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提出相人大則:“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於才謂之君子,才勝於德謂之小人。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為善者,善無不至;挾才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比如乳狗搏人,人得而製之。小人智足以為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矣,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這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致於顛覆者多矣。凡用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而《人物誌》的作者劉邵則從性格得失來談用人之道,他認為:人之性格,“厲直剛毅,才在矯正,失在激訐;柔順安恕,每在寬容,失在少決;雄悍傑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謹,失地多疑。”
以上各家之說,說法有異,但原理一也。都是從一個人的立身行事觀其德才高下,這應該說是較為科學的法則,任何人,無論他再怎麽善於偽裝,欺騙的伎倆久了自會暴露。《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可謂千古第一奸與詐,可日子長了,楊修便看得清清楚楚,當然最終也因而導致殺身之禍。我想,偌大曹營,絕對不隻楊修看得清楚,隻不過是因為遠禍保身而不說罷了。所以,一個人平時處事待人,無不會顯現出他的內心世界,隻要察其言而觀其行,判斷一個人才智高下、品德優劣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但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手握權柄者往往不會這樣去做,因為上述種種識人之法,要保證其準確性,就必須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考察人者要出以公心,不能摻雜一點私情雜念,要亦如諸葛亮《出師表》所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秉乎公心,一視同仁,真正是為民立命,為國選才,這樣,上述識人之法才有可能達到目的。如果象韓愈《朋黨論》所說的:“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小人所好者祿位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如此小人當道,朋比為奸,相人識人,無不小人。還有一種,居上位者,並非奸佞,但本為魯鈍,不辨賢愚,如司馬衷問蛙之流,亦不可識人。所以,我一直認為,考察幹部政績種種,其實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他的識人與用人!用人當則業成民安國自強,用人不當則事敗民苦天下亂;任一人看似小事,實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事情,惜乎為許多當政者不悟,或知而故作不悟,何故?逞一己之私也。因為考察幹部並非難事,別說今天國民素質大大提高,使得“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隻要真正相信群眾的火眼金睛,妖怪是無所遁逃的。就是有如古代,重“六戚四隱”之察,識人也不會錯到那裏去。所謂“六戚四隱”,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四隱指朋友、老相識或同事、鄉親和鄰居。是說鑒定一個人的品質,也要聽取他六類親戚和四種接近他的人的評價。因為這是對他最為熟悉的人,如果是站在公正立場上,他們的看法一定是客觀和全麵的。想那趙王就是不聽趙奢的極力反對,任命其子趙括為將,最終導致長平慘敗。所以說,識人並不難,關鍵問題多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昔日曾任職某高校,嚐見有奴才某,專逐主歡,逢迎左右,卑賤猥瑣,眾人不齒,唯主子喜之愛之恨不得以之作為龍陽君。斯時校有副職某,與眾人一樣鄙視奴才,可二年之後,正職因故而離任,此副職升為主子矣。眾以為奴才終成南郭,當吹竽無術矣。然不出數日(此處實錄,決無誇飾,確實在數日內奴才某即將新主子完全擺平),舊奴才翻作新奴才,不僅忠於新主子,而且斷然倒戈極力討伐舊主子,新主子更是喜之愛之恨不得亦作斷袖之舉。對於奴才之人品德性,新主子識之清楚,何又如此,私欲所致也。任你是人才怎樣廢寢忘食去做好工作,遠不及這奴才搔搔癢擦擦背令人骨酥體舒心花怒放。況且那些人才,時不時還要犯上提意見捋虎須,叫領導怎麽能愛你。所以,無論誰做主子,奴才都會被重用提拔,決無下課之虞。
曾奉勸一些領導,作為領導,身邊有奴才,是很正常的事兒,沒有搔癢的,這領導當的不舒服,百姓也可體諒;但問題是應該把握個度,一是奴才不宜太多,有一、二個侍候侍候就行了;二是身邊同時還要些人才,讓他們去幹點正事,盡管真正利國惠民的業績對你的升遷沒有多大作用,但為官一方,在百姓中多少留點政聲也無不可。你可以重用奴才,但也別忘了利用利用人才。這位領導當時聽了,頷首不已,但時間一長,我這番進言最終還是讓他拋到了爪窪國,無他,因為有了奴才侍候太容易令人忘乎所以也。不過,這位領導因為自己全為奴才所包圍,最後還是栽在奴才的陰謀中。
說起來領導都是聰明人,不是人傑,焉能為人上之人;可是在識人上,有些領導硬是昏愚很很,明知他昨天在舊主子麵前極力毀損你,當今天你做新主子時他又可對你投懷送抱、對昨天的主子投井下石極力毀損。就算你做了主子急需奴才,難道不可重新招納?要知道他可以如此對待前主子,就一定會在你下台以後如法泡製讓你氣死也沒商量!“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不要看他對你怎麽樣,而要看他對別人怎麽樣。”敝人這一“名言”絕對是真理,隻是這最淺顯的道理,我們最聰明的領導卻不懂,真是悲哉哀也。至少領導們應清楚,奴才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對著你,而是衝著那個“長”,有朝一日你不“長”了,在奴才心中,你也許連狗屎都不如。領導你相信不,估計在位上誰都是不會相信我這話的;等到下了台,他才明白,隻可惜,晚了!這真是做領導的悲哀。先聖雲:“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確然。
有一次坐公交車,我上車時身邊還有二個座位,要知道,上公交我一般不占座,因為一見老、病必須讓,免得麻煩。這時,一位大爺拄著拐杖上了車,我連忙招呼老人坐下,可正當老人要坐下時,一位時髦青年把老人推了個趔趄,如果不是我擋著,老人絕對摔倒了。這青年一屁股坐下,又用傘占了另一空位,招呼跟在後麵的女孩坐,我想這大概是他女朋友。說真的,當時我心裏特氣憤,你為女友搶個座,我能理解,但你自己可以站,留個座給老人不行嗎?假如我是這女孩子,決不會嫁此等男人,一件小事,已足見其品德低下。可一看那女孩,則根本不是我一樣的想法,她坐在那裏,滿臉的得意與幸福,我還能說什麽呢。
其實,這也是識人之誤,嫁這樣的男人,我不相信她會真幸福。同樣,當政者不識人,有時也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信你看著,隻要中央真正推行用人問責製,就一定是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