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學陌路問知己

(2023-07-21 05:28:41) 下一個

   寫這樣一個題目,實是緣於無數次的同學聚會。

世人中間,可能我是參加同學聚會較多的一個,因為曾在母校工作過二十年,也更由於上大學念書時有“老大哥”的資曆,所以,上下幾屆同學聚會多與我聯係。其二是當了幾十年的老師,學生眾多,承蒙諸生厚愛,一有聚會多會捎上我,盡管近年幾次公開宣布已提前進入老年癡呆,拒絕參加年輕人的聚會,可他們誠邀如故,有時立場不堅定,便半推半就又去了。

同學聚會多了,發現有著共同的現象,從而思之、究之,終於有所感也。

盡管有民諺雲,方今社會上最鐵的關係是“一起渡過江,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一起同過窗”等等,似乎把同學關係劃為最鐵的一類,其實並非如此!

當然,上所言者,也是事實,隻是並非凡是一起同過窗者,必成鐵哥,現實社會中,多少戰友、同學反目成仇,何也,道不同也。所以要成“鐵的關係”,同學、戰友根本不是條件,根本條件是一定要有“道”的相同,當然這道有正道,有邪道,但無論黑道白道,隻要道同,則“同窗”者,關係會更加密切罷了。

同學數年,自然會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但其中總有與己性格不相合者,這樣的同學在後來的人生旅程中,恐怕不會留下太多的回憶。就是那些在學校成為知己的同學,走上社會之後,也許會有較長時間甚至終生的牽掛,但達此境界,必然要二個條件,一是二人的人生道路大致相似,世俗的地位大致相等;其二就是即便雙方兩者不相等著,其中所謂之“達”者一定要有管鮑之風、車笠之情,否則,昔日同學亦形同陌路矣。

也就是說,同學之間的社會地位各有差異,即便同學聚會,也隻是昔日那份舊情在發酵而已,後來的人生不同則道不同,道不同就不會有太多的共同語言,沒有了共同語言這個基礎,自然而然不可能在舊情上滋生新情。所以,任何同學聚會都不可齊聚一堂,雖然未到者各說著是因故不能參加,實際上是心裏不願來罷了。有的幹脆人間蒸發,誰也不知他的去處,這樣的同學絕對是人生不順,生出意外,根本不願同學知道他。好不容易來了個百分之五、六十,久別重逢,自然有許多激動、驚訝、感喟、寒暄,但緊接著,便是發起者開始表演,因為發起者往往是本班的成功人士,或官或商,因而以權以錢來組織這次聚會。自己的付出,當然也要圖點回報,那便是要唱唱主角,盡量在老同學麵前抖露一二。即使有時語言極為謙虛,但一聽就是裝的。其內心世界就是向諸位昭告:在下活得還算滋潤。緊接著,張三說,李四鬧,但這都是屬於“成功”一類。自認為生活無甚精彩或不如意者,一般不會急切摻和,隻有幾個心地仍然單純的除外。他們靜靜的坐著,注意,同學聚會,雖然不會按今天的現實社會會議學精確安排座次,但這現代會議座次學的理論深入人心,大家會根據自己所處地位準確找到合適的座位。他們坐在那裏,或客套地恭維幾句,或應酬地搭訕幾句,更多的是與左右的同學小聲說著話,嗑著瓜子,因為同坐一塊,自然地位相當,就有了許多“同病相憐”的共同語言。總之,同學聚會從頭至尾,多是所謂成功人士在唱主角,而且,畢業時間越長,這種情況更典型。所以,越到後來,有的配角就不會來了。

也不是說同學聚會交流有困難,問題是言語交流要有生活的基礎,否則就缺少共同語言,俗話說“三個先生講讀書,三個屠夫講殺豬”,蓋此之謂也。畢業以後不同的生活道路,使同學之間缺乏共同的話題,為政者、經商者,相互討論的是厚黑學、生意經,口中所念叨的就三個字:權、錢、色,這自然與小學老師、普通職員似乎很難找到共同的話題。當然,誠如時下所謂“講痞話大家高興”,但社會角色不同,財富身份有異,說葷段子的檔次截然會不同,在官場、商場廝混的日子久了,則黃段子的水平很高,直令未經風雨、少見世麵的“鄉裏”同學自愧不如,隻有洗耳恭聽的份兒,時不時應景式的打上幾句哈哈。

