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偉岸,相貌英俊的以色列第一代君王掃羅和三個兒子都在此戰死,死後屍體被敵人掛在城牆上……。這片羅馬古跡,令人感覺時光倒流,又似定位係統失靈,一時不知身在何處。
異化的環境
2017年 3月12日,離開橄欖山之後,我們繼續北行,到了一處被地震毀壞的羅馬遺跡Beit She’an 貝特謝安國家公園。這處古跡在聖經中被稱為“伯善”,她雖然不屬於超大型遺址,但遺址內的古代建築保存良好,出土文物也很豐富。
“伯善 Beit She’an”在希伯來語中意為“安息之所”或“安全之所”,其詞源是由“Beth”和“sha'an”兩詞組合。Beth: 意為“房屋” ,Sha'an: 意為“安靜、不受幹擾地休息”。
由於曆史上王朝的更迭和多場大地震,伯善遭到過多次毀壞、甚至被埋葬了一千多年。直到20世紀初,考古學家才把這處保存良好的古跡發掘整修出來,對公眾開放;如今是以色列國家級的古代遺跡公園。
Beit She’an貝特謝安國家古跡公園的特殊之處,不僅在她展示了以色列民族的曆史,更因其呈現出地中海沿岸各族群和國家的多元文化。如果僅僅從遺址的外觀看,此地並沒有特別突顯出古猶太人的文化,甚至很難區分她和其它羅馬遺址的差別。不過,這個以色列境內的羅馬遺址,卻解除了我過去對舊約曆史的一些疑問:以前總感覺舊約時代的耶和華神,實在太過嚴厲,給以色列人立下許多繁雜的清規戒律,而新約時代的主耶穌才是更容易親近的救主。
貝特謝安的這些埃及、希臘、羅馬的古代遺跡,讓我能夠了解,古以色列人生活在被外邦偶像文化包圍的土地上,要想在每日生活中保持住“敬拜獨一真神”的信仰,還真是很大的挑戰。 遺址中有個古羅馬露天劇場,目前仍在用來開音樂會。這也讓我更明白,古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被外邦文化所浸染,想“出汙泥而不染”實在不太容易。神對以色列人發出的那些非常嚴苛的命令,是想要規範他們,讓他們在五花八門的大環境中,持守住“獨一真神”的信仰而不被外邦人同化。
古代戰略要地
伯善被稱為“安全之所” 和“安逸之家”,卻是古代的一個戰略要地。此地是以色列北部、近約旦河穀腹地的一塊平原,座落在基利波山(Mount Gilboa)腳下,守護著約旦河穀通往耶斯列穀的東麵入口。伯善因具有這些戰略的優勢,曾是迦南人的一座堅固城,後來被從埃及回歸的以色列人攻克,分給以色列人十二支派中的瑪拿西支派作為領地。
自古以來,有兩條交通幹線在伯善交匯連接,一條是從南方的埃及通往北方的加利利、大馬士革,然後進入阿拉伯人的區域;另外一條是從基列山向西行、是穿越耶斯列穀直到約旦河的咽喉要道。
在古代,在伯善這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南來北往的有迦南人、以色列人、埃及人、非利士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等各個族群。
伯善在古代不但地處重要的的戰略位置,曾是中東地區的軍事和行政據點,也是重要的經濟貿易樞紐城市,還是各族裔多元文化的交融處。
在古埃及的文獻中就記載過伯善/貝特謝安。此地出土的一塊石碑也刻記著:在主前13世紀,埃及第十九王朝的賽提一世/ Seti I(1294-1279 BC)打敗了迦南人,碑文中當然充滿了對賽提一世的讚美之詞。賽提一世的父親比兒子更為出名,他是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 II(1301-1213 BC),正是那位逼迫以色列人為奴的埃及法老王。
史地和氣候
伯善/貝特謝安穀地,處在約旦河穀中段與西北方的耶斯列穀的交匯處。穀地的西南邊界是基利波山脈,東邊是約旦河。而這條“約旦裂穀”,正是是非州-敘利亞大裂穀的一部分。這片穀底低於海平麵120公尺,伯善古城就建在低穀中的一個土崗上;再往東五公裏就是約旦河,那裏的河穀驟降到海平麵以下275公尺。
從伯善往西延伸的穀地卻很平坦,且土壤也肥沃,隨著地勢漸漸升高,向西北伸展了約十七公裏(11英裏),就到了耶斯列。
主後4世紀,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統治下,此地曾是北方的首都,城市麵積擴建到400公畝,人口到了4萬人。隻是,經過數次大地震和王朝更替,貝特謝安如今占地縮小到約7平方公裏,人口隻有2萬多。值得一提的是,連接以色列南北動脈的90號公路從此地貫穿而過。
伯善穀地的海拔很低,在海平麵以下,又有基利波山和撒瑪利亞山脈阻隔了地中海的雨水和濕氣,在夏天的酷暑季節,氣候十分炎熱,是以色列北部最幹旱和炎熱的區域;不過這種幹燥氣候,讓數千年前的古跡得到了良好的保存。
伯善的冬季氣候溫和,且地下有眾多泉眼和水源,許多以色列人喜歡來這裏泡溫泉、度假,甚至會戲稱這裏是“天堂之門”。
在古代,從埃及回歸的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中,瑪拿西支派分到這裏的土地。《約書亞記》記述說:“瑪拿西在以薩迦、和亞設境內、有伯善和屬伯善的鎮市、以伯蓮和屬以伯蓮的鎮市。多珥的居民和屬多珥的鎮市……”(書17:11)
此地雖然在千年之前就已經毀壞荒涼,在兩三千年前,卻發生過不少重大的曆史事件,比如說,以色列第一代君王掃羅(因他對大衛王不好,有些人對他不甚尊敬)葬身於此。聖經中說 “…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9:2)。英俊偉岸的掃羅和他的兒子們,在與非利士人征戰時,都在此陣亡,死後屍體被敵人掛在城牆上……。具體的經過會留到下兩次再說。
我們是3月份到訪的,並沒有覺得炎熱。隻是站在高山腳下,這片古跡的畫麵感超強,令人感覺時光倒流,又似定位係統失靈,一時不知身在何處。
下一篇再來回顧此地數千年的曆史和王朝更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