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楚叶落归根

戲水兒童不識幹戈
2004-08-20 15:45:25   來源∶

 看廣東┅┅┅

[2004年8月的一個中午,記者來到當年鄧小平率軍橫渡武江的羅村碼頭。如今隻保留著幾塊石階,一艘小木船的遺骸躺在半人高的草叢中,成了螞蟻天堂;放璁假的孩子光著身子在這無人之地盡情“跳水”,輕鬆愜意的場麵讓人難以想像時光倒轉到七十多年前,那是怎樣緊張的場景!從1931年到2004年,73年的變化始終太大了,從鄧小平當年的戰友、紅七軍參謀長龔楚的一生即可窺見一斑。]


九十高齡葉落歸根

1995年7月24日,樂昌縣長來鎮,一位95歲老人在家中去世,他就是鄧小平當年的戰友、紅七軍參謀長龔楚(當時化名龔鶴村)。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宣布了關於不再追訴原國民黨軍政人員在1949前的犯罪行為的公告,年近九十的龔楚聞訊後萌發了回鄉的念頭。龔楚在家鄉的祖屋早先因修公路而被拆除了,這時當地鎮政府、縣僑辦撥出了7丌元人民幣的資金按照原來的麵積、式樣重新選址建造。於是龔楚決定回鄉。

1990年9月13晚,龔楚與夫人王蘭芬在其孫龔慶韶(曾為韶關香港同鄉會會長,廣東省政協委員,韶關市榮譽市民)等人的陪同下,坐火車從深圳來到韶關。悉,龔楚到韶關後曾托人給當年的戰友鄧小平發過一個電報,報告他已從香港回鄉的快訊。此後龔楚連夜起程回樂昌家鄉。

龔楚回鄉在當地引起了轟動。國內不少文史單位和史學工作者也紛紛前來采訪他,讓其應接不暇。龔楚雖然年過九十,但思維仍然敏捷,記憶也算清晰,對一些時隔久遠的人和事,他仍能憶述清楚而不含糊。

“叛徒親屬”遭受牽連

距“長來橋”不到100米的地方,一棟鑲嵌著金黃色瓷磚的三層樓房格外醒目。雖然樓齡已有14年之久,但裏麵一應俱全的電視、電話、席夢思床、沙發、抽水馬桶、大浴缸等設置,即使放在今日也不過時。

這是龔楚回鄉居住期間,長來鎮政府為他修建的“別墅”。現在,這棟別墅裏住著龔楚的子一家。主人叫龔錦湖,他的父親是龔楚的同胞哥哥。

這是樂昌政府為龔楚修建的“別墅”。龔楚去世後,他的子一家搬了進去。


龔楚讓長來村的龔姓子孫們難以忘懷,他們不僅津津樂道於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更難以抹去龔楚在他們的生活中打上的烙印。

“我們一家受我叔叔的影響太大了,尤其是解放初期和文革那段時間。”2004年8月2日中午,剛剛從田裏收稻回家的龔錦湖對記者說。

解放戰爭趨近尾聲的時候,身為蔣介石的“中將高參”的龔楚借機去了香港,從此在那裏長期居住下來。但是他的父母兄弟還留在長來。

“因為他的緣故,我們一家被‘革命’了”。龔錦湖如今說起這些還有點小心翼翼,他說當了大半輩子“叛徒的家屬”,他們早已學會了夾著尾巴做人,最怕惹是生非。

龔錦湖於1951年出生不久,他的父親就過世了,“大媽”和“二媽”兩個過慣富紳生活的女人帶著三個孩子隨即被“革命群眾”從大宅子裏了出來,住進原來家裏給傭人住的小房子。這還不夠,每當逢年過節,總會有人上門騷擾,要厶搶走一家糊口的大米和醃肉,要厶威逼兩個女人把銀元“貢獻”出來。

“我小時候就在這樣的環境裏長大,隻要一出門,村子裏的小孩就朝我們兄弟幾個扔石頭,說我們是反革命、叛徒。我大哥不服,他過了幾天‘少爺’日子受不了這個氣,我反正一出生就是這樣,反而不氣。”龔錦湖一邊說著“算了,過去的事情不講”,一邊又把當年的委屈一點一滴訴了出來。

他們在為一個連麵都沒見過、甚至不知是否還活著的“叔叔”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雖然不公平,但是無可奈何。

三兄弟成年之後,他們跟其他的人一樣在生產隊裏勞動掙工分。幹得跟別人一樣多,但工分永遠最低。還要時不時地被拉去批鬥,交代他們與叔叔龔楚“串通犯下的反革命罪行”。龔錦湖說,當時他們“像地溝裏的老鼠一樣抬不起頭來”,沒有人願意跟他們交往,三兄弟甚至都抱定了打一輩子“光棍”的打算,母親們則常常感歎“富貴夢一場”。

子搬進龔楚“別墅”

但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以來,生活發生了改變。對於龔錦湖來說,社會的最大變化就是對誠實勞動的尊重。“分田到戶之後,我幹多少吃多少,再沒人故意克扣你”。而且,大家一心搞生產奔自己的小康生活,很少有人再把精力放在“革命”上。龔錦湖一家雖然仍然清苦,但生活環境寬鬆了不少,“第一次看到了希望”。

現在,龔錦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兩個女兒在珠海打工,一個兒子今年剛剛考上了當地的重點高中——樂昌一中。他和他的愛人——來自隔壁乳源瑤鄉的她耕種著家裏5畝多田地,農忙的時候兩人一起下田,農閑的時候男的到鎮上幫人建房,女的包攬屋裏屋外所有家務。

同時,在他的叔叔龔楚於1995年過世之後,他們一家獲準搬進龔楚生前居住的“別墅”裏,龔氏家族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親戚常常回鄉祭祖到這裏做客,偶爾也會邀請龔錦湖一家到香港、英國等地走走。

龔錦湖成為村裏人羨慕的對象。撫去過去數十年曾受過的委屈,他如今算是揚眉吐氣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他緩緩地說道。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王海燕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潘勁鬆王海燕

■人物紅軍叛將龔楚

龔楚(1901-1995)樂昌長來人,1925年成為中共黨員。曾經參加南昌起義、湘南暴動以及井岡山根地的建設。百色起義後任紅七軍參謀長。

龔楚在梅花戰鬥中受傷,留在地方療養。傷愈後進入中央蘇區。1935年,龔楚在長征途中偷偷開紅軍,從此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在擔任了國民黨的將領後,這位當年的紅軍高級將領還曾率軍襲擊紅軍,項英、陳毅差點落在他的手上。1949年他到了香港,興辦實業。

《軍事大百科》∶龔楚(1901~)

又名龔鶴村。廣東樂昌人。1917年入粵軍當兵。次年考入廣東韶關滇軍講武分校,後在粵軍任排長、連長。1923年起在程潛部任參謀。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翌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後回樂昌縣開展農民運動,組建農民武裝。1927年率農軍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初參加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29團團長、團黨代表。隨部到井岡山,任紅4軍第29團黨代表。1929年到廣西,曾任南寧公安局局長。同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任紅7軍參謀長,後兼任紅7軍19師師長、55團團長。1931年任紅12軍34師師長,紅7軍軍長。1933年任軍委模範團團長,粵贛軍區22師師長。1934年任贛南軍區司令員。同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任中央軍區參謀長。1935年5月叛逃,投靠國民黨。1949年寓居香港,1990年回廣東定居。

(朱冬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