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影視藝人剩男剩女說起

(2023-06-22 17:50:12) 下一個

拿影視藝人來說事,首先得聲明,打死我也不是“追星族”,當然,我也追星,但決不追影視明星。我所追者,如鄧稼先、如林稚巧如沈從文如袁隆平等這些造福人類功在子孫的民族精英。

今日忽然說起影視藝人們,是因為平日裏有人嘮叨某演員、某歌星、某主持人四十老幾了,猶未找對象結婚。也就是說,在我國當前的藝人中間,還有一批剩男與剩女,所以就引起了我一些嘮叨。

首先,得說明一下,這裏我稱為藝人,沒有如時俗般稱之曰影視明星,實在是出於說話誠實的本能,什麽星啊、明啊,其實就是一文藝工作者。自古及今數千年,能成“星”者寥寥無幾。唱一兩首歌怎能叫歌星,演個幾出戲,絕對非影星。要說影視界夠星夠明,梅蘭芳、趙丹諸前輩庶可謂之,不是他們的超群演技,重要的是他們的文化內涵;倘腹中草莽,演一萬出戲,也隻能算藝人謂星,更何況於明星?

如果要說今天能謂之曰“星”的藝人,絕對也有,如劉德華,宋祖英,如劉歡、陳道明,德藝雙馨,令人佩服比如劉歡與陳道明除了唱的功夫、演的功夫了得之外,有幾個常人難比企及的特點。一是有文化,且不是如於某裝腔作勢外強中幹的炒作文化,且不是餘某沒有人格文品的欺騙文化,而是紮紮實實的真才實學的文化;二是有人品,不矯揉造作,不欺世盜名,不賣弄風騷,不阿諛權貴;三是有良知,不做缺德事,不說昧心事,低調做人,誠實處事;四是有道德,對家人負責,對家庭負責,不找小三,不鬧離婚,“低眉眼”於賢妻,“竭誠服務”於兒女。我始終認為,能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就有可能做好社會中任何一個角色如果就連一個家庭都不能付出愛的人,絕對不可能對社會有什麽奉獻,即使你們說有,那也是虛偽、做作、自私與狡詐。

藝人成為剩男剩女,無論眾說紛紜,原因不一,但我固執認為,責任在自己。為什麽,今天是新時代、新社會,不同古代的社會價值觀那時候,藝人屬於“伎”“妓”的範疇,社會地位極其低下,要想找對象,大多就“門當戶對”,男伎找個女妓,再生下一群小妓,想要從良,比登天還難。可如今社會發展,唱歌演戲成了除當總統之外的最佳職業,不少人追星追得死去活來,追星追得家破人亡。哪怕是隻在縣裏的舞台上唱過幾首跑調的歌,下台來便有追星的人求簽名求合影。所以,如今的藝人們想找個對象成個家,為易事耳。隻要你公開宣布要想找對象,絕對有一字長蛇待在那兒靜候挑選。

可偏偏就有一些藝人成了剩男剩女,中原因,其實隻有一條:自視甚高而已。

世上,什麽毛病都有弊端,但是害人害己的當數自視太高,自以為是世界第一、國士無雙,身為下位,心天高。對於婚姻,隻覺得天底下能配上自己的,人間還沒有,什麽條件,絕對十全十美!信不信,哪怕是找了美男子、銀行家,也會覺得不如意因為男人一天到晚要謀生不可能天天陪著自己去舞廳、去卡拉OK、去吃烤羊肉串,一天到晚讓你嗲著哄著回答著“我和你媽媽掉到河中,你先救誰”這些無聊的問題。事實上,世界上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與人,要是有十全十美的一個人,會找你嗎?你配嗎?信不信我這樣一個醜陋平庸的家夥,哪怕找個村婦,也絕不會去找一些所謂的藝人,因為我容忍不了對方的無知,淺薄、自戀自大。

但問題是,今天某些所謂的星星的無知淺薄、自戀自大,又是怎樣煉成的,究其原因,根子恐怕還是在社會。曾讀過一篇文章,作者的一位美國朋友問:為什麽趙本山可以買得起私人飛機,而錢學森、竺可楨和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卻買不起?這問題

