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失意與得意

(2023-04-23 19:29:02) 下一個

南宋詞人稼軒有句雲:“人生失意常八九”,真是閱盡塵世滄桑,達人睿語舉凡塵世芸芸眾生,無論地北山南,貴富貧賤,似乎都有著太多的人生失意。

緣何人生有如此多的失意,究其因,實為二端。

其一是人處世間,要成就任何事業,除了先天的素質與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必須一個重要的外部條件,即所謂“時勢造英雄”是也。明代有一位偉大的母親鄭淑雲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有這樣一段話:“一身備有三窮:用世頗殷,乃窮於遇;待人頗恕,乃窮於交;反身頗嚴,乃窮於行。昔司馬子長雲: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是窮亦未嚐無益於人,吾兒當以是自勵也!”鄭氏認為,人的一生常常會遭遇三種困頓,第一種困頓是有經世之才,卻遇不到好的機遇;第二種困頓是能以一顆誠摯寬厚的心待人,卻沒有交上值得深交的好朋友;第三種困頓是對自己嚴格要求並時常反省,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著。這位偉大的母親在信中教育自己的兒子正確對待人生的遇與不遇,勉勵他即便機緣不遇,也應努力刻苦,積極向上,數百年的一位女性有如此真知灼見,實在令人敬仰。

道理其實很簡單,隻是人多不能徹悟而已。譬如說,即便你是潯陽江上的混江龍,石碣村中的阮小二,如果你的人生道路不是大江大河,而是在高原與戈壁之上,你縱是水性天下第一,又有何益,其不遇者,非己之過,乃環境使然。再如,在幾十年前哪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中,鬥爭至上,人人自危,你縱是品德高尚,待人至誠,很難得有一二真心朋友。讀過陳徒手先生的《人有病,天知否》,就應該會明白的。大凡世人在江湖,身多不由己,人要生存,不能免俗所以,一生之中,必然會做過許多違己的事,說過許多違心的話,人生是絕對不由自己來安排的。所以,人生失意,乃常態耳,大不必把失意當做沉重的負擔與生活的包袱,順其自然,樂莫大焉。更何況人生“失意”與“得意” 的標準是完全不確定的,這就引出了我們的下一個話題。

其二是人生並非沒有成功者,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而得之,使人生順風順水者,當不在少數,既然如此,緣何也有失意之感?無它,人之本性欲壑難填耳。古人有一首《不知足歌》:“終日奔忙隻為饑,才得溫飽又思衣;衣食兩般皆足夠,房中缺少美嬌妻;娶了嬌妻並美妾,又無田產作根基;置下良田千萬頃,因無官職怕人欺;三品四品還嫌小,一品四品仍覺低;一日當朝為宰相,又想帝王做一回;做得君王猶不足,還把長生不老期;欲壑未滿夢未醒,一棺長蓋抱憾歸!”真是說盡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的欲望是一個怪圈,饑寒交迫時隻望能填飽肚子,肚子飽了,便想山珍海味,綾羅綢緞,等到衣食豐足,便想著發財,發了小財想發大財,發了大財想著做官,做了小官想做大官,做了大官想當皇帝,當了皇帝,天下第一,然尤為不足,便思量想做神仙;真正成了仙,與日月齊光,山河月壽,便又思念著下凡,那七仙女居然敢違背天條,私自下凡,到了凡塵,不是嫁給天下獨尊的皇帝,更不是嫁給腰纏萬貫的富翁,卻死心塌地的跟著衣食不給、饑寒交迫的董永,可見無論富貴貧賤,天上人間,人性是永遠不滿足於自我的現狀。既如此,人生何曾不失意。

由此可見,人生之失意得意與境遇並無太大關係,得失榮辱,存乎一心,除此之外,別無良途。

人生要得意,其實很容易,第一能知足,第二必自勵,有此二者,自當得意。

佛家有《知足歌》雲:“生盡是福,惟人不知足;思量肩擔苦,步行便是福;思量走路苦,騎驢便是福;思量饑寒苦,飽暖便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露宿苦,藏頭便是福;思量荒亂苦,平安便是福;思量無業苦,傭工便是福;人生能幾時,不要不知足!”真是當頭棒喝、醒世箴言,說盡處世之道,明示得意之:惟其知足,方能心如止水,波瀾不驚,所謂“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也。

人生有太多的失意,萬勿當做包袱,亦應如鄧淑雲氏所雲:“是窮亦未嚐無異於人,吾兒當以是自勵也。”不幸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失意是一位最好的教師“窮而後工”,“不平則鳴”,生活的坎坷造就了無數豪傑。故此,當自立自強,發憤向上,無愧於父母,無憾於人生,如,即使不得意,也無愧於人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