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漸台月 之 瀚海煙波 第十九章

(2023-11-04 20:43:07) 下一個

蒙貞和周崇文夫婦回到西安後繼續大二的學業,很快便迎來了暑假的到來。由於她第一學年的優異成績,學院裏組織蒙貞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進行暑期交換,她十分高興,便動員周崇文夫婦跟她一起去,二老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她回到醴泉把公司的事情簡單打理了一下,便帶著姥姥和姥爺從醴泉一路乘高鐵東進,經洛陽、南陽、武漢,再乘船前往成都,然後轉機前往新加坡。這也是她當年第一次跟隨父親範衡和霍去病到南陽和成都督辦冶鐵和兵器打造時走過的路線,這一路上她要去尋訪前世留下的記憶和痕跡。

 

三人一路高鐵東進南下,蒙貞看到往年一個月的旅程被濃縮到了四個小時,心下不由得感慨萬千。在媽媽的引導下,他們第一站抵達了洛陽,先後遊覽了龍門石窟、白馬寺、明堂、關林、老君山、天子駕六博物館,這些都是西漢以後才浮現於世的景點和文物,卻讓蒙貞感受到了周朝的瑰麗、東漢的雄渾和大唐的強盛。到了南陽後他們多停留了幾天,蒙貞細細在老城裏找尋當年父親家留下的遺跡,但是滄海桑田變幻,經過兩千年後已經蕩然無存了。周蕙蘅建議他們去了漢畫館,在館中陳列的各式畫像磚上,蒙貞又看到了她前世所經曆過的繁華和煙火,讓她幾度潸然淚下。

 

餘下來的幾天,他們先去了醫聖祠,知道了餃子是醫聖張仲景先生為了醫治普通百姓的凍瘡而發明的;去了張衡墓,知道了這位先生不僅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還是一位大詩人和政治家;去了武侯祠,不僅看到了諸葛孔明躬耕南陽、劉備三顧草廬的遺跡,還看到了嶽飛將軍手書的《前出師表》刻石原件。他們才知道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兩位大英雄也曾在不同的時間、相同的空間在這裏相遇。蒙貞在嶽飛書寫的出師表刻石前行三跪九叩之禮,以致敬爸爸的先祖。

 

告別南陽後,一行人沿漢江而下,抵達武漢。在這裏周崇文夫婦帶蒙貞登臨了“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黃鶴樓,看到了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萬千氣象;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感受了孫中山先生十次起義失敗後仍然不屈不撓、堅持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最後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感召湖北新軍起義推翻清朝的英雄氣概;還去了位於都府堤的毛主席故居。周崇文告訴蒙貞,曆史上著名的雄文《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在這裏寫就的,蒙貞深感震撼。她讀過這篇文章,知道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重要的論述,是農村包圍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論基礎。她又讓姥姥姥爺帶她去了長沙,參觀了馬王堆漢墓、湖南省博物館、賈誼故居,更重要的是去了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百舸爭流,體會主席當年俾睨天下的少年意氣。

 

告別長沙後,一行人坐船經洞庭湖和嶽陽西去重慶,登臨嶽陽樓看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講解員告訴他們範仲淹寫《嶽陽樓記》其實是在河南南陽鄧州的花洲書院寫就的,範仲淹單憑滕子京的書信便寫出了洞庭湖水天一色、煙波浩渺的壯麗圖景,大家都覺得難以置信。三人泛舟在洞庭湖上,蒙貞想起當年跟父親、霍去病、司馬遷和卓王孫同遊雲夢澤的情形,心下著實感慨萬千。當他們乘舟經宜昌三峽大壩上溯白帝城、過三峽時,蒙貞又想起當年霍去病舍命救下自己,司馬遷落水不知所蹤的情形,又忍不住落下許多眼淚。

 

遊船最後停在了重慶朝天門碼頭。蒙貞知道,就在這裏,她爸爸嶽謀忠的人生曾經改變--在文化大革命末期奶奶被害的那個夜晚,爸爸跑到這裏準備投江自盡,卻被一名在碼頭挑貨的棒棒救下。那位跟她爸爸沒有一絲血緣關係的人,用一根竹子做成的扁擔,在朝天門碼頭的台階上,一步步淌著汗水挑出了爸爸的前程。嶽謀忠曾告訴她,這位她應該叫爺爺的人,因為肺癌死於九十年代中期,他從公安大學畢業前的一個月。他專門從北京回重慶給這位養父料理後事,並把骨灰埋在了養父生前的家鄉:合川釣魚城。

 

蒙貞專門去了趟釣魚城,在城外的山坡上,照著爸爸的指點找到了她這位爺爺的墓,敬上了他生前最愛喝卻舍不得喝的瀘州老窖頭曲酒。蒙貞掃墓完畢,回看三江環流的釣魚城,她知道這座堅守不敗、抗擊蒙古大軍長達三十六年的英雄城市,深刻改變了世界曆史的進程。

 

從重慶往西北,一行人來到了成都。蒙貞是在成都卓王孫家裏住過一些時日的,還跟著父親在卓王孫的陪同下前往都江堰拜祭過蜀主李冰。這次前來,她看到了一座超級現代而又充滿了文化氣息的城市:流傳兩千年的美食、流淌兩千年的內外江、流行在這座城市裏的漢服倩影、流動不息的車輛在道路上匯聚成的一條條長龍......她也去了大熊貓繁育基地,看到了幾百隻國寶的萌態,這些大熊貓也讓她想起來被放歸祁連山的雪豹小白--她堅信在冰洞中保護自己的就是當年跟隨張騫和霍去病四處征戰的小白,可惜大家都不認為一隻雪豹可以冬眠兩千年之久,一致以為那隻雪豹是普通的祁連雪豹,所以未經與蒙貞見麵就被放歸了祁連山保護區。

