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說:入道之門可以是夢境

(2022-10-25 03:22:23) 下一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誠則靈,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文王假借了一個夢境,說是先王托夢於己,必須請薑子牙出山,群臣皆服。齊桓公打獵歸來,暮色中看到一個巨大的黑影,然後臥床不起,奄奄一息,呻吟不止。皇子高敖一句話點撥他說“見者殆乎霸也”。凡是能夠看到這個黑影的,都能成為霸主。我們讀這兩則寓言故事的時候,通常把它理解成為一個善意謊言,認為文王隻是再編造一個善意的謊言而已。

莊子借孔子之口最後進行了總結“彼直以循斯須耳”他隻是接收了天地的那個信息,那個號令而已,是一種精誠之心。皇子告敖也並不是以謊言來開導齊桓公的,他能夠說出來各個方位的氣場,山中是什麽樣的氣場,樹林中是什麽樣的氣場,沼澤地是什麽樣的氣場。。。給齊桓公說得非常詳細,這都是一種印證,對於一個靈性覺醒的人來說,他對這個氣場的感應是極其敏感的,這也是他的誠心開示了齊桓公,打開了齊桓公的心結,並不是善意的謊言。

莊子說“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邪?”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去編造謊言作為標準,那誰又不能夠編造出一套標準呢,何必是那些聰明人,哪怕是愚昧的蒙蔽了心竅的人,他也能夠製造出自己的一套標準,這裏的成心指的就是成見,偏見,是非,好壞之心,這種成心來自我們的頭腦,來自於我們感官對外界的判斷,而精誠之心是身心合一的,是心口合一的,絕不是陽奉陰違,心口不一的,隻有達到誠心這個階段,才具有那種願力,才是真正的發心。

我們常人是沒有資格去發心的,沒有資格發出那個願力的,如果我們隻停留在成見、偏見、是非的基礎上,你的念頭隻能稱作雜念(或妄念),根本就不能夠放大,不能夠影響他人他物。士成綺見老子,東看看,西望望,雞蛋裏挑骨頭,認為老子連聖人都算不上。老子漠然不應,一句話都沒有接應,沒有回答他。士成綺第二天又不請自來,對老子說“昔者吾有刺於子,吾心正隙焉”回去以後,反而我自己的心裏很難受,很不舒服,我好像想通了一點什麽,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老子說“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我不會應你那是因為我真的覺得不值得回應你,因為你的一言一行根本就傷害不到我,沒有任何殺傷力的。我並不是刻意地壓製我自己,而不回應你的,也就是說像士成綺這樣,他隻停留在雜念的這種狀態,或者叫做念力的狀態,他根本就沒有那種發願的資格,沒有那種發心的資格,他的惡語相向,他的念頭,如果別人不接應,隻能傷害到他自己而已,因此我們隻有回到精誠之心,回到身心合一的這個狀態,才是打開了入道之門。

“故執德之為紀,德成之謂立,循道之謂備”這是一個通道,是從我們那精誠之心開始的,有了這顆精誠之心,才是立足於道,才是打開了道的大門,循道之謂備,循著精誠之心,到達天地之心,再到達心無其心,這個通道就是“成理”,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每個人都有那種直覺,有那種靈感,但是根本就無法表達,這種直覺可以是夢境,可以是靈感,甚至是創意,你的夢境隻有你自己能夠體驗,你無法讓別人也去體驗同樣的夢境,這個“成理”就是通道,從成心到誠心再到天地之心,最後歸於心無其心,心無其心,是一種什麽樣的境界呢?

是至人的境界“至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至人無心的這種狀態,他就像一麵鏡子,是有求必應的,如果你用這顆精誠之心,把你的願望傳遞給至人,那麽他一定可以滿足你的願望的,實現你的願望。無思無慮,一念不起。並不代表他沒有覺,他保持的那種高度的覺知,隻是我們不願意循著這個天理的通道去找到他。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尊俎而代之也”如果你不願意循著這種通道,這種天理去找他,他不可能滿足你向外去求的這種念力的,成心對應的是我們的頭腦,誠心對應的是我們的身心合一,天地之心對應的是我們的真身。心無其心對應的是無我,因此我們隻有打通了這個通道,循於天理,那麽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感動天地的。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10月25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