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四個月呼籲提高農民基礎養老金問題,一共寫了十多篇文章,做了十期視頻,一個深切感受就是:有很多所有人都該知道的常識不為人所知。
所以盡可能簡略地寫了5條:這裏麵有最基礎的,比如多數省份農民一個月基礎養老金不到200元(很多人城裏人並不知道),也有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比如財政對於不同群體的補貼情況。
如果大多數人都知道了這些常識,我相信“要不要大幅度提高農民基礎養老金”,“哪有這個錢”等問題都不會再有爭議了。請大家幫忙轉發傳播。

01 收入情況
體製內平均退休金6000多元/月
企業職工平均退休金3000多元/月
城鄉居民(農民為主)養老金平均200多元/月月收入比為:30:15:1
02 財政補貼
2023年國家針對不同群體的財政補貼:
體製內0.22億人補貼8056億,人均3051元/月企業職工1.2億人補貼7620億,人均529元/月城鄉居民(農民)1.73億人補貼3681億,人均 177元/月
補貼比例為:17:3:1
03 增長情況
從2009年到2023年,體製內月退休金從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增長了4000元左右,每年增長285元左右企業職工月退休金從1000多元增加到3000多元,增長了2000元左右,每年增長140元左右城鄉居民(農民)月基礎養老金從55元增加到了223元,增長了168元,每年增長12元(超過一半省份低於150元,每年增長6元左右)
04 繳存比例
養老保險占工資比例為單位16%+個人8%, 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美國加拿大韓國的兩倍體製內另有職業年金,單位8%+個人4%, 加上基本養老保險24%,合計36%, 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均由納稅人承擔
05 替代率
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的比率:體製內替代率超過80%,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超過北歐高福利國家
企業職工替代率40%左右,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城鄉居民(農民)替代率10%左右(基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城鎮居民43%),不足以解決溫飽問題
主要資料來源:
1.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曆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2.財政部網站: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表
3.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網站:中國社會保險製度:改革實踐、路徑偏差與製度優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評估報告 資料整理:®彭遠文詳見微信公號“往事和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