度哪有那麽多外匯?
更深遠的代價是,這樣必然嚴重破壞印俄之間曆經數十年構建的、基於軍購和能源的戰略互信關係。俄羅斯是印度國防裝備的核心來源國和地緣上的傳統“準盟友”,印度不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並不想徹底和俄羅斯翻臉。
另一方麵,印度也不敢開放美國農產品。說個冷知識,印度因為農業生產力落後,糧食生產成本是很高的。在新德裏,每噸小麥的交易價格達到了約3.3萬盧比(約合人民幣2800元),一斤小麥折合人民幣1.4元。那美國工業化生產的小麥多少錢呢?折合人民差不多9毛錢一斤(比中國還便宜)。
所以,美國農產品一旦低關稅甚至零關稅殺入印度,那印度農民就會瞬間破產。畢竟印度農村人口接近10億,占印度人口的大部分,更是龐大的選票票倉。如果莫迪答應了美國農產品進口,那印度農民還不要造反?所以,莫迪根本不可能答應特朗普的條件。
但問題在於,如果不答應特朗普的訴求,特朗普加關稅,那麽每年對美順差可能就完蛋了。目前,印度對美出口第一大類商品是珠寶和加工。第二大類是電子產品(蘋果轉移到印度的生產線生產的咖喱味iphone幾乎全賣到美國了)。第三類是仿製藥和藥品材料,目前占到了美國40%的藥品市場。
考慮到特朗普本來就希望蘋果把工廠搬回美國,而且特朗普馬上就要對藥品發起301調查,如果印度遲遲不低頭,那450億美元順差大部分就要歸0。這是當前印度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的。現在的莫迪的困境,是跪也不行,不跪也不行。這就是莫迪麵對特朗普的羞辱,卻保持沉默的原因。
印度開始向中國拋媚眼,莫迪宣布八月底到中國參加上合組織峰會。中國是否該利用這個機會,拉印度一起反美?
中國在冷戰時代,既是敲詐蘇聯大哥的小弟,又是想自立名戶的社會主義陣營二哥,因此也成了一幹白眼狼小弟的敲詐對象。因為有點意見,朝鮮把安葬著毛長子的誌願軍陵墓給砸了,當然,它也是有樣學樣,中國也曾把安葬著蘇聯援華烈士的陵墓給砸了。中國勒緊褲帶,給人給錢幫助越南對抗美國,隻是因為自己經濟困難給得少了點,越南就投靠已經和中國鬧翻的蘇聯。但是,蘇聯也沒因為支持越南得到多大好處,中越交戰後,蘇聯每天要給越南上百萬美元的援助,負擔了越南包括國內預算之內的一切,這對最後蘇聯的崩潰起了不小的作用。
自從毛時代被那些小弟害苦後,鄧小平一上台就拋棄了阿爾巴尼亞。這麽個鼻屎大的小國,拿了雞毛當令箭,太把自己當回事了,竟然在中國和美國搞好關係時,長篇累牘地批評中國。而當朝鮮把一批中國援助的飛機送到中國要求維修時,鄧就要求朝鮮付費,把金日成整不會了,“這還要錢?”
2020年後,中國真正成為和美國勢均力敵的超級大國,但中國的行事方式是不和小弟捆綁在一起,不和任何國家締結有軍事義務的盟約,不公開承認或否認提供武器或其它幫助行為。這樣既能保證始終以自己的國家利益行事,不受盟約的約束,也能和對手保持一個正常的關係,能夠通過外交博弈,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一旦失利,也不丟麵子。總之,中國也是一條獨狼,遵循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第一準則,也就是中國第一。
既然對俄國,伊朗這些關係更好的國家,中國都是這種中國第一的態度,對印度這樣信譽不佳,一直到處給中國找惡心的國家,中國就算會伸出援手,也一定是對自己有利的。如這次美國給巴西加50%關稅,巴西的咖啡就難賣了,而中國正好缺咖啡,就一下子簽了上百億美元的單子,送了個順水人情。印度肯定有中國缺的東西,如中國缺女人,有三千萬適齡男子找不到老婆,女人待價而沽,彩禮高不可攀,脾氣見漲,撓癢都要起訴性騷擾,結婚了都要告強奸。而印度呢,女人大大多於男人,還得倒貼彩禮,彩禮少了就嫁不出去,如果開放印度婦女出嫁中國,那可是兩全其美。印度女人,除了咖喱味重點,其他都不缺。
但是,印度如想利用中國來給自己與美國的博弈中找籌碼,或撈好處,那就要冷臉對待。甚至,可以和美國合作,一起痛打印度,教他如何做人!
