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公司曾收購美中情局保險供應商 海外並購引擔憂

中國公司曾收購美中情局保險供應商 海外並購引擔憂

文章來源: BBC中文網 於 2025-11-21 09:20:2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BBC獨家獲得的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政府資金正流入富裕國家,收購美國、歐洲、中東及澳洲的資產。https://t.co/xMcFz3viwK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November 21, 2025
自2018年起,美國不斷收緊法律,以防止競爭對手投資其敏感領域,這種限製涉及從半導體到電信等各領域的投資。

但規定並非一直如此嚴格。

2016年,長期報導美國情報界的資深記者傑夫·斯坦(Jeff Stein)接到一份線報:一家專門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探員提供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小型保險公司,已被一家中國企業收購。

“一位直接知情人士打電話告訴我:‘你知道那家為情報人員提供保險的公司現在是中國人擁有的嗎?’”他回憶說,“我驚呆了!”

2015年,Wright USA保險公司靜悄悄地被複星集團收購,這是一家被認為與中國領導層關係密切的民營企業。

美方的擔憂立即浮現:Wright USA掌握著許多美國最高機密情報人員的個人資料。如今,該保險公司及其母公司Ironshore由中國人擁有,沒有人知道誰可能取得這些資訊。

這並非孤例。

BBC獨家獲得的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政府資金正流入富裕國家,收購美國、歐洲、中東及澳洲的資產。

過去20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資者,這使其有可能主導敏感產業、機密及關鍵技術。北京將其海外支出細節——包括金額及投資地點——視為國家機密。

談到Wright USA的收購條款,斯坦表示:“這並不違法;可以說是公開的。但由於北京的一切都緊密交織,你基本上就是把那些資訊交給中國情報部門。”

中國政府參與了這筆交易:BBC取得的新資料顯示,四家中國國有銀行提供了12億美元(9.12億英鎊)貸款,經由開曼群島轉手,讓複星完成對Wright USA的收購。

斯坦的報導刊登在《新聞周刊》。華盛頓迅速作出反應:美國財政部負責審查投資的外國投資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啟動調查。不久後,該公司再次出售,回到美國人手中。目前不清楚是誰下令出售。

複星及Wright USA現在的母公司Starr Wright USA未回覆BBC的置評請求。

美國高層情報來源證實,Wright USA的收購案是促使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收緊投資法規的案例之一。

當時鮮有人能理解,這類中國政府支持的投資,似乎是北京在全球各大洲收購資產、推行更大戰略的一部分。

“多年來,我們一直以為中國的資金流向幾乎全部投往發展中國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公開數據中心“援助數據”(AidData)執行主任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表示,“所以當我們發現其實有數千億美元流入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地,而且就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時,感到非常驚訝。”

“援助數據”是一家位於維吉尼亞州的研究機構,專門追蹤各國政府在境外的資金使用情況。該機構隸屬於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威廉與瑪麗學院(William & Mary),資金來源包括各國政府及慈善組織。過去12年,它的研究重點之一是中國。

經過四年、120名研究人員的努力,該機構完成了全球首個針對中國國家支持投資的全麵統計。其完整資料集已開放源碼,BBC獲得獨家授權提前接觸到相關內容。

“援助數據”的核心發現是:自2000年以來,北京在境外花費達2.1萬億美元,且在發展中國家與富裕國家之間大致均分。

“中國擁有一種世界前所未見的金融體係,”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他補充說,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係,規模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

這種規模,加上北京對國有銀行的控製力度,賦予中國獨特的能力。

“政府控製利率,並決定信貸流向,”史宗瀚說,“這隻有在極嚴格的資本管製下才可能,而其他國家無法長期做到這一點。”

部分在富裕經濟體的投資似乎是為了獲取穩健回報,另一些則符合北京的戰略目標,這些目標在十年前一項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重大政府計劃中提出。

該計劃明確列出,到2025年要在十個尖端產業取得主導地位,包括機器人、電動車和半導體。

北京希望透過海外重大投資,將關鍵技術帶回中國。

全球對該計劃的警惕促使中國停止公開提及,但史宗瀚表示,計劃作為指導性戰略“仍然非常活躍”。

“各種計劃仍在發布,”他說,“包括人工智慧計劃和智慧製造計劃。然而,所有計劃之母是十五五規劃。”

