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傻者真智慧

(2023-04-25 06:41:38) 下一個

一日,學生聚會,邀餘參加,一別十數年,今又重逢,誰都高興,觥籌交錯,毫無顧忌,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別後重逢,昔日“不識愁滋味”的少男少女,已“綠樹成蔭子滿枝”,女孩有了魚尾紋,男孩有的竟已謝頂,其中獨有楊生者,仍如二十幾歲少女,青春靚麗,略無老態,於是一眾女同學訊問其養生要訣、美容秘方。楊生急,辯之再三,羞赧而倍生嬌媚。諸生詢餘,餘曰:無它,楊生弱智耳。

楊生青春猶駐,原因是她的智商不高,傻瓜一個,是語一出,滿座嘩然,然而,吾則絕非隻是在講笑話。

楊生在校時,與吾過從甚多,故對其人甚為了解。其性慧而多黠,其心晶瑩剔透,然其誌淡薄高潔,其情隨和安然。積極上進又達觀開朗,處事認真又不計小節,所以,她成績好,人緣好,畢業之後,又在省會金融行業任事,到如今,已是一個部的負責人,論工作,應是繁瑣而忙碌的,每天的煩心事也不少,可她都活的自在瀟灑,悠然自在,所以,她那青春的的腳步便比別人慢了幾拍。

趁著酒醉飯飽,吾向諸生論曰:

俗語雲,傻人有傻福,至理之言。何故?凡人於立身處業之間,無須太刻意於計算,精明故好,然精明過甚,人所不齒。許多時候都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記得小時候,老聽母親說:人算不如天算。想古往今來,許多的事,倒真如此。昔孔明圍司馬父子於葫蘆穀中,熊熊烈燃即將令魏軍葬身火海,偏就在這勝算穩操之時,天降大雨,烈火自滅。孔明長歎,說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今天我們知道,“天”是根本不存在的虛無之物,但你卻不能否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判斷有一定的正確性。為什麽?任何可謂的成功,除了人類自己主觀努力之外,無不受著太多的客觀因素影響,這諸多的客觀因素無不左右著某一事件的成敗走向,所以,母親“人算不如天算”的話就很具哲學的意義。既然如此,我們在付出之後,又何必殫精心思去想的太多?自己曾經努力過,能否達到目的,順其自然,成功就享受勝利的喜悅,沒成功,自己也問心無愧。

還有許多人,因為聰明,所以勞心者甚。昔孔明之事先主,事無巨細,必親躬為。司馬懿斷其“食少事繁,焉能久乎”,蓋睿語也。平常人家,雖無軍國之大事,但舉家大小,三姑七姨,事無巨細,均在操勞之內,不僅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而且是“人生不滿百,恒懷千家憂” ,如此操勞,更有何人不老。歐陽文忠《秋聲賦》雲“人為動物,唯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神。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宣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至哉斯言,令人悚然。所以說,那些“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神”的人歸根結底並不聰明,至少是不智慧。人生短暫,事多定數,強而為之,終不果也。聰明不等於智慧,這恐怕是大多數人都沒有考慮過的問題,事實上,聰明與智慧決然不在同一個層麵上,比如說,一個女孩子,聰明有時並不可愛,隻有聰慧才可人。宋人蘇軾為何獨鍾愛朝雲,恐怕不是朝雲的姿色,實是其聰慧耳。一次,蘇軾退朝回家,飯後院中散步,指著自己隆起的腹部,問身邊的侍妾,誰能知道這裏麵有什麽東西?一雲“腹中都是文章” ,一雲“滿腹都是學問”, 蘇軾笑而未其然。獨朝雲曰:“大學士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蘇軾聞言大笑:“知我者,唯朝雲也” ,朝雲的聰慧,就在於她能“知我”而已。

更有一些人,心裏聰明的如燈籠,百眼百孔,百孔百明,亦尋常所說,眼睛摻不進一粒沙子。其實,這種人也非常的累,而且是心累,心累最傷人,古典詩歌中所說的“朝如青絲暮成雪” 、“曉鏡但愁雲鬢改”雲雲,全是心累耳。身累是不老人的,哪怕累的力盡精疲,飽食一頓,酣睡一晚,又是一種精神,如果傻一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不思身外愁,順其自然,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則吃嘛嘛香,睡嘛嘛甜,自然青春常駐,容顏難衰。而且,真要是山前沒有路,你憂得一夜白發,依然是沒有路。曾讀過一篇國外散文,說一個女孩子,因失戀而準備跳海自殺,當她聽到海灘上織漁網的老婆婆一句忠告:“再大的風浪也會過去” 之後,女孩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放棄了自殺,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那位婆婆才是真正的智者。

《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哭著向他的班長說:“我不想當尖子,當尖子太累了,我想做傻子,傻子不怕人走,傻子不傷心。”在劇中,許三多應該是屬於“傻”的一類,可他最終成器。他想做傻子,不是真傻,而是智慧,他不太熱衷於太用心耳。

一個女孩子,生在這世界上,本來就比男人多許多負擔。所以務必要學會“傻”,甚至傻的隻知道吃飯睡覺與上班,什麽人情世故,什麽榮辱得失,一切都讓它見鬼去。傻乎乎的活著,笑著,自然會青春常駐。常見許多女人,總愛瞎操心,比如擔心自己能否拴住丈夫,純粹的一種“閑愁”。是你的,永遠是你的,不是你的,苦求也得不到。該去的讓他去,就如同死了張屠夫還吃帶毛豬?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為一個不應該傷心的人去悲傷。退一萬步講,有老公是活,沒老公一樣的活!

人生看開些,諸事看淡些,心寬體胖,自然難老。

諸生聞之,皆笑曰:“謹遵師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