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為喜歡,所以痛苦

(2023-07-17 13:03:04) 下一個

人生有太多的痛苦,遑論富貴貧賤、老幼媸妍,所以,先知先覺、大慈大悲的菩薩告訴我們:“人生即苦”。

人生之所以有太多的痛苦,就是因為人生有太多的喜歡。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何為利、何為害幾乎都是個統一的標準,也就是說,一件物事,要麽大家都喜歡,要麽大家都討厭,隻是在一些細節才會有些個體的差異。譬之“食色,性也”,人皆愛之一也,隻是對味的鹹淡辛辣有異而已,隻是對色的環肥燕瘦有偏愛而已。你抽煙,我喝酒,他嚼梹榔,表麵看去是差異,但這些差異全都統一於“好吃”的範疇,都有“嗜煙(酒、梹榔)如命的共同性。再比如錢,這阿堵物有誰不愛?隻是愛的程度有差別;正因為大家都愛,都拚力追求,所以,世上最難做的事情便是賺錢了,當然,世上最痛苦的事情也是賺錢了。

因為喜歡的事情大家都喜歡,所以社會比比者都是“僧多粥少”,缺少的是“粥”,痛苦的是“僧”,如是而已。亦如人在路上走,四處可見廢紙雜物,卻少見有銀鈔與珠玉,原因很簡單,就是垃圾為人人之所惡,誰也不會待見,珠玉為人人之所愛,“見錢眼開”,有便撿入囊中。故人在路上走,撿幾十張廢紙易,但要撿到百元大鈔難矣。

放眼塵世,似乎沒有不痛苦的人,如果以曆史眼光去審視,則物欲太甚的時代,人間痛苦必然多一些深一些。比如明代尤其是明中葉之後,因為自上至下物欲橫流,自富及貧奢靡放縱,從而導致社會道德普遍淪喪,因為人們過於喜歡“喜歡”的東西,盡力攫取,不顧倫理,羞恥之心全喪,敬畏之心了無,傳統道德蕩然無存,什麽傷天害理的事都會有人去做,《金瓶梅》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今天,社會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隨著物質的不斷豐足,人們的幸福指數反而日益趨下,誰都有一肚子痛苦和牢騷,甚至有“弱勢群體全民化”的說法。沒有碼頭的想碼頭,有了碼頭又喜歡上了更大的碼頭;爛仔喜歡馬仔,馬仔喜歡老大,真要做了老大,外麵有的是更耀眼的山頭,讓你喜歡得神魂顛倒。沒有工作的想工作,有了工作的想辭職,至於辭職再去哪裏,心頭一片迷茫也。許多年輕人,大學畢業找工作,總覺得沒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單位,或待遇低,或事情累,或離住處較遠,或中午沒有工作餐,等等等等,幾乎這人世間無一令人滿意。即便有了一個去處,剛開始可能還有點興趣,但多待幾天,越待越不喜歡,最終隻得一走了之。出得門來,數聲長歎,茫茫人海,竟無一個賞識我的伯樂,偌大天地,竟然找不到一個適合自已表演的舞台,悠悠蒼天,吾何如哉。

其實,眾生皆苦,隻因為眾生有太多的喜歡,喜歡安逸,安逸了要更安逸,又喜歡富貴,富貴了又喜歡更大的富貴。這喜歡了無盡頭,不痛苦終生才怪。所以,古聖先賢有“知足常樂”之教,有“急流勇退”之戒,可芸芸眾生,有幾人能夠聽得進去。而且,越是灸手可熱之時,越會躊躇滿誌,殊不知月之滿者,虧之始也,盛之極者,衰之兆也。

如果仔細清理,就會發現,世上美好的事物很難同時存在於某一時間和空間,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而得也。想要工作輕鬆沒有壓力,又想要豐厚薪酬待遇好;想要高官厚祿光宗耀祖,又想要不擔責任一身輕鬆;想要丈夫帥氣而多才,又想他安分守己長廝守。要知道,鮮花的根下要糞土,美女的身上多毛病,上天不曾虧損誰,有益必有損,有失必有得;生活永遠是平衡的,有虧必有盈,久晴必久雨。人生於世,要麽為賺錢而辛苦,要麽為省錢而發愁,要麽位高可以呼風喚雨,但小心翼翼日夕走鋼絲;要麽位卑身微卻盡可放浪形骸自由自在,但要做什麽都難。可見這眾生皆苦,誰想躲都躲不了。

人生必須要有喜歡,可以說喜歡是人生目的,沒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活將失去全部的意義。隻是,喜歡“喜歡”,必須注意二點,一是人生不要喜歡太多,萬勿不可貪婪,一定要有所舍棄,這樣便會少了許多痛苦。其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無論你的喜歡怎樣微小,也一定會有痛苦!世界上根本沒有不伴隨痛苦的“喜歡”。總之,為了生存,或者為了更好地生存,我們必須痛苦地生活,但完全可以理性地對待痛苦不以苦之為苦而以苦之為樂高興而幸福地生活。

舍是情願的,丟是不情願的,舍了你一定會得到回報,得了也別高興,得了之後就是失。所以人生的上聯叫“舍得”,下聯叫“得失”,橫批叫“自在”。如果你這樣體味人生,你就不覺得有什麽過不去的事,你隻要認真地按照事物的規律做事,坦坦蕩蕩做人,瀟瀟灑灑做事,你的心態就特別好。

佛家認為,塵世間眾生所有的苦難,是因為我們擁有色身而已;色身是什麽?佛教認為,色身即我們的身體,是由父精母血及風火水土四大所構成。人之愛恨貪癡,皆由心起。心動則身痛,心不動則不痛。所以能夠傷害我們的,總是我們所在意的外物,倘不貪戀於外物,你就會怡然自樂,焉有痛苦,人們常說“無欲則剛”,確也。六祖慧能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倘若沒有我們無盡的愛欲與貪戀,人生就一定沒有那麽多的痛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章水緣 回複 悄悄話 人的本性是不可能變的,不論在什麽地方,在什麽時代,社會是民主還是獨裁,信教還是不信教,總有非常好的人,非常壞的人,和各式各樣不太好和不太壞的人。永遠是這樣。但一個較好的社會能把人性中較好的一麵帶出來,反之,一個罪惡的社會能把人性中黑暗的一麵暴露出來。中國文革中惡人就大大增加。Trump就把美國的種族矛盾激化。等等。
elfie 回複 悄悄話 I don't have ambitions and have very little desire to make a lot of money, to go on vacations, etc... but I do love my kids. They're my next to kin, and we're very close. I guess it's just karma. The only thing that makes my life feel worthwhile to live is my children.
elfie 回複 悄悄話 The only thing that makes me frustrated is when my kids don't do their homework and don't do anything but watch anime/play games all day. I think it's my duty as a mother to work with them till they're all grown up. Even though sometimes it's very hard to do, I can't give up, thinking if I give up on my son what's gonna happen with him. Will he be able to find a job when he grows up by doing nothing that can get him ahead at school? Boy, he's lazy. But I get him going anyway. Should I give up on my children, based on your Buddhism theor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