曆史上,二戰前的波蘭就是這麽個自以為價值大,誰都不敢怎麽樣他的國家,自持和英法有條約,東惹蘇聯,西惹德國,結果被德俄聯合起了一起胖揍。印度也有點這種味道!
中國應和美國一起痛揍印度?
朱頭山 (2025-08-09 12:13:10) 評論 (10)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在48小時內連發四條推文,把印度從頭到腳羞辱了個遍!特朗普先是宣布對印度加征25%關稅,創下美國準盟友中的最高稅率;然後再翻舊賬指責印度“買俄油養戰爭”;然後高調宣布與巴基斯坦達成石油合作,嘲諷“未來讓印度找巴基斯坦買油”;最後還無比諷刺地說:印度是“死亡經濟體”。
領導定了調,下屬肯定要跟上。美國財長貝森特馬上接過話茬,公開表示:印度就是無足輕重的國家,在全球格局當中,根本扮演不了全球領袖角色。
這對一直想做“常任理事國”的印度來說,可以說是誅心之言了。所以印度國內可以說是炸了鍋了。
數以萬計的印度ID跑到特朗普的各類賬號下麵留言大罵特朗普是孌童癖是條狗;
印度著名主持人甲亢姐更是一大早就做節目,把特朗普罵了整整15分鍾。
還有印度國會議員也紛紛要求印度總理莫迪,必須對此事做出犀利回應。
不過呢?雖然國內民情沸騰,莫迪麵對特朗普的騎臉式羞辱卻沉默不語。隻是一遍一遍地強調“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三”,至於特朗普能不能聽到,那就不知道了。為什麽莫迪麵對特朗普的羞辱卻保持沉默?這是因為,印度已經被特朗普政府逼入一個難堪的困境。
最近十年來,印度幾乎完全沐浴在西方尤其是美國戰略寵愛的聚光燈下,被奉為“印太戰略”的基石盟友。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一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就會發現,印度是這裏麵最格格不入的一個。日本是美國的幹兒子,領土上有美國駐軍。澳大利亞是美國的表弟,領土上也有美國軍事基地。印度和美國沒有血緣之情,也沒有軍事依賴,那麽為什麽美國會選擇印度做自己的盟友呢?
圖什麽?是圖印度牛糞可以當柴燒,還是咖喱味好吃呢?答案很簡單,中國。
自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一直想減輕對華商品的依賴,之前叫囂著說要搞全麵“脫鉤”。但最後發現根本無法脫鉤,脫鉤之後沒準中國沒垮,美國先垮了。所以之後美國又新發明了一個詞,叫“去風險化”,意圖就是轉移產業鏈,逐步擺脫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所以,在拜登時期,美印關係急劇升溫,印度成為拜登“友岸外包”取代中國的供應鏈替代國。
除此之外,美國還希望印度能夠在邊境上製造摩擦,牽製中國精力。2020年的加勒萬河穀衝突,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的。更有意思的是,美國還提出,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想把印度培養成在經濟、產業、軍事、政治、外交上都能給中國製造麻煩的一個重磅對手。所以,美印關係一度好得差點穿一條褲子。印度要產業?給!蘋果帶動大量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印度要武器?給!美國不僅向印度提供了C17運輸機這種國之重器,甚至連F35,都表態可以“考慮”。印度要錢?給!莫迪的白手套、印度首富阿達尼在斯裏蘭卡首都科倫坡搞了一個港口碼頭,然後美國馬上提供了5.53億美元的融資。
可以說,美國對印度真的是下了血本!但問題在於,印度又是怎麽回報美國的呢?
