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有所適,形有所長,一個人會成為什麽樣的人,具有什麽樣的能力,都是命中注定的,都是由他的生長環境成長環境決定的。顏回看到津人操舟若神,於是就問這個擺渡者,這個劃船的技巧可以學嗎?操舟者告訴他:善遊者數能!如果你會遊泳,很快就能夠學會,如果你會潛泳,根本就不用學,你就可以達到我這般的技巧,這就說明一個人的能力,他不是你就事論事學來的,與外在的環境,與外在的因素是息息相關的。
莊子講完“津人操舟”以後,後麵又講了一個“呂梁丈人”的寓言故事,呂梁丈人就是一個善遊者,善於遊泳的人,孔子向他討教是怎麽學會遊泳的。呂梁丈人說“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什麽叫作“始乎故”?說:我就是生於陵而安與陵,我就長在這個環境下麵的,這是環境造就了我,環境決定了我的喜好,決定了我的初衷,就像一個遠方的遊子,不管他走到哪裏,胃知鄉愁,不管麵對什麽樣的美味佳肴,都比不上他從小習慣吃的那些東西,我們的胃口是這樣,我們的喜好也是這樣,都是由成長的環境決定的,接著說“長乎性”,呂梁丈人說所謂的“長乎性”就是“生於水而安於水”。因為經常接觸水,所以就從來不怕水,你經常接觸什麽人,你就會成為什麽樣的人,你經常接觸什麽樣的環境,你就會隨著這個環境產生變化。
呂梁丈人繼續解釋第三點:“成乎命”。什麽及走哦成乎命?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我從來就沒有取學它,我也不知道我怎麽就做到的,我從來不去思考,不去模仿誰,自然就會了,這叫作命。到這裏我們就可以總結,一個人的能力他絕不是學來的,你成長什麽樣的環境,經曆過什麽樣的事,決定了你成為什麽樣的人。“嬰兒生無碩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嬰兒生下來,他根本不需要有人去教他,根本不需要請有經驗的有學問的人懂語法的人來教他,他自然也能夠學會說話。為什麽呢?因為他與能言者處也。因為養他的人照顧他的人會說話,就是這麽簡單。說話的本領不是嬰兒刻意學來的,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莊子外物篇那隻神龜,可以托夢給宋元君,卻不能避開餘且之網,能夠七十二鑽而無遺策,卻不能避刳ku腸之患。如是則知之,智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無論你是多聰明的人,你的能力都已經被限製了,無論你多麽具有思考力,仍然是不可能做到周全,仍然是有你考慮不到的地方,雖有至智,萬人謀之,即便你是絕頂聰明的人,也一定會有更聰明的人,更厲害的人來對付你,莊子就總結了一句:唯有至人能遊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至人是怎麽做到與時俱進的,至人主張的是無為,他不去彰顯自己的能力,反而能夠接洽四方。
既然能力是由環境決定的,是由我們接觸的人和事決定的,那麽作為獨有之人才是至貴,能夠影響環境,掌控環境,那我們就可以與時俱進,物物而不物於物。神農、皇帝之法則也。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都是因為我們接觸的環境,以及人和事決定的,也就是說你什麽樣的成長環境,經曆了什麽樣的事,決定了你成為什麽樣的人。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做好自己,回歸自己,來影響外物,影響環境的時候,就變成了我是什麽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麽樣的人,就會經曆什麽樣的事。
每個人的世界都可以做到因我而起,注意了,莊子講的這種至人是無為而萬物化,與能力沒有關係。行賢而去自賢,無往而不愛哉!你越是不去彰顯自己的能力,越是能夠與時俱進,越是能夠接迎一切。
抄錄郭偉勝先生視頻全文。2022年9月6號