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幸有初相見

(2023-06-18 07:41:18) 下一個

昔時,讀納蘭性德《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總是有些欷歔淚下,不能自已。俗雲:“世事紛繁,難以逆料”,何隻是愛情,塵世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其結果很難如人之初願,最初想象的美好,並不會按己之“初心”軌跡運行發展,往往是變幻莫測,節外有枝,大多失去當初美好的祈盼。於是乎,人們有失落與遺憾,有失望與痛苦,而有的則心生怨恨,或恨天不如人願,“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亂惱疏狂”;或恨伊人太薄情,“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哀傷怨艾,向隅獨泣。

如果靜下心來,仔細揣想,人生或見或不見,朋友或分或不棄,一切皆以緣也。人生就是一場旅行,無論遇誰,絕非偶然,他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如果分手了,應是必然,他是你生命中該消失的人。得之毋喜,失之毋悲,泰山巍峨,得一石足矣;滄海浩瀚,得一珠足矣;滿鑊佳肴,嚐一臠足矣,滿園春色,賞一枝足矣。人生於萬物,不在於永久的占有,而在於曾經的擁有。天道恒變,物是人非,常態也,隻要曾經擁有過,就應該感恩上蒼,身滿意足了。人生應有追求,萬勿不可貪婪,“貪夫徇財”,愚之甚也。佛家列貪、嗔、癡為三毒,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回,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由是,老夫竄易納蘭之句而曰:“人生幸有初相見,無用秋風悲畫扇”。

佛家有這麽一個故事

一男與一女訂親,情甚篤,以為倆人定會白頭偕老,詎料未等成親,姑娘卻愛上了另外一個男人,絕塵而去。男而求問高僧:我們彼此相愛,為她卻要選擇別人?高僧說:一切皆有因果,一切都是宿命。

書生不明所以,高僧給他講了個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女子失足落水,屍體衝到一處偏僻荒涼的岸上,衣不蔽體幾乎全身赤裸,有位行人路過這裏,看了一眼便匆匆離開了之後第二位行人路過,把自己的衣袍脫下來覆蓋在女子身上後也離開了。第三位行人看到女子,心生不忍,便將她好生安葬後方才離去。

高僧說:這女子便是姑娘的前世,她的前世遇到三個男人,你是那個脫下衣袍為她蓋住身體的人,今生相戀一場,她來還你的恩情,但她要報答一生一世的,是那個將她埋葬的人。

書生了然,放下了心中執念。

原來如此我們今生相遇,或者看罷一眼匆匆而過的第一位路人,或者為之蓋上衣的第二位路人,或者為之安葬第三位路人。於是,她欠第一位路人悲憫的一瞥,這輩子友好地相遇過;她欠第二位路人衣的遮蓋,這輩子還給她一段初戀;他欠第三位路人太多太多,這輩子為她奉獻了所有。

因為相欠,才會遇見,乃因乃果,因緣必然。

小時候,我們淘氣,母親最愛說的一句就是“前輩子欠了你們的”,再罵得凶一點:“你們這班討債鬼”。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生命的所有,而我們卻未曾回報於萬一,但天下父母都了無怨艾;除了責任之外,在他們看來,養兒育女沒有什麽,隻是在為上輩子所欠而償債。

科學研究,一生會遇到約2920萬人,兩個人相識的概率隻有千萬分之五,相知的概率隻有十億分之三,可就是這麽微乎其微的幾率,卻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千世界,茫茫人海,遇見誰,待見誰,焉有偶然,所有相遇,皆有因由。如佛所言,若無相欠,怎會相見”,“因為相欠,才會遇見”! 

既然如此,世間的一切相知相念,當以平常之心待之,坦然對,擁有時珍失去時同樣得之,隻不過應該轉換一種形式而已千萬不要認為誰對不起自己,因為她上輩子隻欠你這麽多。張愛玲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了,那也沒有什麽別的可說,唯有輕輕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裏嗎”真是情之聖言。所以,遇見種緣分,別離更是種緣分。

人生苦短,漫旅途相識相知在緣分,悲歡離合渾閑事,無論有什麽樣的結局,酸甜苦辣,都要愉快地接受。情感的事,一定要開、看開、更要。我們務必要明白:遠去的是風景,近處才是人生;聚散隨緣,興衰有數,順其自然,不可強求。唐人龍牙有禪詩雲:“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花之朝開暮謝,人之死生離聚,是無常,但更是因緣。大千世界,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更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一切離合,皆由緣也。佛雲:“緣聚則成,緣散則滅”,信然。

人生幸有初相見,無用秋風悲畫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又一富哲理之文,恕我聯想一下,這大概就是人性中的弱點,又稱“審美疲勞”。“勿忘初心”的提出,也是出於同樣的問題。隻是人們雖然對台上的審美疲勞過度,但是卻束手無策,隻能默默繼續忍受,人生之大不幸。
邵豐慧 回複 悄悄話 道理都是對的,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又有幾人。無悲無喜,看似參透,又何嚐不是一種無奈。大悲大喜,看似未經世事的幼稚,何嚐不是一種幸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