看看近幾年印度幹的事情吧!
——俄烏衝突中,印度瘋狂倒賣俄羅斯石油,然後高價賣給歐洲,賺了幾百億美元的差價,搶了美國石油公司的合同。
——印度以盧比-盧布結算機製規避美元體係,在國際貿易中挖美元牆角。
——2023年,印度在美國力推“印太經濟框架”(IPEF)關鍵階段,單方麵退出貿易談判,打亂了美國的戰略布局。
——2024年,印度出台《數字經濟法案》,要求蘋果、穀歌等美企開放源代碼接受審查,限製數據跨境傳輸,導致美企合規成本激增。
——出台《外國捐助管理法》,使美國非政府組織在印活動空間壓縮40%,削弱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能力。
——2023年,哪怕在莫迪即將訪問美國期間,還在策劃在美暗殺錫克教分離主義者潘農,嚴重衝擊美印信任基礎。印度做的這一切,哪有一點對得起美國的投入?所以,美國也慢慢認識到,印度就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國家,根本沒有辦法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支柱,配合美國去圍堵中國。
在冷戰時代,出現了人類曆史上比較罕見的同盟形式:美蘇兩位老大哥,各帶著一幫小弟進行對抗。大哥不但要保護小弟們,還得讓他們有裏子有麵子,擔負他們國內的預算開銷。而這些小弟,把整個集團的事,當作大哥一個人的事,以自己的義務為籌碼,一味向大哥要價,如有不滿,就擺出投靠對方的姿勢。在兩邊的陣營都有這種白眼狼,毛澤東,鐵托,戴高樂是其中的代表。
現在特朗普變了,他不再認為需要對待這些盟國想侍候老爺一樣了。咱們親兄弟明算賬,貿易上不能讓我吃虧,防務上是我幫你,你不但要出錢自己建立必要的能力,還要出保護費,如果你要我保護的話。在接見菲律賓總統時,菲總統諂媚地說,他們會站在美國一邊,特朗普插話說,你要和中國搞好關係我不在乎,我們自己也和中國關係很好。這意思很明確了,一碼歸一碼,中國是我的對手,但你別想以中國作為籌碼對我要價。在和烏克蘭總統白宮爭吵時,就是因為則連斯基的一句“今天是烏克蘭,明天是美國”激怒了特朗普,同樣的道理!
特朗普的理念是,美國第一,美國的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準繩,中國,俄國是美國的對手,但美國與它們的鬥爭,是以自己的利益為準繩的,而不是以盟國的利益為準繩的。美國是一條獨狼,而不是一個狼群裏的頭狼。願意加入他的群的,就得付出代價,承擔義務,而不是以此討價還價,否則,愛咋咋的,我不稀罕!