在上個月中共一次重要會議上,中國領導人設定目標,要在2030年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援助數據”的新資料庫重點列出了與2015年鎖定的十個產業相符、由國家支持的海外支出。

BBC此前報導,中國政府為收購一家英國半導體公司提供了資助。

美國、英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在接連發生Wright USA保險公司出售類似案例後,紛紛收緊投資審查機製。

“援助數據”的帕克斯表示,富裕國家政府起初並未意識到中國在各國的投資是北京更大戰略的一部分。

“乍看之下,他們以為隻是中國企業的個別行動,”他說,“我認為他們後來才明白,實際上是北京的黨國體製在幕後簽支票促成這些交易。”

然而,必須強調這類投資與收購均屬合法,即使有時透過空殼公司或離岸帳戶進行。

“中國政府始終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時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並一貫支持它們基於互利開展國際合作。”中國駐倫敦大使館告訴BBC。

“中國企業不僅為全球民眾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還積極促進當地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創造就業。”

“援助數據”資料庫顯示,中國的資金流向正在改變,北京的政府資金正流入那些歡迎中國投資的國家。

在荷蘭,中資擁有的半導體公司安世(Nexperia)爆發了爭議。

該公司也出現在“援助數據”資料庫中——2017年,中國國有銀行貸款8億美元,協助一個中國財團收購安世。兩年後,所有權被轉移至另一家中國企業聞泰科技。

荷蘭當局於9月接管安世營運,彰顯該公司的戰略價值。

荷蘭政府聲稱,部分原因是擔心安世的技術可能被轉移至聞泰集團其他部門。

這一果斷舉措導致安世事實上被拆分,將荷蘭業務與中國製造分離。

安世向BBC證實,其中國業務已停止在公司治理框架內運作,並無視指令。

該公司表示,歡迎中國承諾恢複向全球市場出口其關鍵晶片。

位於海牙的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Clingendael)研究員馬丁(Xiaoxue Martin)指出,荷蘭政府處理此案的方式令許多人感到意外,因為過去荷蘭一直謹慎維持與中國的關係。

“我們是一個一直在開放貿易、自由貿易方麵表現良好的國家,這正是荷蘭政策的商人一麵,”她說,“直到最近我們才發現,地緣政治使得更強的產業政策、更嚴格的投資審查成為必要,而過去這方麵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馬丁強調,人們很容易過度擔憂與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開展大量業務可能帶來的後果。

“有一種危險,就是讓人覺得中國是鐵板一塊,他們都想要同樣的東西,都在試圖對付歐洲和美國,而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她說。

“大多數公司,尤其是私營企業,隻是想賺錢。他們希望被視為正常公司,不想像在歐洲那樣受到負麵評價。”

如果中國在收購敏感領域的計劃上已遠遠領先對手,是否意味著這場競爭已經結束?

“不!這場比賽還遠未結束,”“援助數據”的帕克斯說,“仍有許多中國企業試圖進行這類收購。不同的是,現在它們麵臨更高層級的審查,以檢驗資金來源。”

“中國已經出手,不再是追隨者,而是領導者,是步伐製定者。但我預期,許多G7國家將從後腳轉到前腳,從防守轉向進攻。”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主持人問白宮發言人萊維特:你老公大你32歲 恐怕…
切尼國葬現場 拜登布什同席 川普未被邀 奧巴馬克林頓…
綠卡更難了:“原國籍”影響綠卡審批 大量申請恐被拒
“如此不懂禮貌的外交官員,可知中國的水準”
一篇嚴肅科普:愛潑斯坦“丁丁像檸檬” 到底得啥病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駐日使館重申聯合國敵國條款:有權對日動武
川普再“失言”:稱民主黨議員“叛亂” 並要“絞死”他們
中國遊客消失了?日網友驚呼:池袋好安靜 快來玩…
中國“稀土震撼”要來了?不過似乎對日本效果不大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禮,折射出美國兩黨爭鬥加劇
馬斯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消滅貧困,讓每個人富有
哈佛前校長找“淫魔”問招 婚內狂追中共高官女:我完蛋了
割土求和——這是美國方案還是俄羅斯方案?
美駐華領館嚴查父母移民:入籍子女要自曝“偷渡史”
正眼看你一眼我就輸了——大清的“怒視外交”
悲劇!快遞員因送錯包裹被殺 1個"幽靈定位"引發的血案
公開艾普斯坦檔案,是川普挖的“巨坑”?
德媒批美俄“28點和平計劃”:讓人想起慕尼黑協定
地鐵縱火畫麵曝光:嫌犯無端襲擊女子 被控恐怖主義
強奸大嫂出獄後刺死見義勇為者,他潛逃近20年被抓
何同學:「拒給網約車司機好評」讓公司虧了兩百萬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公司曾收購美中情局保險供應商 海外並購引擔憂

