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華爾街譽為“扭虧為盈大師”,又因“製造業外包”備受爭議;曾在亞洲工廠奔走,卻在近年對華強硬——戴維·珀杜的人生軌跡充滿轉折,如今作為特朗普政府新任駐華大使,他將這份複雜履曆帶到了中美關係的最前線。
“好壞參半”的商業人生
1949年出生在美國喬治亞州的戴維·珀杜,成長於一個教師家庭。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獲得工業工程碩士後,珀杜進入商界,足跡遍及亞洲、歐洲與美洲。
戴維·珀杜的商業履曆像硬幣的兩麵,正麵寫著“扭虧為盈專家”,背麵刻著“外包大亨”。
1998年,他接掌連年虧損的運動品牌“銳步”,砍廣告、搬產線、簽下 NFL 明星,三年止血翻紅;2003年,他臨危受命廉價零售巨頭“Dollar General”,優化物流體係,精簡庫存結構,四年門店破8000、估值翻番。被華爾街冠以“扭虧為盈專家”的稱號。
高光之下,陰影同樣醒目。2002年,珀杜試圖拯救深陷債務的紡織廠PillowTex,卻因資金鏈斷裂黯然離職,7600名工人一夜失業。更具爭議的,是他的外包哲學——“製造業就該留在最便宜的地方”。珀杜一次又一次把產線遷往中國和東南亞,被批評者稱為“把飯碗送去中國的人”。
《亞特蘭大憲法報》用“好壞參半”評價珀杜的商業生涯,這些印記一並寫進了他的政治與外交生涯。
“從外包工廠走進國會山”,成為特朗普的忠實同盟
2014年,65歲的珀杜決定轉換跑道,正式踏入政壇。他不談傳統政治口號,反而強調“政治素人”身份,要用企業家的思維“重組聯邦政府”。
他最終擊敗對手,成為喬治亞州的聯邦參議員。
珀杜的從政經曆延續了他在商界的風格——務實、直接、不妥協。隨著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他轉變角色,成為特朗普的堅定擁護者。特朗普政府時期的一係列爭議決定——如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退出《巴黎協定》、嚴格限製移民——珀杜都在參議院給予了支持。他也反對控槍、反對聯邦層麵的教育改革、反對同性婚姻權益,與特朗普的保守立場相契合。
2018年1月,特朗普因辱罵部分國家為“糞坑國家”引發外交風波,作為現場唯一的參議員,珀杜跳出辯護,堅稱特朗普“沒有用過那個詞”,批評相關報道是“嚴重的失實陳述”。
2020年美國的總統大選中,特朗普在佐治亞州意外失利,也讓同時競選連任參議員的珀杜陷入苦戰。盡管他在當年11月的投票中領先對手,但得票率未過半,不得不進入2021年1月的決選。結果,37歲的民主黨新人喬恩·奧索夫在決選中爆冷擊敗珀杜,終結了共和黨在該州長達數十年的參議員席位。
這場失利令珀杜難以服氣。在後續的發聲中,他延續特朗普的論調,聲稱自己2020年的參議員選舉勝利被民主黨人“偷走”。
或許是珀杜的“忠實”贏得了特朗普的信任,命運的轉機出現在2024年,特朗普卷土重來,二次入主白宮。隨即在一個月後,他宣布提名珀杜出任新一屆政府的駐華大使,各界嘩然。
有人稱珀杜為“沒有外交經驗的強硬派”,也有人揶揄他“比特朗普更特朗普”。但在社交媒體上,特朗普對珀杜表露出充分信任:“他了解貿易,了解亞洲,了解我。”
珀杜與亞洲的淵源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彼時,他常駐新加坡與香港,替美國品牌奔走於廣東沿海的製鞋、紡織工廠。進入千禧年,他執掌折扣零售巨頭 Dollar General,又在深圳設立采購中心,“把一美元商店連到珠三角”。
2014年首度參選參議員時,珀杜在競選廣告中慶祝了他的亞洲歲月。
可風向很快轉冷。2018年貿易戰打響時,珀杜還提醒白宮“關稅應更精準”,一年後卻在北京為特朗普的稅表站台;到2024年秋,他在專欄裏宣稱“中國正在與我們交戰”,號召美國切斷關鍵供應鏈。
當這位“對中國既熟悉又強硬”的人被點名出任駐華大使,參議院在質疑聲與期待聲中放行——對於中美關係而言,他的任命是變量,也是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