這次印巴57空戰中,印度在美國、以色列提供情報支持,法國提供戰鬥機,澳大利亞提供電子設備的情況下,仍然被打了個0:6!這場慘敗不僅暴露了印度空軍在戰術協同、裝備效能與指揮體係中的係統性缺陷,更徹底撕碎了其依靠天價軍購堆砌的威懾外衣。
西方戰略界的評估從來冷酷而現實:一支連地區常規衝突都難以招架的軍隊,如何擔得起“關鍵戰略棋子”的重任?連巴基斯坦的低配版中式作戰體係都打不過,那怎麽能給中國製造麻煩?印度前期就像一個撈女,通過欲拒還迎和若即若離的手段,騙得美國團團轉,撈了不少好處。但一旦美國醒悟,就是撈女悲劇的時候了!所以,一個失去了地緣政治價值的印度,對美國來說也沒什麽用了。
美國人一直信奉的原則是:不上餐桌,就上菜單。那麽既然印度不配上餐桌,那就上菜單唄!所以最近美國和西方的關係急轉直下。
特朗普破格在白宮設午宴款待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這是美國總統首次接待非國家元首的巴基斯坦軍事領袖。
然後沒過多久,特朗普又公開說巴基斯坦擊落了印度5架戰鬥機。這時印度的勝利宣講團剛剛結束全球巡回宣講,結果就被特朗普揭穿了,讓印度情何以堪?而且,美媒還揭露,在空中那天,印度故意調度一些非印度民航客機航行在預定空戰的空域,想讓巴基斯坦擊落民航客機,製造事端,其心險惡!這將印度的道德高度拉低了!
還有6月15日至17日,G7峰會在加拿大召開。此前六年,莫迪多次作為“觀察員國家”代表參加。但這次呢?莫迪連邀請函都沒收到!
你看,打了一場敗仗,印度損失的不僅僅是陣風,更是自己的統戰價值。曾經的紅毯禮遇變成了閉門羹,印度的地位從“不可或缺的盟友”滑落為“可有可無的小透明”。所以,無論是特朗普還是貝森特,都可以肆無忌憚地羞辱印度,既不怕印度報複,也不怕印美關係破裂。
說白了,美國就是看不起印度,根本就不在乎印度的感受。也是美國要改變以前那種吃老大的風氣,杜絕這種綠茶盟友。
特朗普指責的印度可恥的非貿易壁壘,其實中國也吃過虧。印度喜歡對外資搞殺豬盤已經不是新聞了,別管你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哪怕是前宗主國英國的企業,到了印度,都逃不掉罰款和沒收。比如2023年,印度就沒收了中國小米公司6.76億美元的收入。
印度成了全球知名的“稅收恐怖主義”國家,導致沒人敢往印度投資了。今年5月,外資直接淨投入僅為3500萬美元,環比同比都暴跌98%以上。今年上半年外資淨流入僅為2個億,同比還是暴跌90%以上,外資淨流入基本歸0。
印度的兩大創匯行業,最近也開始告急!信息服務業(其實就是軟件外包),自從AI革命之後,也迎來了天崩時刻。AI這玩意用來寫文章可能狗屁不通,但如果拿來寫規範化比較強的代碼的話,那可是又快又好。一個普通人稍微懂一點編程知識(都不用太專業),就能完成比較複雜的編程工作。
幾十年來,西方國家軟件公司一直依賴印度廉價而熟練的勞動力,以低成本為全球客戶開發軟件。但現在呢?AI讓印度IT行業正麵臨一場全麵洗牌,大量程序員無事可幹,有的人已經處於待崗狀態超過數個季度。業界估計,隨著一係列微調後的專業編程大模型的問世,印度的IT行業可能要迎來一場10-30萬的裁員潮!這樣一來,印度拿到的外匯就更少了。
另一個是僑匯。啥叫僑匯呢?就是印度人出國打工掙了美元,匯回家,印度央行收下美元,給他們盧比,這樣外匯就進來了。目前,850萬印度勞工在沙特、阿聯酋、卡塔爾這些產油國幹活,那邊掙的是美元,這些錢都通過匯款流到了印度。如果再加上2000多萬在其他國家的僑民,印度每年能收入1000億美元僑匯,全球第一。
但是隨著印度在巴以衝突中站在以色列一邊,再加上這次以伊衝突中,伊朗抓到的外國間諜,竟然大部分都是印度人。所以印度人的信譽在中東國家已經崩塌了,越來越多的中東國家開始對印度人收緊勞務合同,不再續聘,甚至連務工簽證都開始卡了。所以,印度僑匯支柱已經岌岌可危了。
目前,美國對印關稅已經達到50%了,非常高。那麽,印度是否能通過談判將關稅降下來呢?理論上也有這個可能性,但是印度卻要滿足特朗普的訴求。
特朗普的訴求是什麽?