BBC中文網 2025-11-21 09:20:23

BBC獨家獲得的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政府資金正流入富裕國家,收購美國、歐洲、中東及澳洲的資產。https://t.co/xMcFz3viwK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November 21, 2025
自2018年起,美國不斷收緊法律,以防止競爭對手投資其敏感領域,這種限製涉及從半導體到電信等各領域的投資。

但規定並非一直如此嚴格。

2016年,長期報導美國情報界的資深記者傑夫·斯坦(Jeff Stein)接到一份線報:一家專門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探員提供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小型保險公司,已被一家中國企業收購。

“一位直接知情人士打電話告訴我:‘你知道那家為情報人員提供保險的公司現在是中國人擁有的嗎?’”他回憶說,“我驚呆了!”

2015年,Wright USA保險公司靜悄悄地被複星集團收購,這是一家被認為與中國領導層關係密切的民營企業。

美方的擔憂立即浮現:Wright USA掌握著許多美國最高機密情報人員的個人資料。如今,該保險公司及其母公司Ironshore由中國人擁有,沒有人知道誰可能取得這些資訊。

這並非孤例。

BBC獨家獲得的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政府資金正流入富裕國家,收購美國、歐洲、中東及澳洲的資產。

過去20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資者,這使其有可能主導敏感產業、機密及關鍵技術。北京將其海外支出細節——包括金額及投資地點——視為國家機密。

談到Wright USA的收購條款,斯坦表示:“這並不違法;可以說是公開的。但由於北京的一切都緊密交織,你基本上就是把那些資訊交給中國情報部門。”

中國政府參與了這筆交易:BBC取得的新資料顯示,四家中國國有銀行提供了12億美元(9.12億英鎊)貸款,經由開曼群島轉手,讓複星完成對Wright USA的收購。

斯坦的報導刊登在《新聞周刊》。華盛頓迅速作出反應:美國財政部負責審查投資的外國投資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啟動調查。不久後,該公司再次出售,回到美國人手中。目前不清楚是誰下令出售。

複星及Wright USA現在的母公司Starr Wright USA未回覆BBC的置評請求。

美國高層情報來源證實,Wright USA的收購案是促使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收緊投資法規的案例之一。

當時鮮有人能理解,這類中國政府支持的投資,似乎是北京在全球各大洲收購資產、推行更大戰略的一部分。

“多年來,我們一直以為中國的資金流向幾乎全部投往發展中國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公開數據中心“援助數據”(AidData)執行主任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表示,“所以當我們發現其實有數千億美元流入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地,而且就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時,感到非常驚訝。”

“援助數據”是一家位於維吉尼亞州的研究機構,專門追蹤各國政府在境外的資金使用情況。該機構隸屬於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威廉與瑪麗學院(William & Mary),資金來源包括各國政府及慈善組織。過去12年,它的研究重點之一是中國。

經過四年、120名研究人員的努力,該機構完成了全球首個針對中國國家支持投資的全麵統計。其完整資料集已開放源碼,BBC獲得獨家授權提前接觸到相關內容。

“援助數據”的核心發現是:自2000年以來,北京在境外花費達2.1萬億美元,且在發展中國家與富裕國家之間大致均分。

“中國擁有一種世界前所未見的金融體係,”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他補充說,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體係,規模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

