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手尖,頂筆上天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詞賦動江關
個人資料
正文

把人當兩腳羊的吃的是黃巢 十年吃掉三十萬人zt. 比比看,日本人和黃巢,誰更生猛?

(2025-09-04 14:54:23) 下一個

把人當兩腳羊的吃的是黃巢 十年吃掉三十萬人

2018/8/1 19:37:58?嘻嘻網?? 字號控製:[????]?投訴/舉報
核心提示:黃巢這個儒生在屢次科舉不第之後,發出的殺氣騰騰的誓言。若幹年後,這個儒生實現了自己這個充滿血腥味的誓言,真的做到了“我花開後百花殺”。於是,數百萬人在他的屠刀下喪生,數十萬人被他和他的部下用舂碾搗磨成肉醬而大快朵頤。

當代學者易中天談到他的《中華史》該怎麽寫的時候認為,“農民起義我一個不寫,什麽黃巢起義、黃巾起

義、張獻忠、赤眉軍、綠林軍起義我統統不寫,” 農民起義代不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不知道;

但至少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文化,它是不代表的。所以,我對這事的評價不能過高。“我的標準是,‘三千

七百年來,我們的命運和選擇’。換言之,事關命運和選擇的曆史關鍵性節點,我就寫,反之則不寫。”

千古奇聞:黃巢原來是吃人魔王

不知長安城是否記得曾有一個失意書生,屢試不第,最終帶著滿腔憤懣不甘離開,長安不會記得,盛世長安,

天下英才趨之若鶩,又有誰會在意那些落魄書生,但它會記住的。

?

幾十年來的中國曆史教科書,都把黃巢定性為:唐朝末年為了反抗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帶領無法生存

的農民進行大起義的革命領袖,是帶著耀眼光環的正麵形象。事實果真如此嗎?黃巢大概是很喜歡菊花的,

從他留下的詩歌中我們有理由做出這樣的推斷,“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是黃巢五歲時所作

的一篇《詠菊》,在傳統文人墨客筆下的秋菊大概是淩寒傲骨,隱逸清流或許還帶著點感傷,但在黃巢眼中,

菊花的這些色彩卻都不甚濃重,他筆下的菊是欲與百花爭鋒而不得的不甘,更是意欲傲殺百花的氣魄,這也

就不難解釋為什麽他在本該落寞離京時卻寫下了那樣一首肅殺的詩《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

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好一朵誓要豔煞長安的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儒生在屢

次科舉不第之後,發出的殺氣騰騰的誓言。若幹年後,這個儒生實現了自己這個充滿血腥味的誓言,真的

做到了“我花開後百花殺”。於是,數百萬人在他的屠刀下喪生,數十萬人被他和他的部下用舂碾搗磨成肉醬

而大快朵頤。唐朝統治者或無能或腐朽,但是起義軍的頭目無不殘忍野蠻,像黃巢以人肉為糧的惡行,絕非

一般意義的戰場上的較量,而是人性滅絕的屠殺。這個曾經的儒生與販私鹽的頭領,就是被如今的教科書描繪

成唐末農民大起義的領袖,實際是吃人魔王匪寇之流的黃巢。據最保守估計,黃巢軍隊在這段時間至少吃掉了

三十萬人。這種吃人不吐骨頭,以人肉充當軍糧的行徑,其野蠻凶殘程度,確實冠絕古今。黃巢和起義軍的惡

行,也注定了他的最終失敗。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