兩點:
第一,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第二,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
說實話,這兩個訴求對於莫迪而言簡直就是無解。一方麵,印度已經停不了俄羅斯石油了。說實話,印度買俄羅斯石油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啥之前不說,現在突然不讓買了?因為拜登時期,確實對印度這種做法有過縱容態度。
比如2022年11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指出:“隻要印度避開受G7價格上限管製的西方保險、金融和海運服務,我們樂見印度繼續購買盡可能多的俄羅斯石油。"
2024年5月,美國駐印度大使埃裏克·加塞蒂更直言:“美國之所以允許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正是為了防止全球油價進一步上漲,印度履行了這一使命。”說實話,如果沒有美國出於拉攏印度考慮的縱容,印度是不可能順利買那麽多俄油的。2021年,印度每天從俄羅斯進口6.8萬桶的原油,俄羅斯石油僅占印度年度原油進口量的2%。2022年這一數字接近20%。到2023年5月,印度每天進口俄羅斯石油215萬桶,成為俄羅斯石油最大買家!3年時間,翻了30多倍!
印度不僅買油自己用,還倒賣牟利。比如印度石油公司(IOCL)、印度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和印度斯坦石油有限公司(HPCL)這三家印度國有石油公司在2023財年共計實現了8250億盧比的獨立利潤,是上一財年的71倍!至於莫迪的白手套阿達尼的石油公司,賺得就更多了。不完全統計,過去三年,印度光靠倒賣俄羅斯石油,就賺了500億美元外匯!
但是呢?賺錢的時候很爽,等美國態度變化的時候,就知道疼了。美國的確縱容過印度買俄油,但那是前朝的事了,特朗普不認。特朗普全指望著收緊石油製裁逼俄羅斯停戰,怎麽能容忍印度一直給俄羅斯輸血?所以印度進口的俄油必須停止!
特朗普猛錘印度其實也有敲打中國的意味,因為買俄油的除了印度另一個大買家就是中國。隻不過中國骨頭太硬,由於種種原因(包括可能訪華的因素),特朗普目前還不敢直接對中國挑釁。
但問題在於,印度停得下來嗎?一方麵,印度這幾年靠倒賣俄油賺了不少錢,上上下下都形成了頑固的利益群體。現在突然俄油斷了,那這個群體還怎麽掙錢?另一方麵,斷了俄油,就要去買高價的中東石油和美國石油。但問題在於,這些都要花美元的(買俄油可以用盧比),印度現在捉襟見肘的外匯儲備,怎麽可能支撐每年數百億美元的石油支出?一方麵減少了掙的外匯,另一方麵要增加花出去的外匯,印度哪有那麽多外匯?
更深遠的代價是,這樣必然嚴重破壞印俄之間曆經數十年構建的、基於軍購和能源的戰略互信關係。俄羅斯是印度國防裝備的核心來源國和地緣上的傳統“準盟友”,印度不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並不想徹底和俄羅斯翻臉。
另一方麵,印度也不敢開放美國農產品。說個冷知識,印度因為農業生產力落後,糧食生產成本是很高的。在新德裏,每噸小麥的交易價格達到了約3.3萬盧比(約合人民幣2800元),一斤小麥折合人民幣1.4元。那美國工業化生產的小麥多少錢呢?折合人民差不多9毛錢一斤(比中國還便宜)。
所以,美國農產品一旦低關稅甚至零關稅殺入印度,那印度農民就會瞬間破產。畢竟印度農村人口接近10億,占印度人口的大部分,更是龐大的選票票倉。如果莫迪答應了美國農產品進口,那印度農民還不要造反?所以,莫迪根本不可能答應特朗普的條件。
但問題在於,如果不答應特朗普的訴求,特朗普加關稅,那麽每年對美順差可能就完蛋了。目前,印度對美出口第一大類商品是珠寶和加工。第二大類是電子產品(蘋果轉移到印度的生產線生產的咖喱味iphone幾乎全賣到美國了)。第三類是仿製藥和藥品材料,目前占到了美國40%的藥品市場。
考慮到特朗普本來就希望蘋果把工廠搬回美國,而且特朗普馬上就要對藥品發起301調查,如果印度遲遲不低頭,那450億美元順差大部分就要歸0。這是當前印度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的。現在的莫迪的困境,是跪也不行,不跪也不行。這就是莫迪麵對特朗普的羞辱,卻保持沉默的原因。
印度開始向中國拋媚眼,莫迪宣布八月底到中國參加上合組織峰會。中國是否該利用這個機會,拉印度一起反美?
