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是物理學碩士、量子化學博士,推崇瓦格納。瓦格納的很多音樂像電影背景音樂,或者說很多電影音樂模仿瓦格納作品。
瓦格納說的“真實”並非世界的真實,而是人的本我。而瓦格納作品的情節發展中藥物經常起關鍵作用。瓦格納實際上把藥物當作人在本我、自我、超我中轉換的借口和遮羞布。
弗洛伊德把性解釋成廣泛的動機,爭議很大。如果把性動機修正成廣義的欲望,就比較合理,事實上儒家亞聖孟軻說:食色,性也。當然還有酒色財氣以外的欲望,比如:五年內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以天下為己任、誰主沉浮,等等(我跟這些都不沾。作最後裁決的是自然規律,不是人。儒家沒有fair play,文廟裏本來連諸葛亮都沒有,勤懇教書育人的子夏是小人儒?)。
孟軻還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也許熊掌味道就那樣,但魚味千差萬別。可能有比讓人拚死吃的河豚更美味的魚且沒毒。所以,是否要舍魚而取熊掌,沒那麽簡單,連科學邏輯都無法給出結論。需要生命邏輯和社會邏輯。所以,孟軻用這個比較作比喻反而失去說服力。
蘇東坡說: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也覺得比不上前人: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其實三國時代漢文明已是強弩之末,周瑜、諸葛亮不超出勾踐、範蠡、文種的水準。
春秋以越吞吳結束,戰國以秦滅六國告終。而現在需要超越複活節島出現過的困境。先看看偉大的開創時代曆史。
到孟軻時,孔儒已經衰落,天下非楊即墨。楊朱體係其實基於本我,墨家體係基於某種超我,超我有很多不同類型。而孟軻需要尋找新的平衡點跟楊、墨競爭。還有法家、各種道家、佛教、基督教、共產主義、自由競爭等等。儒家的親疏遠近倫理觀接近The Selfish Gene理論,基於自我。而前文講過:The Selfish Gene不但不公正,而且對未來無知。
當然孟軻和Richard Dawkins的理論不會成功。如何修正則涉及更深的原因,我曾在其它文章中間接提到過。這是科學邏輯的關鍵之一。
從本我、自我、超我的靈魂結構著手,才能找出這種種理論模式的邏輯關係。計算機和語言模型當然不行。
所以,還是走正道,好好研究科學邏輯、生命邏輯、社會邏輯吧。Individualism和fair play需要新的邏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