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說“員工離職”的問題,因為在今天社會生活中,員工離職比比皆是,關於這一普遍現象的個中原因,實在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
自改革開放之後,私人老板如雨後春筍,遍地皆是;有老板便有員工,按理說,老板員工雖然身份不同,但利害一也。因為同在一條船上,“同船合命”確定了老板員工生死攸關的利害統一性。船能平安到達,大家高興;船翻了,大家遭殃。盡管死的多是打工仔,老板財大氣粗不怕死不會死,但掉入水中至少也要弄濕身子。所以,照這個道理,老板員工應該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除了獲利的豐厚與微薄之外,老板與員工對公司發展與經濟效益的趨同性應該是相同的。
基於是,優秀的老板知道與員工共利,也就是說能讓員工最大限度地獲取公司利潤,從而使員工從內心感到公司事業的興衰決定著自己人生的起伏;這樣公司與員工的命運形成一個相對的統一體,極大地增強了勞資雙方的互相依附性。如是,企業才會有平穩的發展。
問題在於,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尚在繈褓之中,其生命極其脆弱,不成熟的混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製,產生了無以數計的“經濟人格”畸形的老板;他們過於自信,根本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發跡不全是個人的智慧與能力,而是幸運地搭上了時代發展的快車。於是,他把工作當成是給員工活命的機會,把工資當作是對員工純粹的恩賜;他從內心覺得,是自己養活了員工,員工必須時時感恩戴德,否則便是大逆不道,天理難容。
這樣的老板,其麾下根本沒有上下一心具有凝聚力的團隊,隻有上下離心一盤散沙般的員工隊伍,一盤散沙的隊伍,既沒有戰鬥力,又極不穩定。可以說,一個企業經常有員工離職,這個企業最終一定會衰落甚至消亡。
其實,從人性角度上去考量,絕大多數的人並不願意經常跳槽,盡管人們常說“樹挪死,人挪活”,但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人性多戀舊,在一個單位幹了幾年十幾年,不是萬不得已,一般不會選擇離開,因為這裏有熟悉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
員工要離職,無非是兩點,一是別處的誘惑太大,一是此處的留戀太少。盡管離開時各有各自的理由,但關鍵的原因隻有三個。
一是工資不合理,錢沒給到位,員工付出與薪酬回報差距太大。在經濟社會中,千萬不要離開現實談理想。古人雲:“倉廩實然後知禮義”;生活無處不需要付費,在起碼的衣食溫飽沒有解決之前,國家對人民可以談奉獻,因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但老板對員工大談奉獻卻不可以,因為老板與員工的利益是對等的。一般情況下,中國人不怕累不怕加班,但必須要有相應的經濟反饋;如果又累又沒錢,員工最終是會選擇離開的。
二是管理缺乏人性,心靈無處安放,沒有和諧的人文環境。任何人在一個企業工作,除了經濟上的必須不愁生計,至少要解決溫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幸福值就是精神上的愉悅。人格得到尊重是人類高層次的生命需求,更多的時候,受到尊重比獲得金錢更加重要,因為不願接受“嗟來之食”,人之共性也。故在一個企業,可以有批評,但絕不可有責難,更不可以有辱罵。今天員工的去職,幾乎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本屈辱史,這一點上,今天的老板遠遠不如昔日的主子。
三是有勁使不上,缺乏創造的機製,沒有拓展智慧的平台。任何員工尤其是學有專長的,進入某一企業,會有追求人生最高層次幸福的期望,即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這樣的員工對企業最大的追求是希望企業能給自己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自己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其實,這類員工往往是難得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隻是可惜,今天的老板,大多生性固執,盲目自信,既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更不會給員工發展的機會。當然,這樣的員工會本著“改變所能改變的,適應所不能改變的”宗旨去平靜對待,但當什麽時候在任何地方都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就絕不會去無條件地長久“適應”,會毅然選擇離開。最欣賞柴靜這句話:“一個再優秀的大廚,突然讓你去端菜了,離職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知道今天的老板們讀過這句話沒有。
員工去職,當然還可以說出很多理由,但最根本的就是這三點,簡言之,人在企業,不能沒錢,沒錢則無法生活;不能傷心,傷心就容易寒心;不能失望,失望使人生看不到希望。凡此三者,歸根到底就是做得不愉快。於是,對企業再有依戀和不舍,有條件的都會選擇離開。沒有條件的就選擇了“苟且”,“混”日子成了常態;如是,則整個企業,雖然到處都有忙碌著的人,可沒有了生氣,沒有了活力。
誠然,員工離職,也有員工自身的原因,但大多數的時候,應該是老板的原因。一般來說,因為老板的原因導致離職的員工,大多數臨走時,都會找一些所謂的理由,不會去發泄心中的不滿,更不會去責備老板。可是,許多老板卻不知道這是對方給自己留麵子,更不知道員工是對你已完全失望。稍有智慧的老板,完全要明白,不是有人就是團隊,心在一起,才叫團隊。就會善於反省自己,“知來者之可追”。如果隻是熱衷於自我陶醉,沉迷而不能自拔,這個企業是絕對沒有希望的;要知道,自戀、自負的結果往往是悲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