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淡 氣 清 骨 堅 神 腴

pianosonatab (2007-08-15 09:15:31) 評論 (0)

性 淡 氣 清 骨 堅 神 腴

——闡析梁邦楚和他的花鳥畫

邵洛羊

2003年4月23日,江西的陶衛民先生來滬見訪,他娓娓縷述“江西有個梁邦楚”,細講他的一生。我對梁老先生,僅知其名,是位畫家,可了解不多,靜靜聽了介紹,又反複看了有關梁先生的資料與他的畫作,感受頗深,我認為梁先生確是一位品高藝絕的大手筆呀!可圈可點,可風可頌,我欣然命筆,月旦品評。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這“全”和“粹”乃是評介一位藝術家品性和畫格的基點,具有高基點才稱得上至美。綜觀梁邦楚的藝術成就,了解他的生平並細細觀賞他的若幹畫作∶《雙棲》《鷹》《鵝》《大公雞》《回春》《高風亮節》《春江水暖》《竹雀》《皓月當空》等,對他的大寫意花鳥畫之風格麵貌漸漸明晰,初步得出八字∶“性淡氣清,骨堅神腴。”他的人和他的畫全可翕然合一。
??1913年6月18日,梁邦楚出生在一門書香人家,父親梁敬齋,一位讀書人,秉性耿介,疏淡權勢,精鑒賞,富收藏。母親是位賢淑勤勞的家庭婦女,從小養成了梁邦楚正直正義,豁達開朗的性格,他骨頭硬,筆頭硬,是位磊落朗爽,直麵人生的畫家。 ??邦楚幸運,先後遇上了三位良師∶傅抱石、呂鳳子、張書旗。
??傅抱石和梁邦楚都是江西南昌人。初見麵時,抱石先生已經是譽滿天下的人了。畫道上抱石向主“隻師古人之心,不師古人之跡,”藝路上獨鍾清湘,可是位不薄古人,尊重傳統,卻又戮力出新的人,這趨向影響了梁邦楚一生。 傅抱石十分看重梁邦楚。廣州有本雜誌《花城》,在1984年第二期上刊登抱石夫人羅時慧女士寫給梁邦楚的信,信中提到∶“你是班上最小而又最聰明,最有才氣的青年人,抱石從來認為你是大有前途。”傅氏嚴格要求梁邦楚∶“做學問要下工夫,小聰明隻能取行一時,學中國畫路子要走得正,書法的線條,包括字體的結腹間架,篆刻的腕力、刀法以及印章的布局,都對中國畫有幫助。學藝術的人要重視道德修養。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之高超與他那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同樣是令人敬佩的。”這一席話,對初涉社會的梁邦楚鋪展了一條康莊的丹青大道。梁邦楚從傅抱石處不僅學到了藝術上的在大氣和清逸,也深知了如何處世做人。
??在中央大學藝術係肄業時,梁邦楚遇到了第二位良師呂鳳子。呂鳳子作畫立意深刻,筆重墨沉,入稱“江南第一鳳”。他作畫,揣摩時“艱難麵稿”,動筆後,“迅速成畫”。教學生反對浮薄,反對遊戲筆墨,力主“表現某種感情的畫,一定要用直接抒寫某種感情的線條來腹成”。傅抱石的瀟灑縱逸和呂鳳子的峭厲端肅,從兩個側麵培育了梁邦楚。邦楚作畫,剛毅中有厚重,恬淡中有清醇,實從傅、呂兩師教導中悟得。呂鳳子更在“骨法用筆”上導引了梁邦楚的“筆墨”。
??呂鳳子愛徒有逾親生子,1936年呂師得悉邦楚閑居在家,便向時任湖北荊門縣一中學校長的他另一學生推薦邦楚前去任教。信中寫道∶“吾有至愛弟子梁邦楚,江西人,擅長繪畫、音樂,推情給予聘用,┅┅”還特書一聯勉勵邦楚∶安貧多壽,好學忘憂”。
??在中央大學讀書時,遇到花鳥畫教授張書旗,張書旗的花鳥畫,取法任頤,嫻於寫生,造型準確,工設色,善用粉,放筆揮灑而質實形準,書旗老師教導有方,梁邦楚上他的課也特別用心。1932年,邦楚尚在肄業時,即受張老師青睞,師生合作了一幅《雞菊圖》,張教授興致勃勃地寫上畫題∶“壬申夏仲楚畫雞書旗補菊”。邦楚才二十歲,已在校中嶄露頭角了。
??昔有哲人嚐謂∶“人有一字不識,而多詩意;一偈不參,而多禪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曉,而多畫意。”邦楚幼稟宿慧,中壯風發,自首疏放,是個“直指人心,風性風佛”的人,他太純太粹了,容不得半星塵俗,我想起某官場人士告誡陸儼少∶“人事第一,作品第二”。陸答“二十年學畫未習人事”。邦楚稱右派為“同誌”;聞陋見而摔碗;白眼看天直對文革中的造反派而受隔 六年┅┅常遭解職失業之苦不悔。平素破衣塵甑,怡然也。他反複表示∶“畫是藝術,不是商品”。“要做畫家,不做畫匠”。
??邦楚一生仰不愧天,俯不怍於人。在梁邦楚最困苦的時候(1947年),傅抱石在寫給呂鳳子的信中,說了一句話∶“如果我這個學生餓死了,讀書人會哭的。”邦楚是個頂天立地之人。
??邦楚花鳥畫,塑形造像,敷彩布色,遠汲林良、呂紀,近取張書旗,得前者“不求工而見工於筆墨之外;不求秀而含秀於筆墨之內”。得後者造型準確,設色恬淡之功。在運線走筆上有呂鳳子先生蒼勁渾厚的骨格。而畫境清遠詩意澹冶,卻見取於傅抱石風流韻了。從而締造了梁邦楚“性淡氣清,骨堅神腴”的花鳥畫風格。王伯敏題稱他“含毫命素,出入窮奇”,先生棄世已有七年,他的錚錚人品,他的戛戛畫格,熙天曜日,永春壇坫。

2003年6月10日撰文 時年八十七歲

摘自2003年第3期《中國花鳥畫》

如要看圖請去 http://i.cn.yahoo.com/pianosonatab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