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節選29) 中原大戰

(2023-04-24 14:46:02) 下一個

節選二十九   中原大戰 

 

再說蔣介石打蔣桂戰爭,隻不過是他掃平新軍閥的第一步。在對新軍閥的戰爭中,他掌握了幾個優勢:一是代表國家的最高權力,披上了“正義之師”的戰袍,易於得到民眾的理解和配合;二是交通便利,蔣軍控製了主要的鐵路和航運的交通線,在短時期內即可調動和集中大兵團於戰場,糧秣彈藥的補給也很便捷;三是嫡係部隊得到德國的軍事幫助,戰鬥力越來越強;四是有收買軍閥手下將領的“殺手鐧”,成功率高,作用極顯著。

1929年5月間,馮玉祥沒有料到蔣桂戰爭竟成一邊倒之勢,桂係會以這麽快的速度垮掉!他預感下一個被蔣某人瞄準的就是自己。於是,在桂係還沒有徹底失敗的5月15日,為了對蔣示威和給自己壯膽,馮玉祥響應李宗仁,在鄭州拉起了“護黨救國軍西北總司令”的大旗。蔣馮大戰似乎又迫在眉睫,然而,“倒戈將軍”這次卻被自己的部下倒戈所害。

5月22日,在蔣介石的收買下,馮係大將韓複榘與石友三聯名通電,表示“維持和平,擁護中央”。同時,蔣介石放出傳言,說馮玉祥勾結蘇俄,叛黨叛國。5月23日,國民黨中央常務會議決定革除馮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馮之部屬開始離馮投蔣。

馮玉祥見大勢不利,遂於5月27日通電下野。同時對外表示,他要與閻錫山聯袂出洋,故欲前去山西拜訪。其實,他的真實目的是拉閻反蔣。老奸巨猾的閻錫山將計就計,於6月下旬邀馮共商大計,誘其入晉,然後竟將馮軟禁於太原晉祠!這是“挾馮以自重”的伎倆,令蔣介石不敢輕易進攻閻軍,否則閻軍會聯合馮軍共同對蔣。

桂係死灰複燃,還聯合上了張發奎。他們宣布在南寧成立“護黨救國軍”,李宗仁任總司令,黃紹竑任副總司令兼廣西省主席,白祟禧任前敵總指揮。總司令之下直轄第三、第八兩路軍,張發奎和薛嶽分任第三路軍正副總司令,李宗仁兼任第八路軍總司令。

而曾幫助蔣介石瓦解桂係的唐生智,在獲得蔣封給他的河南境內指揮全權後,又密謀與石友三、閻錫山聯合反蔣。12月2日,石友三部向南京城猛烈轟擊,唐生智、劉文輝等50餘人電請蔣介石“幡然改圖,立即罷兵”。12月3日,唐生智等通電擁護汪精衛,聯合張發奎。

1929年12月26日起,蔣、唐兩軍大戰於遂平、確山之間,苦鬥五晝夜,相持不下。原本與唐生智達成一致的何鍵、劉文輝、夏鬥寅、閻錫山卻按兵不動,致使唐軍孤立對敵。

這次唐生智通電反蔣,列上了一大批軍官的名字,其中有新編第十四師師長楊虎城,但唐事先並未征得楊的同意,令楊十分不滿。而蔣介石照樣對楊虎城發號施令,楊幹脆按兵不動,坐觀成敗。

就在蔣、唐兩軍苦戰於遂平、確山的時候,1930年元旦大雪之日,楊虎城毅然決定偷襲唐軍的大本營駐馬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唐軍司令部,戰場僵局立時打破。1930年1月9日,唐生智通電下野,蔣唐之戰驟然而止。蔣介石重獎楊虎城,除發給所部10萬大洋獎勵之外,明令把該師擴編為第七軍,楊虎城升任軍長。

再說馮玉祥已被閻錫山軟禁在太原附近的建安村,他左思右想,覺得隻有拉閻聯合倒蔣,自己才有出路,為此必須離間蔣、閻。1929年12月,他終於找到機會,密召心腹大將鹿鍾麟前來,麵授機宜。鹿鍾麟回去後開始計劃與韓複榘、石友三聯合起來攻打山西,他們的往來電報故意被閻軍的無線電台收聽到。

閻錫山得此消息大驚,感到對馮的軟禁已無作用。他知道蔣介石遲早要和他算帳,而且這時各方代表都在太原進行反蔣活動,一致對他表示擁護,如再遲遲不表明反蔣立場,一旦西北軍聯合中央軍向山西進攻,自己的地位馬上就會從非常有利轉為非常不利。於是,閻錫山在1930年2月致電蔣介石,要求共同下野,由汪精衛領導改組擴大會議,以示公平。蔣介石當然拒絕。閻、蔣雙方電報往複,持續將近一月,時稱“電報戰”。