還有,同學聚會上的稱呼,也饒有意思。一般來說,畢業後八十年時間段的聚會上,彼此直呼其名,且多用舊時綽號;可是十餘年後,稱呼就有了變異,同處官場的,一般不直呼其名,而且某長某主任,還必高出現職級別而呼之,如在某局,那怕是一科長或副科長,也一律稱之為某局。如在商場,絕對開口便是某老板,而且身為老板們與身為官者的同學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他會稱任何同學為老板,因為這樣一叫,更凸顯出自己才是真老板。隻有那些二楞子,或者有點阮籍遺風的人,才會依然故我地直呼某某其名;當然,對方也會答應著,但心裏總還是有些不受用。

有些同學,既未入仕,又不經商,走了學術研究的路子,其中做出丁點兒成就的,也就隻有點所謂學術成果在同學麵前炫耀了但在今天現世生活中,學術根本不是個東西,沒有多少含金量,尤其是某長、某老板們更看不起的小玩意兒。除非你寫小說詩歌,甚至如莫言得諾獎,那則另當別論了。不過,真正做學問的大多平民化,不象半桶子水的冒牌學者皍頭戴麵,他們與同學的關係一直會停留在大學畢業時那個情感點上。

其實,仔細推究,上述同學聚會種種,很是正常,道不同不相與謀,到什麽山唱什麽歌,幾十年人生變遷,社會生活的大浪淘沙,魯迅與閏土還會有多少共同的語言?即便迅哥兒真的不世故,但閏土早就在二人中間劃出了一道鴻溝;所以,我們也無須去責難同學聚會的萬千風情。

要讓同學永遠是同學,需要的是個人的品德與修養。

同學聚會,也有不少感人的溫馨。

六年前一個夏日,我因事回了故鄉,正遇上昔日學生謝君自深圳回,於是,謝君同學十數人齊聚一堂,算是小會。按當日所到的同學,謝君應屬於成功者,而其中有二女生,是沒有正式單位的打工族,她們之所以來了,是來看望我這老師的。與我聊了一會,便欲告辭,但謝君執意懇留一同吃飯,感謝君之誠意,她倆留了下來。在接下來整個過程中,謝君一起陪著這二位女同學,熱情地交談著,主動留下電話,並再誠邀她倆去深圳做客。

可以斷定,這兩位女同學沒有打過電話給謝君,更沒有去過深圳,但是,老同學謝君的人格溫馨,一定會讓她們永遠感動,也讓我永遠感動。

願天下同學一如謝君,隻是,恐難如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ao1dao 回複 悄悄話 大家都忙,如果沒有參加,是很多人會掂量一下值得不,特別是生活軌跡完全不一樣,除了回憶以前的事情,沒有多少共同話題,
stop-loss 回複 悄悄話 不參加同學聚會就是混的不順?太絕對了吧,往往是很成功的不屑於參加這種顯擺的聚會
宏揚道德 回複 悄悄話 同窗幾載,猶如乘坐一輛列車,大家一起共同度過一段旅途,然後到站,各自奔赴下一段旅程, 天各一方。以後各自的生活漸行漸遠,除非有緣,有的甚至永遠不會再有交集。
elfie 回複 悄悄話 I don't have contact with any of my classmates from any school I have attended. It's impossible to imagine something like a high school reunion because there was never any intention of keeping in touch with each other. We started and finished as strangers. After classmates went through the final exams, the period of being acquaintances was literally over. I remember riding my bike home from the test site and said farewell to one of the girls in my class. The test site was located at a high school close to the Forbidden city's east gate and we had to pass the main street of the city with the famous monuments and the mausoleum where the great leader is on perpetual display. We were silent and thoughtful, no one wanted to talk about the future ahead of us. The summer of 1992 was in full swing and our fate was written down and our high school days left behind. That was my last day of high school. I don't think that girl would ever remember me from then on. My best friend was another girl, whom I haven't seen since 2005. Our high school was so unremarkable, so few kids would end up going to college. How they fare in life was a mystery to m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