 

蒙貞此行特意帶著姥姥姥爺去都江堰的李冰祠祭奠這位在後來兩千多年裏被巴蜀人民尊為主人的先賢,一行人站在都江堰的寶瓶口看岷江千裏奔騰而下,江水拍岸卷起千堆雪;看到蜀主祠內延續兩千多年的香火依然旺盛,甚至更勝前朝,蒙貞知道這個國家和民族一定會興盛下去,無論穿越多少個周期,經曆過多少苦難。

 

第二天一行人又去了成都武侯祠,參觀了這座舉世無雙的君臣合祀祠堂,對比南陽武侯祠,這裏的占地麵積並不大,但是遊人卻多出了好幾倍。在陳列室中看完劉備和諸葛亮交錯的一生,看完蜀漢被西晉所滅的曆史,蒙貞感慨萬千。回到賓館她迫不及待開始重讀《三國誌》的蜀誌,整夜未眠。周蕙蘅監測到了她血壓和心率的劇烈波動,提醒她去睡一會兒。

 

“可是媽媽,我還不困。史書上對諸葛亮和劉備的記載,跟《三國演義》裏麵的很不一樣。《三國演義》裏麵把諸葛亮寫的像神一樣,劉備卻有點娘娘腔,看了正史,反而覺得他們更接近真實的存在。”

 

“貞兒,正史裏麵,字少意深。你讀《諸葛亮傳》,讓你最為觸動的是什麽?”

 

“是諸葛先生在世的時候對後主劉禪說,他家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全家衣食足夠了,他自己在外領兵打仗,不會為自己謀私利,如果家裏內有餘帛,外有羸財,那就是辜負了劉禪。諸葛先生去世時清理家產,史官記載,就像他生前所說的一模一樣。”

 

“好孩子,你讀懂了。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若論才華,傑出人物燦若星河。唯獨諸葛先生以他的忠、公、廉、能感動了蜀漢舉國上下、感動了夥伴乃至敵人,還有後世曆朝曆代。諸葛先生和劉備一起,拿到的是三國當中最爛的劇本,卻用各自的人生一起譜寫出了感天動地的一段曆史。史官評價中國曆史上君臣一心、相得益彰的巔峰就是劉備和諸葛先生,他們兩個之所以能名垂千古,靠的是德行,而不隻是才能。”

 

“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媽媽,那你讀《先主傳》,最打動你的又是什麽呢?”

 

“是劉備在當陽率領十幾萬百姓逃脫曹操的追殺,身邊的人勸他放棄這些百姓,他卻說做事要以人為本,不忍放棄這些追隨他的人民。”

 

“嗯。隻有以人為本,才能像孟子說的仁者無敵。”

 

“是的孩子。在任何一個組織裏,不管是大到國家,還是小到班組,都要做到以人為本,才能仁者無敵。前一陣子你不是看了《跨過鴨綠江》嗎?還記得那支漢江阻擊戰的英雄部隊五十軍嗎?”

 

“曾澤生將軍率領,阻擊聯合國軍二十多天,全軍最後隻剩下四個營。”

 

“這是一支從國民黨投誠來的軍隊。之前跟解放軍作戰,屢戰屢敗,到了朝鮮戰場上對聯合國軍作戰,從未敗績。從原來的‘誰都打不過’脫胎換骨,成了‘誰都打不過’,你覺得原因是什麽?”

 

“誌願軍是仁義之師,所以仁者無敵吧?”

 

“非常讚。毛主席在《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說,紅軍戰士大多數是從軍閥雇傭軍隊來的,原來身上毛病不少,但是一加入紅軍就變了個人似的,因為紅軍是為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而打仗,大家加入紅軍後有了堅定的信念和方向,自然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

 

“嗯。可是我讀完三國誌,還是很心痛。劉備和諸葛亮那麽好的人,都功業未竟而英年早逝,最後也沒能複興漢室。”

 

“孩子,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民族為什麽叫漢族?我們的語言為什麽叫漢語?我們的文字為什麽叫漢字?”

 

“是因為漢朝很強大,後世為了紀念那個時代。”

 

“不僅如此。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漢朝從來沒有滅亡?那個時代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血脈和靈魂,並且傳承至今。是什麽寫就了這一個‘漢’字?是霍去病將軍‘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對天之誓;是陳湯斬郅支單於傳首長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不世之功;是定遠侯班超率三十六騎平西域五十餘國的赫赫之威;是詩聖杜甫在成都武侯祠寫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愴然之悲;是嶽飛將軍在南陽武侯祠雨夜揮毫潑墨手書《出師表》的壯懷之烈;是渤海侯高適‘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的淩雲之誌;是孫中山先生‘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歃血之盟;是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雷霆之音。”

 

“媽媽,我突然明白了,老子說‘死而不亡者壽’,其實是‘死而不忘者壽’,隻要我們還記得漢朝和後世的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英雄氣概和不屈精神,他們就會永遠活在我們心裏,還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好孩子!你說的對。在中華民族的神殿裏,祭祀的不是神,而是祖先和烈士,每年我們國家的公祭,是祭祀中華民族的先祖黃帝和反抗侵略壓迫的人民英雄們。現在你能陪在我們的身邊,不就是漢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嗎?漢朝永遠不會滅亡,這個朝代的精神和文化已經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力量,我們的民族一定會重回世界之巔。”

 

蒙貞滿眼淚光,她看著渾身散發著溫暖光芒的媽媽,用力點了點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