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說:氣沉丹田後方能開竅

(2022-11-25 02:44:47) 下一個

命裏八鬥米,走遍天下不滿升。這就說明一個人的命運,一個人的承載量,他是冥冥之中都有一個尺度在拿捏的,而我們並不知道,這個尺度到底掌握在誰的手裏,莊子也借用了管子的一句名言: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如果我們的口袋小了,就無法容納大的東西。

如果我們手裏的繩子太短了,就無法到深井裏麵打水。這是一個道理,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生命的尺度,無論你走到那裏都是一樣的,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此之謂“朝三”。因為我們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一路掰一路扔,所以始終那麽多,甚至會越來越少。

柏矩學於老聃,請之天下遊,柏矩是老子門下的一個學生,想到天下去闖蕩一番。老子說你準備到哪裏去呢?他說我聽說齊國很好,我想到齊國去。老子說:別去了,天下猶是也!這句話就說“如果呢不改變自己,你到哪裏都是一樣的”

我們上一講講到開竅,有的人開竅的早,有的人開竅的晚,這個開竅不是向外去開,而是向內去打開,打開了,別有洞天,所以叫做玄關一竅。莊子說“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莊子《應帝王》篇最後一段就是在講混沌大帝七天被鑿開了七竅,鑿開七竅以後而死亡,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拚盡全力,來滿足我們各種各樣的欲望,一定會走入死胡同的。一定是自取滅亡的,隻有向內打開我們的心靜,才是海闊天空,才是風清雲淡。

我們的內境是無限大的,外在的一切都是我們內境的延伸,都是我們內境的一個附屬現象,附帶的現象。虛而委蛇同其波,最重要的最廣闊的在內境。外境隻是尾巴或者隻是一種垂象,隻是一種影射,根本就無法決定自己的。隻有向後轉,打開我們的竅穴,才是叫開竅,我們才能夠無限擴大我們的心量,這種廣闊的天地,廣闊的心境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孔子第八次見老子的時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說我的眼睛花了嗎,難道我頭暈目眩了嗎?我為什麽看到孔子似遺物而離人,又不像人,又不像物,他也無法用語言表達,也說不出來他到底看到了什麽,然後老子告訴他:我在神遊太虛幻境,雖然我的身體在這裏,我的人在這裏,但是我的心已經出入天地之間,遊於六合之外,也就是說那裏有我更廣闊的天地。

這些得道之人一旦打開內境,找到這樣的境界,他是沒有時間去煩惱的。雲將東遊適遇鴻蒙。問鴻蒙如何治理天下。鴻蒙說:去!汝鄙人也。走遠一點,你這個粗鄙的人,根本就不願意在這上麵耗費時間,耗費精力。而我們如何打開這種心境,掌握兩點:

第一點,我們要養成一種深呼吸的習慣,沒事的時候我們就深呼吸,打坐的時候可以去練習深呼吸,我們看書學習散步,甚至似睡眠之前,都可以去有意無意的練習這種深呼吸,會突然有一天你有呼吸到丹田的感覺,渾身特別的通暢“樂出虛,蒸成菌”是一種雲蒸霞蔚的感覺,是一種萬千毛孔同時打開的感覺,因此形成這種有意無意的深呼吸的習慣,你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打開了那個玄關一竅,你也不知道是什麽樣的機緣巧合就能夠讓你氣沉丹田。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第二點,我們要斷滅一切妄念,我們要斷滅一切外在的影響,我們可能覺得這比較難,其實也不難,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反過來看最難的也是最簡單的。

南榮趎chu問道於老子。老子給他講了如何達到至人之境。首先是發出了九問,接著就是要進入冰釋解凍的環節,這是第二個環節。最後要達到“身如槁木之枝,心如死灰”才能夠達到至人的境界,身如槁木之枝就像老子站在那裏。孔子看他“似遺物而離人”他站在那裏是可以一動不動的,如如不動的,因為他的心已經不在這個身體內,而已經暢遊到太虛幻境中去了。

注意!這並不是心猿意馬,這是在斷滅了妄念的狀態下,才能哪個夠享受到如此這般的天樂。外麵任何一個念頭就像一匹馬,它在不同的方向去拉我們,最後你不知道往哪裏去,甚至完全丟失了自己。那我們該怎麽做。。

我們要告訴自己:我心已死,必須要狠下一條心,沒有什麽能夠影響到我的,我的心就是已經死了,我已非我,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沒有什麽值得我去在意的,把自己放在一個假死的狀態,這樣我們的心就很快能夠入靜,這兩點要結合在一起,要養成一個不斷深呼吸的習慣,要把自己時刻想在一個假死的狀態,心已死,物已滅,何來煩惱?守住那顆如死灰一般的心,那身體自然就如金剛一般,孰能害之?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  2022年11月25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