作者一時語塞,無言以對。這位美國朋友說:原來在中國科學不值錢,哲學不值錢,文學不值錢,中醫不值錢。

這就是今天社會一個怪胎,科學解決人類生存問題,哲學和文學解決人類思想問題,中醫解決人類健康問題,我們天天在享受著他們的勞動成果,也因此而天天幸福著;隻是就為什麽享受不萬人追捧紅得發紫的場麵和待遇?這位美國朋友最後說:如果一個民族把演藝界明星捧得比天還高,那麽它是不堪一擊的。記得你們中國有句詩吧?“暖風熏得遊人醉,把杭州當汴州”一個連科學家、哲學家、作家和自己的中醫事業、文化事業都不重視的國家。即使航母再多,兵力再強,也形同虛設,不堪一擊!

也正因為世風如此,所以才會讓一些不應該富的富了,不應該貴的貴了,不應該自戀自大的充分、徹底地“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的自戀自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NewMan2020 回複 悄悄話 國外科學家的待遇和影視明星的對比更加令人觸目驚心。樓主心態可議。
NewMan2020 回複 悄悄話 一幫家夥隻圖生理快活,不願意付任何責任。如此而已。
3227 回複 悄悄話 鄧家先不是山寨美帝的殺人家夥嗎?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不是一個範疇的問題,美國的科學家也不值錢,甚至不如中國的值錢,如今中國大學的好的教授,或者中科院的一流人物,一年掙個百萬不是什麽了不起的,而是屬於正常,這是美國相應的科學家達不到的。海歸的朋友中有不止一個這種人。
娛樂界收入高,是世界普遍現象,因為市場大,肯定是比科學家掙錢多的,但未必人人喜歡進入這個行業。看看那些明星們,不論中美,有幾個是有大學學曆的?中國還有幾個是藝術院校畢業的,類似英國,而美國根本就沒幾個明星有這種大專學曆。
因為能在這種行業混到明星地位的,需要經曆很多的磨難,有了機會才有可能成為明星,即使成為明星,一輩子的工作性質也是零時工的概念,有人雇你給你角色你才有工作機會,很少能有穩定的收入,這種事大凡有點錢的家庭不會讓孩子幹這個,孩子也沒有這種耐心。
幾年前國內的親戚聊起八卦,說國內的富人當時時髦的是玩港台女明星,很知名的港台女藝人。這種明星並不少掙錢,自己也算是有點錢的人,千萬的身家是起碼的,但沒有一個能達到自己擁有私人飛機的地步,在大陸富人麵前就是被玩弄的對象,因為她們需要這種真正的富人給他們提供資源。
知道美國憑工資,而不是投資最掙錢的是什麽職業(也就是不是憑祖上留下的錢)?是喜劇演員,就是那種中國所謂的脫口秀的演員(其實美國的stand up翻譯成脫口秀是錯誤)。
而不是科學家。在美國當科學家也是沒什麽錢的,肯定是比在工業界掙得少很多,能有三分之一就不錯了。科學家在美國追求的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唯一的好處,掙錢是不可能的,至多是獲得諾貝爾獎,有幾十萬。
在美國,讀博士掙的錢肯定是沒有本科生多的,這不是指某個月的收入,而是指你職業生涯的整體收入。
我當年在波士頓念書的時候,當時在大學範圍內最知名的事件就是哈佛的博士畢業生不得不開大卡車,而且是個女孩。她的理由就是學文科的,哪怕是博士學位,找不到工作,那麽年薪三萬五的卡車司機的職位就是一種選擇,沒什麽不正常的。這個事情是正經在新聞周刊上的采訪。
這種事情全世界都一樣,除非是前蘇聯那種模式,有給科學家功勳什麽的概念,有名聲上和經濟上的好處。在市場驅動的環境中,科學家從事的事情擁有的市場遠不如一個電影明星,否則資本就都會去投資科學研究,不需要由國家對科研投資,而不是娛樂界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