這種規模,加上北京對國有銀行的控製力度,賦予中國獨特的能力。

“政府控製利率,並決定信貸流向,”史宗瀚說,“這隻有在極嚴格的資本管製下才可能,而其他國家無法長期做到這一點。”

部分在富裕經濟體的投資似乎是為了獲取穩健回報,另一些則符合北京的戰略目標,這些目標在十年前一項名為“中國製造2025”的重大政府計劃中提出。

該計劃明確列出,到2025年要在十個尖端產業取得主導地位,包括機器人、電動車和半導體。

北京希望透過海外重大投資,將關鍵技術帶回中國。

全球對該計劃的警惕促使中國停止公開提及,但史宗瀚表示,計劃作為指導性戰略“仍然非常活躍”。

“各種計劃仍在發布,”他說,“包括人工智慧計劃和智慧製造計劃。然而,所有計劃之母是十五五規劃。”

在上個月中共一次重要會議上,中國領導人設定目標,要在2030年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援助數據”的新資料庫重點列出了與2015年鎖定的十個產業相符、由國家支持的海外支出。

BBC此前報導,中國政府為收購一家英國半導體公司提供了資助。

美國、英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在接連發生Wright USA保險公司出售類似案例後,紛紛收緊投資審查機製。

“援助數據”的帕克斯表示,富裕國家政府起初並未意識到中國在各國的投資是北京更大戰略的一部分。

“乍看之下,他們以為隻是中國企業的個別行動,”他說,“我認為他們後來才明白,實際上是北京的黨國體製在幕後簽支票促成這些交易。”

然而,必須強調這類投資與收購均屬合法,即使有時透過空殼公司或離岸帳戶進行。

“中國政府始終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時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並一貫支持它們基於互利開展國際合作。”中國駐倫敦大使館告訴BBC。

“中國企業不僅為全球民眾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還積極促進當地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創造就業。”

“援助數據”資料庫顯示,中國的資金流向正在改變,北京的政府資金正流入那些歡迎中國投資的國家。

在荷蘭,中資擁有的半導體公司安世(Nexperia)爆發了爭議。

該公司也出現在“援助數據”資料庫中——2017年,中國國有銀行貸款8億美元,協助一個中國財團收購安世。兩年後,所有權被轉移至另一家中國企業聞泰科技。

荷蘭當局於9月接管安世營運,彰顯該公司的戰略價值。

荷蘭政府聲稱,部分原因是擔心安世的技術可能被轉移至聞泰集團其他部門。

這一果斷舉措導致安世事實上被拆分,將荷蘭業務與中國製造分離。

安世向BBC證實,其中國業務已停止在公司治理框架內運作,並無視指令。

該公司表示,歡迎中國承諾恢複向全球市場出口其關鍵晶片。

位於海牙的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Clingendael)研究員馬丁(Xiaoxue Martin)指出,荷蘭政府處理此案的方式令許多人感到意外,因為過去荷蘭一直謹慎維持與中國的關係。

“我們是一個一直在開放貿易、自由貿易方麵表現良好的國家,這正是荷蘭政策的商人一麵,”她說,“直到最近我們才發現,地緣政治使得更強的產業政策、更嚴格的投資審查成為必要,而過去這方麵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馬丁強調,人們很容易過度擔憂與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開展大量業務可能帶來的後果。

“有一種危險,就是讓人覺得中國是鐵板一塊,他們都想要同樣的東西,都在試圖對付歐洲和美國,而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她說。

“大多數公司,尤其是私營企業,隻是想賺錢。他們希望被視為正常公司,不想像在歐洲那樣受到負麵評價。”

如果中國在收購敏感領域的計劃上已遠遠領先對手,是否意味著這場競爭已經結束?

“不!這場比賽還遠未結束,”“援助數據”的帕克斯說,“仍有許多中國企業試圖進行這類收購。不同的是,現在它們麵臨更高層級的審查,以檢驗資金來源。”

“中國已經出手,不再是追隨者,而是領導者,是步伐製定者。但我預期,許多G7國家將從後腳轉到前腳,從防守轉向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