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新加坡將舉行大選。4月30日,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次子李顯揚在《紐約時報》發表客座文章《我父親創建了新加坡,他不會喜歡它現在的樣子》。李顯揚認為新加坡執政黨已失去了初心,統治精英脫離現實,新加坡曾引以為豪的高效廉潔形象岌岌可危。
李顯揚在《紐約時報》發表客座文章截圖。
以下為鳳凰網“天下事”編譯:
我的父親李光耀是新加坡的締造者。在擔任總理期間,他以強硬的統治帶領國家度過了建國後的最初31年,開創了一種被一些人稱為“仁慈專製”(benevolent
autocracy)的政體。
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壟斷了政治權力,剝奪了人民的一些基本自由。在我父親的領導下,該黨也致力於確保共同繁榮、廉潔政府以及可負擔住房等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新加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一片穩定、繁榮和高效的綠洲。
如今,這種光彩正在逐漸褪色。
自1959年以來一直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如今已不再履行對人民的義務。與此同時,新加坡近年來出台了壓迫性的法律,變得越來越專製。新加坡仍然專製,但已不再是我父親所設想的那個仁慈的國家。
本周六,許多新加坡人參加國會選舉投票時,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如今,許多人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主要惠及富人、執政黨成員及其親信的國家。
我崇敬父親,一直想相信他的理念。但就連我也意識到,“仁慈專製”不過是神話。新加坡人需要也應該擁有更加開放、更負責任的政府,擁有真正多黨民主、有強大反對派的政府。
一次簡單的家庭糾紛讓我意識到了這一點。
我的父親直到2015年去世前一直頗具影響力,在他的政治生涯和退休期間,他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住在我們家的老房子裏。他關注的是新加坡和人民的福祉,而不是自我膨脹,並曾說過,他希望在去世後將這棟房子拆除。
我和姐姐都想實現這個願望。這導致我們與哥哥李顯龍產生了矛盾。李顯龍擔任總理長達20年,直到去年才卸任,至今仍是一位權勢顯赫的人物。這棟房子對他和執政黨都具有象征性的政治意義。它至今仍屹立不倒,這違背了我父親的意願。
這場爭執本應隻限定在家庭範圍內。結果,我和妻子、兒子卻麵臨著法律報複。2022年,由於擔心被捕,我和妻子離開新加坡前往英國,我們在那裏獲得了庇護,至今仍生活在英國。
我父親是新加坡爭取國家獨立過程中塑造出來的一代人。他認為,新加坡在1963年脫離英國實現完全獨立、兩年後又與馬來西亞痛苦分離,以及新加坡在冷戰時期作為一個多種族、資源匱乏的小型城市國家嶄露頭角之後,國家需要一種強有力的治理方式。
他以高標準要求官員,不達標者免職。他廣泛接觸新加坡民眾,傾聽他們的心聲,隨時根據情況變化調整自己的做法。
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現在的統治精英已經脫離了現實,新加坡引以為豪的高效廉潔治理的聲譽正岌岌可危。
新加坡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聲稱,其部長的薪酬位居全球最高之列,有助於防止官員腐敗,確保政府治理質量一流。新加坡在腐敗認知指數方麵仍然表現良好,但認知滯後於現實。近年來,一係列醜聞牽涉到政府部長、執政黨政客以及有影響力的國有企業。
《經濟學人》於2023年發布了受裙帶資本主義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指數,新加坡位列第四。多起案例表明,由於新加坡精心打造的廉潔形象,它已成為尋求洗錢、逃避國際製裁或以其他方式逃避金融審查之人的首選目的地。
對普通民眾來說,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財富分配不再公平。這個國家已經成為超級富豪的遊樂場,並經常被評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提供價格低廉、質量上乘的公共住房曾是新加坡的驕傲;而如今,許多民眾卻找不到負擔得起的公寓,或者麵臨來自外國人的就業競爭。公共交通故障、洪水泛濫和數據泄露等問題加劇了人們對政府能力下降的擔憂。
與此同時,政府近年來加倍推行專製,出台了壓製性強且過於寬泛的法律。這些法律被描述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或打擊虛假新聞的必要措施,但卻為政府提供了更多壓製異見的工具。如同我父親時代一樣,政府繼續利用警方調查、誹謗訴訟和其他法律手段來恐嚇政治對手、民間社會團體和其他批評人士。今年2月,選舉在即,法院裁定反對黨領袖普裏塔姆·辛格在議會調查中作偽證,但他本人否認。
由總理黃循財領導的政府不可能在此次選舉中倒台。人民行動黨在議會93個民選席位中占據83席,牢牢掌控著國家權力機構和媒體。新加坡的選舉並不自由公正。批評者指出,選區邊界在最後一刻更改是選區劃分不公的跡象。短短九天的競選期以及對言論自由的限製也使反對黨處於明顯的劣勢。
在2020年的選舉中,執政黨贏得了61%的普選票,這是曆年來執政黨表現最差的一次,而工人黨則獲得了10個席位,創下了反對黨的最高紀錄。這些結果清楚地表明,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渴望變革。從那以後,公眾潛在的擔憂愈演愈烈。
新加坡人民理應擁有一個開放、負責的政府,並在影響他們的政策上擁有更多發言權。真正的民主也將有助於新加坡更具韌性,抵禦世界分裂帶來的挑戰。就連我父親也預言,人民行動黨下台的那一天“必然會到來”
。
盡管新加坡的體製在我父親的領導下取得了成功,但顯然,隻有像他這樣的人掌權,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或許說得最精辟:“李資政為新加坡帶來的廉潔與高效,恐怕將隨他一起進入墳墓。”
不幸的是,這一預言已然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