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丘同誌轉正的批複
魯國泮宮人事處:
你處報來《關於孔丘同誌轉正的請示》已收悉,經有關部門認真核實孔丘同誌的有關資料,確認其根本不具備教師資格,決定不予轉正。請你處做好孔丘同誌思想教育工作,立即安排轉崗,根據其有學“禦”的經曆,建議安排去做司機工作。與之相同情況的李聃、孟柯、莊周、荀卿、墨翟、韓非、列禦寇、公孫龍、尹文、孫武、許行等九十九位同誌(即慣常所謂的“諸子百家”),均按孔丘同誌一樣處理,清出教師隊伍,並按其所能,另行安排工作;或從政,或從商,或從軍,或從工,或務農。以之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開創中華民族教育的新局麵。
附:孔丘同誌不宜轉正的原因如下:
1、不具備擔任教師的學曆。孔丘雖然屬於文化人,但為自學成才,沒有國家承認的正式學曆。雖然多次出國遊學,但從未獲得任何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
2、所有教師應具有的任職證書缺失。查孔丘沒有教師資格證書,沒有技術職稱證書,其他如計算機等級證書、繼續教育證書、外語考試成績合格證書、普法考試成績合格證書等108種證書全部缺失。
3、無專業。孔丘自稱習“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實際上其任教學科學段不明確。究其原因,乃其思想深處對教師這一崇高職業的內涵認識模糊,他曾宣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就憑能“溫故知新”這一點便可當老師,足見主觀認識上對教師的職業要求太低。
4、教學工作不負責。平時隨意上下課,不遵守作息時間。尤其重要的是孔丘同誌從無教案,無教學總結,無年終考核,無學
生反饋意見,無聽課記錄,無作業批改……(此處省九十九項)。且經常外出遊學,教學工作量達不到有關要求。
5、教學效果差。雖有弟子三千,但賢人隻有七十二人(這所謂的72賢人還是孔丘自己考核的結果而不是統考的成績),優生率僅為2.4%,遠遠低於教育部教學水平評估指標。
6、傳授知識缺乏科學性。孔丘在具體教學中,隨意性太大,;回答學生同一個問題,居然有完全不同的答案。例如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問題一樣,答案截然相反,令學生無所適從。
7、評價學生缺乏原則性。因為其教學內容缺乏統一性,所以對於許多知識點根本沒有“標準答案”,這就直接影響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價的科學性。例如,要回答什麽是“仁”,在孔丘同誌那裏,其具體答案有“愛人”、“養之,長之,假之,仁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克己複禮為仁”、“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十數個,實為誤人子弟。
8、無科研成果。查孔丘從未主持過任何級別的科研課題與教改課題,也從未在任何級別的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更遑論核心期刊、SCI收錄期刊;更沒有學術專著,唯一的一本《論語》,是他的學生們整理其平日閑談語料匯編而成,且無公開書號,完全屬於非法出版物。
9、思想素質不高,師德修養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向學生灌輸“學而優則仕”的錯誤思想;二是反對樊遲學稼,輕視勞動;三是收受學生禮物,公開宣稱“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嚐無誨也”。
孔丘之不符合擔任教師工作的原因尚不止於此,因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九為極數,《素問·三部九候論》雲:“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古人認為“九”是最高數,超過九,就要進一位,又回到了“一”。因此,自古至今,常以“九”示“多”。 如天有九重,極言其高;城有九門,極言其尊;時有三九,極言其寒。正如清代汪中《述學·釋三九》雲:“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上述所言孔丘不宜擔任教師原因之“九”者,亦為示“多”之意也。最後尤其要強調的是,孔丘及其他諸子九十九人的招生授徒,純屬個人辦學行為,從未經過教育主管部門批準,亦未曾在民政、工商、稅務、城管乃至民辦教育協會等七十二個有關部門備案,屬於非法辦學,請會同相關部門,迅速予以查處取締。以上各項內容,希望你們認真學習、正確領會而嚴格遵照執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