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教會的語境中,掃羅王的形象是負麵的,聖經也的確批評了掃羅的一些過失。不過,當我們到了以色列本土,卻發現以色列人很尊敬掃羅。掃羅不但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還和他的兒子們一起為國捐軀。相比之下,中國的秦皇漢武,都比掃羅殘暴得多,也沒有為國捐軀,卻被稱頌了幾千年。
這次就談在以色列曆史上發生在伯善的一個事件,以色列君王掃羅之死,以及殺害掃羅的非利士人。動筆之後發現內容很多,刪了又刪,難以再刪,所以分成兩次說,這次先說掃羅,下次再說非利士人。
曆史背景
曆史背景:伯善本來是古代迦南人擁有的一處要塞,曾數次被埃及人占領;當以色列十二支派從埃及地返回迦南地之後,四麵都是敵人:有非利士人和亞捫人,還有摩押、以東、亞蘭、亞瑪力等敵對族群。在西麵沿海分到土地的幾個以色列支派,常常被非利士人侵犯欺壓。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之後,英勇征戰,奪取了許多土地,也包括伯善在內。以色列人在分配土地時,雖然伯善地處以薩迦和亞設支派的境內,卻分給約瑟的子孫、瑪拿西支派做產業。
《約書亞記》的經文說:“瑪拿西在以薩迦和亞設境內,有伯善和屬伯善的鎮市,以伯蓮和屬以伯蓮的鎮市,多珥的居民和屬多珥的鎮市。… 隻是瑪拿西子孫不能趕出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及至以色列人強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書17:11-13)。
瑪拿西支派的人口較多,分到了很大一塊土地,可他們沒有聽從神的吩咐,還找借口說“住平原的迦南人,…都有鐵車”(書17:16)。是說迦南人擁有先進的金屬武器裝備,而以色列人隻有木器石器,就沒有徹底驅逐伯善和附近區域的迦南人,反倒留下他們為以色列人服勞役(士1:27-28);雖然當時他們得到了一些廉價勞動力,卻為將來留下了後患。
掃羅做王:高大英俊的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他在位四十年,一直為疆土而戰。掃羅初做王時謙遜愛民,他不但組建了軍隊、自己也英勇善戰,每每上陣父子兵,帶領以色列人打敗了宿敵亞捫人(Amalekites)和亞瑪力人,得到百姓的擁戴(撒上11:15, 155:7-8)。後來掃羅漸漸變得驕傲,也逼迫過大衛。但是掃羅父子為國征戰犧牲,依然值得尊敬讚揚。
掃羅之死
掃羅與兒子戰死:大約是在主前1010年,非利士人在伯善旁邊的基列波山(Mount Gilboa)與掃羅的軍隊作戰,非利士人有金屬兵器,以色列人武器裝備落後,最後非利士人得勝並殺害了掃羅和他的三個兒子。
來看舊約記載:“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麵前逃跑,在基利波有被殺仆倒的。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勢派甚大,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 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刺我,淩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不肯刺他。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這樣,掃羅和他三個兒子,與拿他兵器的人,以及跟隨他的人,都一同死亡。”(撒上31:1-5)
此戰的地點“基利波”是伯善城邊的一座山;掃羅的三個兒子都英勇戰死,掃羅自己也受了重傷,他不肯被俘,要求手下刺死自己,但那士兵不敢,掃羅隻好自己“伏在刀上死了”。
非利士人之殘暴:再看一段經文:“次日,非利士人來剝那被殺之人的衣服,看見掃羅和他兒子仆倒在基利波山,就剝了他的軍裝,割下他的首級,打發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報信於他們的偶像和眾民;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神的廟裏,將他的首級釘在大袞廟中。”(代上 10:8-10)
非利士人非常殘忍,讓以色列君王掃羅父子四人的身首分離,還“割下他的首級…將他的屍身釘在伯珊/善的城牆上”(撒上31)這相當於中國古代的“梟首示眾”,將掃羅父子的無頭屍身掛城牆上,是指朝向城中廣場城牆的牆頭,讓市民都能看見;這是用對付強盜的方式羞辱以色列的王室之家。
不僅如此,非利士人還羞辱以色列人信奉的“獨一真神”。他們把掃羅的頭掛在偶像假神“大袞廟”中,把“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神的廟裏”就是“亞斯她錄廟”中,向他們拜的假神邀功請賞。
後來在基列雅比有勇敢的百姓,雖然他們住在約旦河對岸20公裏,卻悄悄潛入伯善城中,取回掃羅王父子的屍身並安葬;“基列雅比的居民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事,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走了一夜,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從伯珊/伯善城牆上取下來,送到雅比那裏,用火燒了,將他們骸骨葬在雅比的垂絲柳樹下,就禁食七日。”(撒上31:11-13,參考撒下21:11-13; 代上10:8-12)。
大衛的哀歌
在《撒母耳記下》第1章中有一首著名的詩歌,是大衛哀悼掃羅父子的挽歌,也被稱作《約拿單之歌》。約拿單是掃羅王的兒子、也是大衛最忠實的朋友,曾在父親想加害大衛的時候,竭力保護大衛、使他免遭害。
聽到掃羅和約拿單的噩耗,大衛極度悲傷,“就撕裂衣服,跟隨他的人也是如此,而且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是因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耶和華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撒下1:11)
大衛還為掃羅父子殉國而吟唱了一首哀歌:“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撒下1:19,23-24)這段記載十分感人,也是大衛對掃羅王的蓋棺論定。
可惜的是,伯善經曆了太多的王朝興衰毀滅,掃羅殉難的遺址始終沒有找到。
大衛和所羅門時期
大衛後來在西布倫繼任以色列的王,在其執政期間,打敗了非利士人,收複伯善(撒下5:17-25),將伯善納入了以色列王國的版圖。到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位之後,拆毀和重建了伯善,並將伯善打造成一座重要的北方行政城市。所羅門在以色列全地設立了十二個官吏管轄區,其中就包括了伯善。“所羅門在以色列全地立了十二個官長……巴拿…他納、米吉多,以及…伯善全地…”(王上4:7-12)。
所羅門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在位第五年(主前924年),埃及法老示撒/ Sheshonq卷土重來“…攻取耶路撒冷,奪了耶和華殿和王宮裏的寶物,盡都帶走,又奪去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王上14:25-26)根據埃及象形文字的銘文所列,這次伯善也是被攻占的城市之一。
第一代以色列君王掃羅是在3000多年前殉國的,到了羅波安任內,以色列王國分裂成南北兩國,伯善位於北國以色列境內。幾百年之後在主前722年,亞述帝國征服了北國以色列,伯善被大火焚毀。之後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滅,巴比倫被波斯帝國滅,波斯被馬其頓/希臘滅,希臘被羅馬帝國滅,然後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直到1948年,伯善才真正又回歸到以色列人手中。可惜經曆過太多次王朝毀滅更迭,並沒有挖出和掃羅王有關的考古遺跡。
用手觸摸著伯善的羅馬石柱廢墟,往事不堪回首,令人無限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