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解惑:大夢誰先覺

(2022-10-15 02:30:21) 下一個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一場真正的好的休息,一定是收獲滿滿,元氣滿滿,感覺到神清氣爽的,俗話也說“一夜好睡,精神百倍,一夜不睡,渾身疲憊”。如果我們不會休息,躺著都覺得累,何談去演繹自己的生命?何談去把事情做好呢?

“有虞氏不及泰氏,泰氏其臥徐徐,其覺於於”舜比不上伏羲氏。伏羲氏執掌天下的時候,他睡得非常香甜,醒來的時候也感覺到深深放鬆,感覺到充滿了能量。莊子講到士成綺拜訪老子的時候,也說老子是“其臥徐徐,其覺於於,一以己為牛,一以己為馬”這些得道的高人,他都是善於休息的人,但是我們對於休息,對睡眠往往有很深的誤解,總認為最好的休息就應該睡得像死豬一樣,什麽都不知道,也不做夢,才叫做好的休息。

特別是我們讀到莊子說的“真人無夢,其覺無憂”我們也會產生一種更深的誤解,認為莊子是在說不做夢就是真人的狀態,其覺無憂,醒來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的憂慮憂愁,這也是對莊子思想的誤讀。莊子《綺物論》的莊周夢蝶,是在表達“齊夢覺”,夢裏夢外合一了,才是大夢覺醒真人無夢。我們古人用每一個字,都是非常精確而又傳神的。我們講休息就離不開睡、眠、寐,這三個字。這三個字在古文中的含義,差別是很大的,甚至是天壤之別。

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看這個“睡”字,它是“目垂”或者“垂目”的意思,就是你眼睛合上就叫睡,而且古人講這個睡,專指的是坐著睡,坐著合上眼睛就叫做睡,他不是躺在床上的,躺在床上叫“就寢”,所以“睡”本身就是一個打坐的狀態,是一個調整身心的狀態,在這種打坐、調息睡的過程中是保持那種“覺”的能力的,不是真的什麽都不知道了。

而“眠”是什麽意思呢,“眠”是“目民”。“目民”指的是世俗之人。莊子天地篇:諄芒東之大壑he,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諄芒問苑風:夫子無意於橫目之民乎?敢問聖治!這裏麵的“橫目之民”,就是指的我們世俗之人,我們這些世俗之人都是肉眼凡胎,都是患得患失。大患若身,喜歡東張西望,所以叫做“橫目之民”,所以說“眠”是一種淺睡的狀態,他總是心神不寧,哪怕在睡覺的時候也是思緒亂飛,胡思亂想。“眠”是保持了那種覺的狀態,但是他的覺知是非常混亂的,並不能夠做到惟精惟一。

生活中是這樣,睡夢中是這樣,東一鋤頭,西一榔頭,都是無果而終,沒有結果就會有失望,就會在消耗自己的情緒,所以越睡越累,越睡越疲憊。“寐”是什麽意思。寐是寶蓋頭,代表一個房子,下麵一個“片”,“片”代表的是木板床,關鍵的一點,下麵還有一個“未”字。寐者,未也。就是這個人睡得非常的沉,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覺”,他睡覺也不會做夢。

古人講這個“寐”,其實是針對那些坐繁重體力活的人,特別是奴隸社會那些幹苦力活的奴隸們,他們倒頭就睡,什麽都不知道,但是他和睡、眠,比較起來,是沒有任何覺察的能力的,這種沒有“覺”的狀態,並不是一種真正的休息,他醒來以後,該是胳膊疼還是胳膊疼,該是腿酸還是腿酸。如果勞累過度,更加動彈不得,根本就不能夠解乏,所以稱不上真正的休息。

我們會過頭來總結一下“睡、眠、寐”這三個字。“睡”他是保持那種覺知的狀態,惟精惟一的覺知,保持對一個正念進行覺察的一個過程,而睡眠的“眠”,他雖然保持著覺知,但是他的覺知非常的散亂,不在一個點上,而“寐”就像睡死過去一樣。可是我們現在都認為那才是睡得好,那才是休息得好。古聖先賢,恰恰認為這是最差得一種休息狀態,是沒有覺知的狀態。如何能夠休息好,能夠調整好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元氣充滿能量呢?

莊子《知北遊》篇得道的高人被衣點化齧缺。被衣告訴他第一點: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正汝形”就是調整我們的坐姿。“一汝視”這個“視”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指的是我們的心要關注在一點上,你可以把意念放在你的身體的某一個點上,這同時就是“化氣”的過程。被衣接下來對齧缺進行了第二步點化。“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攝汝知,一汝度”就是惟精惟一,保持正念正覺,把你憧憬的事情,把你喜歡的事情在心裏演繹一下,隻演繹這一件事情,在我們晚上睡不著的時候,這種方法特別有用。

你隻需要把明天想做的事情,在心中演繹個3分鍾到5分鍾,你自然就會進入睡鄉,醒來的時候你不但不會感覺到累,而且感覺到仿佛找到了做事情的方法和鑰匙,這是一種覺悟的過程。覺者,悟也!經過一夜的沉澱,這一定是一個“修胸中之誠”的過程,讓你做起事情來遊刃有餘,得心應手,這是惟精惟一,是正念正覺。這種睡眠的質量,休息的質量是非常高的。

被衣的話好沒有說完。齧缺睡寐!這裏用到了“睡”和“寐”。“睡”就是保持“覺”的狀態。“寐”就是進入了“照”的狀態。睡和寐結合在一起才是覺照的狀態,可以照見五蘊皆空,這時候“寐”就是色、想、行、受、識,都沒了,隻有覺和照,仿佛一束天光進入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了能量,充滿了元氣。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10月15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蓬蓽生輝的友人 回複 悄悄話

本來就是從未來走向過去,而又由過去走到今天。索性,心隻去了未來,在那裏等待,等待肉體的同步,在未來合一,一起去,心的家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