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難民之歌
作者: 菲利普·梅特裏斯
譯者:黎曆
仿莫哈邁德·紮塔裏
緩緩流動,烏德琴,撫慰那些低垂目光的心。
在被掠奪的哀歎中化作沙漏。
化作無人可見的泉井,
烏德琴啊,我們在你的琴缽中匯聚無盡的淚。
哦,鐵製的勺子,舀起這裏滲出的濃墨,
那流自異鄉人的血淚,
化作聲聲歎息,烏德琴啊,化作裂痛,
在千萬雙耳朵的黑暗中回響。
化作饋贈,慰藉饑餓的哀號,化作守靈之夜,
安撫貧乏、戰火、帳篷之苦,
以及那些蓄滿狂風,虛掩麵容
低吟孤獨,不被關注的衣袖。
烏德琴是一葉美麗卻滲漏的方舟,
滿載我們無法保留的傳說與陳腐,
載著無盡的幽魂,踏上沉眠前的旅途。
載著無盡的幽魂,沉睡在我們的夢境之下。
選自美國詩歌基金會,2025年4月1日《每日一詩》欄目。
菲利普·梅特裏斯的《難民之歌》是一首充滿悲憫與音樂性的詩歌,它借助烏德琴(oud,一種中東傳統樂器)這一意象,訴說難民的苦難與流亡之歌。
音樂性的隱喻與象征
詩中多次呼喚“烏德琴”,賦予它治愈與承載記憶的象征意義。烏德琴不僅是一種樂器,它成為一種情感的容器——“我們在你的琴碗中匯聚無盡的淚”(we gather in your bowl),承載著流亡者的痛苦與思念。而“沙漏”則暗示著時間的流逝,戰爭與流亡無情地帶走了一切,唯有音樂留存見證。
痛苦的可聽化
詩歌通過聲音意象讓難民的苦難“可聽見”:“歎息”(sighs)、“裂痛”(cloven aches)、“饑餓的哀號”(famished wails),甚至“袖子吃風”(sleeves eating wind),這些聲音不僅是難民的悲歌,也是世界遺忘他們的回音。詩人在這裏運用了擬人與通感(風與袖子、痛苦與音樂)來強化流亡者的無助。
“泄漏的方舟”與無法撫平的創傷
詩的最後一節以“方舟”象征避難所,但它卻是“滲漏的”(a lovely ark that leaks),這一反諷暗示著避難所並不安全,流亡者依然處於漂泊與不確定之中。而“幽魂”(ghosts)的意象進一步加深了詩歌的哀傷,那些死於流亡路上的亡魂不僅在生者的夢境之下,也潛伏在曆史之中,等待被傾聽、被銘記。
詩歌的節奏與回環
全詩以短句構成,帶有明顯的禱告與詠歎調的韻律。詩歌的意象與聲音不斷回環,從淚水到墨水,從痛苦到音樂,最後回歸“方舟”與“幽魂”,形成一種循環往複的哀歌。這不僅是對個體苦難的訴說,更是一種曆史性的歎息。
結語
《難民之歌》是一首充滿音樂性、象征性與曆史深度的詩歌。它不僅訴說難民的苦難,也在探討流亡、創傷與記憶如何被承載與傳遞。烏德琴的聲音穿透時間,成為失去家園者唯一的庇護所,而詩歌本身,也像一把烏德琴,讓無聲者的哀歌得以被聽見。
附上原詩
Song for Refugees
BY PHILIP METRES
After Mohamad Zatari
Ooze, oud. Ease hearts whose eyes sink low.
Be hourglass in the pillaged O—.
Be wells none see. Unstoppered tears,
O oud, we gather in your bowl.
O ladle of ores, scoop ink here
now seeping from the foreigner,
be sighs, O oud, and cloven aches
in the dark of millions of ears.
Be gift for famished wails and wakes
to lacks and flares and tented stakes,
the lonely outer sounds of sleeves
eating wind and drowning faces.
The oud’s a lovely ark that leaks
with tales and bromides we can’t keep,
and miles of ghosts before their sleep.
And miles of ghosts beneath our sleep.
Source: Poetry (May 2019)
Selected from Poem of the Day, American Poetry Foundation, April 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