在造好了輿論之後,閻錫山親自去建安村向馮玉祥道歉,表示堅決與馮合作,共同討蔣。閻迎馮至太原後,兩人會同桂係代表以及各雜牌軍的代表,商議組織“討蔣聯軍”和作戰方略。大體方案決定之後,馮玉祥於3月10日由山西返回潼關。

1930年3月15日,西北軍將領由鹿鍾麟領銜,發表擁護閻錫山反蔣的通電。原馮玉祥舊部以及李宗仁等,紛紛來電聲援討伐蔣介石。唯有東北軍張學良保持沉默,立場不明。4月1日,閻錫山宣布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並以馮玉祥、李宗仁為副總司令。

蔣介石當然不肯示弱,4月5日,以南京國民政府的名義通緝閻錫山。據說,有蔣的親近人士憂心忡忡地問他:“今天消滅甲,明天消滅乙,鬧得人人自危,這樣發展下去,將來何以善其後呢?”蔣先是忿然作色,然後又自信滿滿地說:“隻要人們要官要錢,我就有辦法。”

1930年5月11日,蔣介石下達總攻擊令,中原大戰正式爆發。第一階段,反蔣聯軍占了上風,蔣軍被逼成戰略防守勢態;第二階段,蔣軍實現戰略反攻目標。

蔣、閻、馮、桂、粵等各路人馬在關內鏖戰,可關外的東北軍卻一直保持中立,沒有表態支持任何一方。各方代表雲集沈陽,對張學良進行遊說和拉攏。

盡管張學良對任何一方都沒有承諾,但其內心是有傾向性的。首先,無論從中國的全局還是從東北地區的利益看,都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政府,本來中央政府已經建立在南京,蔣介石無疑是領袖。其次,中東路事件本是他一意孤行的結果,可蔣介石從來都沒有反對過他,在此之後還給他頒發了青天白日勳章,重感情的少帥對此暗自感激。但是,如果他出兵支持蔣,而蔣軍最後又被打敗,那東北軍就危險了,因此,盡管蔣介石也給他“全國陸海空副總司令”的頭銜,而且還有河北、山西等省地盤,及現金600萬元的實際利益,他對出兵助蔣一事也不做肯定的答複。到了中原大戰第二階段進入尾聲,蔣軍從閻軍手中收複濟南,又挫敗馮軍“八月攻勢”,張學良這才基本下定決心。

1930年8月7日,汪精衛在北平主持召開擴大會議第一次正式會議,通過了反蔣議案,並搭起了自己的國民黨組織構架。9月1日,盡管前方戰局已經不利,擴大會議還在公布《國民政府組織大綱》,推閻錫山為“國府”主席,另推汪精衛、馮玉祥、李宗仁、唐紹儀、謝持、張學良為國民政府委員。閻錫山於9月9日上午9時9分,在中南海懷仁堂宣誓就職。 4個“9”, 閻認為這個時間太吉利了,寓意為長治久安。

這一下,曾經為中國統一而易幟的張學良再也忍不住了,就在第二天(9月10日),於沈陽北陵別墅召開東北軍政會議,力陳出兵助蔣的理由。會議連開5天,最終使東北政務委員會成員一致通過了“出兵關內,調停內戰”的決議。

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發出震驚中外的“巧電”,明確表示支持南京國民政府,出兵華北,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王樹常和於學忠分別統帥東北第一和第二軍共10萬人,揮師入關,在反蔣聯軍背後發起進攻。

閻、馮兩軍鬥誌頓失,大局如雪崩一般垮下。擴大會議和閻氏政府趕緊從北平遷到太原。僅十幾天,東北軍就占領了華北大部地區。在張學良和蔣介石的聯合夾擊下,反蔣聯軍迅速土崩瓦解。10月28日,汪精衛離開太原南下。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二人通電下野,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的完勝而告結束。

從蔣桂戰爭、蔣唐戰爭到中原大戰,怎一個“亂”字了得?!這場大內戰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國防力量的悲哀。它不像北伐戰爭,非但沒有政治上的進步意義,而且是中華民國“訓政”理念的大倒退。隻不過,它是結束軍閥割據局麵的一個實際解決辦法。

因為終於迎來和平,南京方麵自是一片歡騰。然而,蔣陣營中也不乏頭腦清醒之人。黃郛於1930年為紀念一戰結束12周年所寫的文章,說到:“本年國內戰起,戰線之長,除歐戰外無可與匹。戰爭之烈,在國內戰史上,亦少其例。雙方死傷總數達三十萬之巨,而戰地人民之傷亡流離者,當十百倍於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