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麵逢迎,世情如鬼

(2023-07-27 07:16:58) 下一個

       刀郎複出,發行最新專輯《山歌寥哉》,其中《羅刹海市》以蒲鬆齡的同名小說為創作靈感,用犀利的歌詞諷刺了當下社會的醜惡現象,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這些天,滿視頻的都是“羅刹國向東兩萬六千裏”的擊節長歌,遒勁蒼涼。由於歌詞隱喻幽默,曲調複古婉轉,引得對《羅刹海市》的紛紛解讀,甚至還有各種形式的改編,這是一種罕見的文化現象。
我不懂音樂,但稍懂文學,所以想從文學的角度說一點感受。
       《羅刹海市》是清人蒲鬆齡的《聊齋誌異》中一篇小說,蒲氏終其一生,九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是名落孫山,滿腔憤懣,付之筆墨,寫成了“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的《聊齋誌異》。全書以花妖狐魅的鬼異題材,曲折地揭露社會黑暗,抒發自己內心的孤憤,揭露批判社會賢愚不分的種種弊端。
      《羅刹海市》這篇小說寫美少年馬驥出海經商,遇風浪漂泊到了一個海島上,這就是羅刹國,在這個國度裏,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美醜顛倒,越醜越美,能任高官,掌朝政;而真正的美卻被看成妖魔鬼怪。顯然,作者寫羅刹國的“以醜為美”,實際上就是在諷刺現實的世界,人們把阿諛奉承世故圓滑當做成功的捷徑,把馬驥這樣才華橫溢的正直之士打成惡魔。
       刀郎的新歌《羅刹海市》即取材於是,揣度歌的主題,應該也就是小說結尾的異史氏曰:“花麵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轍。小慚小好,大慚大好。若公然帶須眉以遊都市,其不駭而走者蓋幾希矣。彼陵陽癡子,將抱連城玉向何處哭也?嗚呼!顯榮富貴,當於蜃樓海市中求之耳!”在黑白顛倒的世界中,世人偽裝出一副假麵目,迎合世俗所好;普天下嗜痂成僻,真正才德之士,不被賞識,如此的世態實在與鬼域無異。所以,歌曲應該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批判了當下社會中存在的普遍浮躁和功利主義現象,提醒人們應該更加重視真才實學和能力,而不是虛飾的外表。
       其實,小說還寫了馬驥後來又去了龍的國度,一切與之相反,龍的國度一切都是美好的。不僅環境優美,光明澄沏;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政治清明,重用賢士,看重文才,君仁臣忠,夫義妻貞。這毫無疑問是作者理想的寄托。刀郎的歌沒有涉及到小說後麵內容,顯然是隻想通過一個美醜顛倒的羅刹國,來傳達諷刺社會的意旨。
        刀郎借小說《羅刹海市》,用流行歌曲的形式重新演繹,對不良的社會現象進行嘲諷,先不說其思想的深度,單就這種“歌曲雜文”的形式,是非常新穎而且又是非常成功的。作為文學體裁的雜文,是一種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現實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活潑、鋒利、雋永、富有戰鬥性為其特點。用流行歌曲來揭露批判現實醜惡現象,在相聲中偶爾能見,但那隻是片言隻語,談不上有完整的意象。刀郎的《羅刹海市》,選取的角度非常巧妙,揭示的內容很有深度;從文學創作形式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大膽的嚐試和創新。可以說,成功地用流行歌曲來寫雜文,來演繹古代小說名著,在文學史和音樂上,刀郎將會是不朽的。要知道,用流行歌曲來寫演繹社會生活,其傳播之快,受眾之夥,民眾之喜聞樂見,是其他任何文學樣式不可相比的。蒲鬆齡一篇《羅刹海市》,有幾人讀過?刀郎譜之成歌,人盡知矣。可以斷定,這種嶄新的歌曲雜文的形式必將煥發無限生機,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歌曲尤是流行歌曲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
       既是雜文,《羅刹海市》當然有針對性,至於針對誰,這就見仁智見智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未必就是如廣大聽眾所解讀的,是針對某某四位主流歌星的,甚至還將每一句歌詞都作出對應者誰,所雲者何的解釋,這樣的解讀未免有些膠柱鼓瑟了。要知道,真正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既針對誰又不針對誰的,是誰也說不準什麽是什麽的。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你能說具體是針對誰?阿Q是我不是我,是他不是他,但我你他卻無一不有阿Q的影子,這就是不朽的藝術。一個作品,能對號入座的人越多,說明作品的美學價值越大。刀郎十年磨一劍,就僅僅是為了嘲諷幾個曾經的邂逅?個人總覺得未必如此。《羅刹海市》一出,欣賞者眾,翻唱者夥,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共鳴,這就充分說明作品是成功的。舉目四周,“畫堂登豬狗,鞋拔作如意”,正是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回想曆史,“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隨意可以列出一大把。一丘河裏王八多,苟苟營內潑皮眾,時不時定能遇上叉杆兒,不經意間,又看到“半扇門楣上裱真情”。請問,這是在譏諷誰?說句惹眾怒的話,似乎誰都可以對號入座,嘲諷的對象何曾不是自己?不說別的,“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這不是在調侃嘲諷我自己嗎?吾生也愚,懦如雞,笨若驢,卻少有自知之明,時不時總還以為是馬戶,是又鳥;其實啥都不是,生來就黑的煤蛋兒,“不管你咋樣洗呀那也是個髒東西”。明乎此,我們就讀懂聽懂了《羅刹海市》“花麵逢迎,世情如鬼”的深刻內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