中國在冷戰時代,既是敲詐蘇聯大哥的小弟,又是想自立名戶的社會主義陣營二哥,因此也成了一幹白眼狼小弟的敲詐對象。因為有點意見,朝鮮把安葬著毛長子的誌願軍陵墓給砸了,當然,它也是有樣學樣,中國也曾把安葬著蘇聯援華烈士的陵墓給砸了。中國勒緊褲帶,給人給錢幫助越南對抗美國,隻是因為自己經濟困難給得少了點,越南就投靠已經和中國鬧翻的蘇聯。但是,蘇聯也沒因為支持越南得到多大好處,中越交戰後,蘇聯每天要給越南上百萬美元的援助,負擔了越南包括國內預算之內的一切,這對最後蘇聯的崩潰起了不小的作用。
自從毛時代被那些小弟害苦後,鄧小平一上台就拋棄了阿爾巴尼亞。這麽個鼻屎大的小國,拿了雞毛當令箭,太把自己當回事了,竟然在中國和美國搞好關係時,長篇累牘地批評中國。而當朝鮮把一批中國援助的飛機送到中國要求維修時,鄧就要求朝鮮付費,把金日成整不會了,“這還要錢?”
2020年後,中國真正成為和美國勢均力敵的超級大國,但中國的行事方式是不和小弟捆綁在一起,不和任何國家締結有軍事義務的盟約,不公開承認或否認提供武器或其它幫助行為。這樣既能保證始終以自己的國家利益行事,不受盟約的約束,也能和對手保持一個正常的關係,能夠通過外交博弈,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一旦失利,也不丟麵子。總之,中國也是一條獨狼,遵循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第一準則,也就是中國第一。
既然對俄國,伊朗這些關係更好的國家,中國都是這種中國第一的態度,對印度這樣信譽不佳,一直到處給中國找惡心的國家,中國就算會伸出援手,也一定是對自己有利的。如這次美國給巴西加50%關稅,巴西的咖啡就難賣了,而中國正好缺咖啡,就一下子簽了上百億美元的單子,送了個順水人情。印度肯定有中國缺的東西,如中國缺女人,有三千萬適齡男子找不到老婆,女人待價而沽,彩禮高不可攀,脾氣見漲,撓癢都要起訴性騷擾,結婚了都要告強奸。而印度呢,女人大大多於男人,還得倒貼彩禮,彩禮少了就嫁不出去,如果開放印度婦女出嫁中國,那可是兩全其美。印度女人,除了咖喱味重點,其他都不缺。
但是,印度如想利用中國來給自己與美國的博弈中找籌碼,或撈好處,那就要冷臉對待。甚至,可以和美國合作,一起痛打印度,教他如何做人!
曆史上,二戰前的波蘭就是這麽個自以為價值大,誰都不敢怎麽樣他的國家,自持和英法有條約,東惹蘇聯,西惹德國,結果被德俄聯合起了一起胖揍。印度也有點這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